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周易》《皇极经世》《火雷噬嗑》《雷火丰》《周易·系辞》等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流传着四大预测绝学:梅花易数、六爻占卜、奇门遁甲、大六壬神课。
这四门玄学被后世尊为"预测四门",各有其精妙之处,各有其传承脉络。
梅花易数以其简便灵活著称,六爻占卜以其准确详实闻名,奇门遁甲以其神秘莫测令人敬畏,大六壬以其推演精密为人称道。
千百年来,无数易学大师穷其一生研习这四门绝学,希望能窥探天机,洞察未来。
然而,当这四门绝学同时摆在面前时,一个问题便不可避免地浮现出来:究竟哪一门最能测得天机?哪一门最接近天道的奥秘?
这个问题困扰了一代又一代的易学大师。直到北宋年间,一位被誉为"百世大儒"的学者,用他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令人震撼的答案。
这个答案,至今仍在易学界引起激烈的争论。
![]()
北宋熙宁年间,汴京城外的洛阳,有一座名为"安乐窝"的雅致庭院。这里的主人便是当时名满天下的易学大师邵雍,人称康节先生。邵雍不仅精通《周易》,更是梅花易数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梅花圣手"。
这一日,正值仲春时节,庭院中梅花已谢,桃花初开。邵雍正在书房中研读《皇极经世》,忽然听到门外传来马蹄声。不一会儿,仆人来报:有三位客人求见。
"三位客人?"邵雍放下书卷,"都是何人?"
"一位自称来自京城的刘先生,精通六爻之术;一位来自四川的诸葛先生,据说是诸葛武侯的后人,擅长奇门遁甲;还有一位来自江南的徐先生,专研大六壬神课。"
邵雍听罢,不禁莞尔一笑。这三人他都有所耳闻,都是当世易学界的翘楚。想必是听说了自己近来创立的梅花易数,特地前来切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快请三位先生进来。"
不多时,三位客人被引入花厅。为首的刘先生约莫五十来岁,面容清瘦,眼神精明;诸葛先生年纪稍长,留着长须,颇有仙风道骨之气;徐先生最为年轻,但举止沉稳,一看便知是饱学之士。
寒暄过后,刘先生开门见山:"康节先生,久闻您创立的梅花易数简便灵活,能随时随地起卦预测。我等三人不远千里而来,就是想与先生论道一番。"
"三位客气了。"邵雍吩咐仆人上茶,"不知三位想要论证何事?"
诸葛先生抚须而笑:"我们想探讨一个问题:梅花、六爻、奇门、大六壬这四门预测之学,究竟哪一门最能洞察天机?"
邵雍眼中闪过一丝兴趣:"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不如我们各自展示一下所学,再来评判如何?"
四人相视而笑,都觉得这个提议甚好。
刘先生率先开口:"既然如此,那我先抛砖引玉。"他从袖中取出三枚铜钱,"六爻占卜之法,源于文王演《周易》,京房创纳甲,历经两千余年传承,其理论体系最为完备。"
只见刘先生闭目片刻,然后开始摇钱起卦。三枚铜钱在他手中翻飞,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六次摇卦后,他在纸上画出了一个六爻卦象。
"得《火雷噬嗑》卦,变《雷火丰》卦。"刘先生研究片刻,说道:"以此卦象推之,今日申时必有贵客到访,且是女性,身着红衣,为康节先生带来好消息。"
话音刚落,诸葛先生便笑着说道:"刘兄的六爻确实精妙,不过我的奇门遁甲却有不同的见解。"
诸葛先生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罗盘,又拿出几块小铜片。"奇门遁甲被誉为'帝王之学',传说为九天玄女所传,黄帝用之大败蚩尤。其妙处在于能够把握时空方位,洞察天地人神之变化。"
![]()
他熟练地排列着奇门格局,口中默念着天干地支。不一会儿,一个复杂的奇门盘式便摆在了桌上。
"按照奇门遁甲的推演,今日确实有客人到访,但并非申时,而是酉时。且来者为男性,身着青衣,从东北方向而来,带来的是关于学问的交流。"
徐先生见两人都已展示,也不甘示弱:"二位先生的见解都很精彩,不过大六壬神课素有'占验之王'的美誉,让我也来推演一番。"
徐先生取出一套精美的六壬盘,开始排课。他的动作极为娴熟,口中念念有词:"天盘、地盘、四课、三传......"
片刻后,徐先生抬起头来:"根据大六壬的推演,今日确有访客,时间在戌时,来者是一位老者,身着素衣,从南方而来,所谈之事与文章典籍有关。"
三人各自推演完毕,都有些得意,等着看邵雍如何应对。
邵雍微微一笑,并未急于起卦,而是看了看庭院中正在飞舞的几只蝴蝶。忽然,一只蝴蝶飞到了窗前,在玻璃上停留了片刻,然后飞走了。
"有趣。"邵雍观察着蝴蝶的飞行路线,心中已经有了卦象。"梅花易数的特点在于随时随地皆可起卦,万物皆可为象。刚才那只蝴蝶给了我启示。"
他在纸上迅速画出一个卦象:"得《风山渐》卦,变《风火家人》卦。按梅花易数推演,今日确有客至,但时间地点都与三位先生所测不同。"
"哦?"三人都很好奇,"康节先生预测的是何时何人?"
邵雍指了指天空:"日落时分,会有一位故人来访,此人与我有旧,谈论的将是关于易学传承的大事。"
四人各持己见,都对自己的预测颇有信心。于是决定等到傍晚,看看谁的预测最为准确。
时间慢慢过去,申时、酉时、戌时都一一过去了,却并没有任何客人来访。三位客人都有些尴尬,心想莫非自己的预测都错了?
就在这时,太阳西下,天色渐暗。忽然,庭院外传来了一阵轻快的脚步声。邵雍起身,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康节兄,久别重逢,可还安好?"
随着这个熟悉的声音,一个人影出现在庭院门口。来人正是邵雍的老友,当朝翰林学士程颢,人称明道先生。
三位客人面面相觑,程颢的到来确实应验了邵雍关于"故人来访"的预测,但时间上似乎谁都没有完全说准。
程颢进入花厅后,看到三位陌生的客人,不禁询问缘由。邵雍简单介绍了情况,程颢听后哈哈大笑。
"诸位先生的预测各有道理,只是角度不同罢了。"程颢说道,"其实我今日前来,是受皇上委托,想请康节兄出山辅佐朝政。这确实可以算作'贵客带来好消息',也可以说是'关于学问的交流',更可以称为'文章典籍之事'。"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人的预测都有其合理的地方,只是侧重点不同。
刘先生若有所思:"看来我们都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却没有看到全貌。"
诸葛先生点头赞同:"确实如此。我们各自的预测方法都有其精妙之处,但似乎都有局限性。"
徐先生也感慨道:"难道说,这四门预测之学都无法完全洞察天机吗?"
邵雍看着三位客人困惑的表情,心中已有所悟。他知道,现在正是解开这个谜题的时候了。
"三位先生,你们的疑问很有道理。"邵雍缓缓开口,"关于哪门预测术最能测天机这个问题,我确实有些心得。不过......"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看了看窗外已经完全暗下来的天色。
"不过什么?"三位客人异口同声地问道,眼中充满了急切。
邵雍微微一笑,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古籍:"这个答案,其实早就记载在古人的典籍中了。只是历代易学大师都被表象迷惑,没有真正领悟其中的玄机。"
程颢也被勾起了好奇心:"康节兄,莫非你已经参透了其中的奥秘?"
![]()
邵雍点了点头,但又摇了摇头:"参透了,又没有完全参透。这个答案说来简单,理解起来却需要极高的悟性。而且,它可能会颠覆我们对预测学的传统认知。"
三位客人互相看了看,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渴望。他们远道而来,为的就是这个困扰了易学界千年的问题。如今答案就在眼前,怎能不激动?
此时夜已深沉,烛火摇曳。在这个安静的夜晚,一个关于预测学最高境界的秘密,即将被揭开......
邵雍在烛光下翻开那本古籍,正是《周易·系辞》。他用手指着其中一句话,缓缓念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三位先生,你们认为这句话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