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居然存在“万人凶宅”,你敢信?上世纪80年代,在台北市中山区的一处普通住宅楼区域,有一栋名为民生别墅的“鬼屋”。
居住在该屋的居民,时常把厨房改成客厅,把卧室改成厨房,只为避免死亡威胁。当地的许多民众,每每谈及此屋,更是闻声色变,避之不及。
话说这栋“鬼屋”里究竟隐藏着什么大恐怖?事后当局又是如何处理这栋“鬼屋”的?
充满辐射的“鬼屋”
在此之前,咱们先来了解一下,“鬼屋”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
1982年,一位旅居美国的台湾学者,因为工作原因,携带了一套辐射检测仪回国。在家里鼓捣仪器的时候,这位学者突然发现自家社区内的辐射值超乎异常。
尤其是看到仪器上显示500多微西弗/小时的时候,更是被吓到了。
要知道,普通人一年能承受的辐射值,也才1000多微西弗。它这两小时就赶上一年的量了,谁不得吓出魂来?为了避免被辐射伤害,这位学者赶紧向当局进行了举报。
很快,台当局便让原能会去调查辐射来源。根据调查结果来看,该小区的辐射水平确实远超安全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周围环境的辐射值大概为0.1微西弗/小时。然而,在民生别墅这个小区里,部分区域的辐射值居然达到了1000微西弗/小时,差距整整1万倍。
最关键的是,部分住户已经在该辐射的暴露下,居住了10年。累计接收的辐射量,超过了150万微西弗。
这还得了?检查结果一出来后,许多人都怒了,开发商这是把人当“生化人”养?
辐射源从何而来?
那么问题来了,明明是个住人的小区,为啥会有这么多辐射呢?
经过原能会的追根溯源,他们终于找到了小区辐射的原因——钴60。1970年,一家名为“联华金属”的公司,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钴60。
钴60这种放射性材料,一般是用于制造核反应的零部件,其放射性之强,丝毫不亚于镭。
这家公司拿到钴60以后,原本是想利用其放射性的特质,来做医疗或工业探伤。谁曾想,后面因为业务变更,导致这堆钴60没用了。
为了避免更多损失,该公司便将装有钴60的钢管,当做废铁来出售。
一开始,他们本来打算卖给美国人,奈何美国人不收,在海关就给退了回来。无奈之下,这批钢材便流入当地建材市场了。
建材回收商拿到这批货以后,将其制成了钢筋、楼板等物料。就这样,在多番转手之后,这批被污染的钢材,便用于民生别墅等多栋建筑的建设之中了。
追踪溯源结果出来以后,台当局吓了一跳。这要是让钢材扩散,那整个台湾不得沦为辐射岛了?
为了把伤害控制在最低,台当局命人拿着人工检测仪,在事发地的方圆百里进行污染楼搜索。
这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整个台北一带,有300多栋楼房都用过这种建材。影响范围包括1669户人家,波及上万人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场核污染事故,都比得上一次小型切尔诺贝利事件了。
当地居民患病率飙升
新闻爆出以后,整个台湾地区民众哗然,风声鹤唳。一时间,那些被标记的住户,家家都买了核辐射检测仪,每天都在房间里检测。生怕一个不注意,自己就被核辐射给摧残了。
面对核污染的来袭,他们想搬家吗?当然想,但换房子哪有这么简单?大多数人一辈子的积蓄,全部都投在房产上面,你得把旧房子卖了,才有钱买新房。
问题是,你那核辐射的房子,能卖的出去吗?就这样,因为进退两难的缘故,许多居民只能被迫继续住着带有核辐射的房子。
也正因如此,所以才出现了开头诡异的一幕。许多人经常把卧室改成客厅,把客厅改成厨房,只为避免核辐射带来的性命之忧。
从后续结果来看,这些受核辐射污染的钢材,确实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健康威胁。
其中有13户家庭中的200多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核辐射伤害。不是染色体异常,就是罹患癌症。
其中有一名儿童,他的卧室床铺上方就是污染楼板。由于长期接触辐射源,以至于小小年纪就因白血病去世。
台当局的处理措施
事情闹大以后,台当局很快便做出了处理和应对。自1983年起,当地受污染的建筑,纷纷被陆续拆除。许多污染土壤、混凝土,也清运至兰屿核废料储存场。
与此同时,台湾地区还修订了《原子能法》,来加强对放射性物料的管控。最后,台当局还给部分居民发放了赔偿。
只不过,因为赔偿金额的问题,双方引发了一系列争议。毕竟这都涉及到人命安危了,哪能用几两银子就能轻松摆平?
当然了,民众的不甘也可以理解。因为从后续的追踪调查来看,部分居民仍旧存在不小的健康问题。
在90年代的时候,多位居民依然面临免疫力下降、甲状腺异常、不孕不育的困境。像这些隐疾,都是当初核污染带来的恶果。
当然了,现如今的民生别墅,原址已经经过“去污后重建”了。里面的核辐射,大多已经被清零,变为了一个彻彻底底的普通住宅区。
为了以防万一,台当局还特意在建筑物上挂了个牌子,署名“民生别墅辐射屋在此”,以警示后人。如果大家今后去台北街头闲逛的话,说不定还能瞥见当年的那一幕“异景”。
被遗弃的铯137
无独有偶,类似的事件,在巴西也发生过一次。
当时那场名为“巴西戈里尼亚事故”的核污染事件,因诊所疏于管理,未按规定处理放射源,直接造成了4人死亡,249人重伤。其惨烈之程度,跟民生别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接下来咱们就来了解一下,这起事件的具体始末。
1985年,在巴西戈里尼亚市,一家私立放射治疗诊所正准备搬迁。在搬迁的过程中,他们因为嫌麻烦,于是便将一台放射治疗机给遗留下来了。
这台放射治疗机内含19.26克的氯化铯137,其污染效果堪比中型毒气弹。
再加上铯137的放射性极强,半衰期长达30年。可以说,一旦这块物料泄露出去,当地居民就没好日子过了。
然而,诊所工作人员处理完一切后,却只是将其简单锁在废弃建筑内,让其自生自灭。此外,他们也没通知当局,让专业人士来处理这块废料。
总之,这块恶魔般的核辐射废料,因为工作人员的疏忽,暂时被隐藏起来了。
1987年9月13日,两个收破烂的突然闯入了废弃诊所。他们拆解一台机器的时候,突然得到了一个亮闪闪的金属圆筒。
看到如此宝贝,两人喜出望外,直接用锤子、螺丝刀将其给强行打开了。强开以后,他们发现了许多蓝色粉末,而这些东西,就是铯盐辐射放出的荧光。
很快,两名拾荒者便将蓝色粉末带回了家,并分给亲友观赏。有些人甚至还将其涂在身上,以彰显美丽。
由于观赏性强的缘故,这堆富含铯137的蓝色粉末,甚至还流入了当地市场。就这样,在众人的多次转手之下,核辐射恶魔开始发威了。
辐射恶魔席卷全区
几天后,那两名收破烂的,纷纷出现了呕吐、腹泻、皮肤溃烂的症状。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食物中毒,对此并不在意。谁曾想,还没过两天,两人便一命呜呼了。
至于其他接触者,情况也大差不差。比如废品站的老板,以及他的妻子,也纷纷出现了器官衰竭的症状。
经过一番检查,当地医生怀疑他们的病症跟核辐射有关。比如皮肤溃烂,大概率是β射线烧伤所致,还有骨髓衰竭,很可能是高剂量伽马射线破坏造血系统所致。
总之,种种迹象表明,这些人应该是受到核污染了。
9月28日,巴西政府紧急介入,封锁污染区域,并展开了大规模检测。检测结束后,有85间带有核污染的房屋被拆除,其他受污染的土壤、衣物、家具,也纷纷被深埋处理。
在此期间,还有数千人接受了辐射筛查,以准确探知病理病貌。
从最终的处理结果来看,有4人在这起事故中不幸死亡,还有249人则是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污染。部分幸存者终身残疾,不是截肢、癌症,就是不孕不育,可谓是凄惨至极。
不仅如此,他们还被贴上了“辐射人”的标签,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社会上的歧视。
可以说,当年那两名拾荒者的贸然行为,给街坊邻居带来了无穷无尽的折磨。虽然他们早已去世,但这份核辐射折磨却一直长存,让人永无宁日。
结尾
总之,无论台湾地区也好,还是巴西戈里尼亚市也罢。归根到底,这些核污染事件的原因,都是当局监管过于松懈所致。
放射性物料居然不报备,说用就用,说丢就丢。再加上民众对其无法辨别,可不就出事了。
所以说,对于核污染问题,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都应该高度重视监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并提高民众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此类悲剧的再次发生。不然的话,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