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图片仅用于叙事。旨在传递正能量,共建和谐社会。
01
“伊甸园生命科技中心”,这个名字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成了跨国人道医疗援助和前沿生命科学研究的代名词。
电视新闻里,中心创始人,年过半百却依旧精神矍铄的康哲儒博士,正站在聚光灯下,微笑着从一位国际慈善基金会的主席手中接过“年度人道贡献金星奖”。
背景屏幕上,播放着伊甸园中心在非洲、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设立的医疗站里,各色皮肤的孩子们露出灿烂笑容的画面。
“伊甸园的宗旨,是利用最尖端的生命科技,弥合人类健康与福祉的鸿沟,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康哲儒博士的声音温和而富有磁性,通过直播传遍了全球。
尚晓雯,国内《焦点追踪》杂志的资深调查记者,此刻正坐在自家略显凌乱的客厅里,一边吃着早已放凉的外卖,一边例行浏览着晚间新闻。
她对这类充斥着溢美之词的颁奖典礼向来不太感冒。
但“伊甸园生命科技中心”这个名字,最近频繁出现在各种主流媒体上,其光环之盛,让她也不得不多留意几眼。
新闻画面切换,一位据称是伊甸园缅北偏远山区医疗站的受益者,一个面容黝黑、神情略显木讷的中年男人,正对着镜头,用生硬的普通话表达着感谢:“感谢伊甸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他说得很慢,眼神似乎有些游离,仿佛在背诵早已准备好的台词。
尚晓雯的筷子在空中停顿了一下。
是错觉吗?
她仿佛从那个男人眼中捕捉到了一闪而逝的……恐惧?
还是别的什么?
那是一种与他口中感激之情极不协调的细微情绪。
或许是灯光,或许是自己过于疲惫产生的幻觉。
![]()
晃了晃头,将这点莫名的感觉压了下去。
伊甸园,如此庞大的、被全球赞誉的机构,怎么可能会有问题?
然而,作为一名常年与谎言和伪装打交道的记者,尚晓雯的直觉却像一根被轻轻拨动的琴弦,发出了一声微不可察的嗡鸣。
这嗡鸣很轻,却在喧嚣的赞誉声中,留下了一丝挥之不去的阴影。
02
尚晓雯今年三十出头,一头干练的齐耳短发,眼神锐利,行事果决。
在《焦点追踪》杂志社,她是公认的“拼命三娘”,尤其擅长啃硬骨头,揭露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复杂真相。
她的办公桌上,永远堆满了各种卷宗和采访笔记,墙上则贴着一张世界地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图钉标记着她曾经追踪报道过的地方。
第二天一上班,尚晓雯在晨会上,将自己对伊甸园中心那个受益者采访画面的细微观察,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点模糊的疑虑,向她的直接领导,杂志社副总编钱立国作了汇报。
钱立国,人称老钱,是个在新闻界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的老江湖。
他扶了扶眼镜,沉吟道:“晓雯,伊甸园生命科技中心可不是一般的企业或机构。”
“它的背景很深,社会声誉极高,全球合作伙伴也都是重量级的。”
“单凭一个受益者眼神的‘不对劲’,就想去动它,恐怕比登天还难,而且风险极大。”
“我明白,钱总。”
尚晓雯说:“我并没有说它一定有问题,只是觉得,任何机构,尤其是被捧得越高的,就越值得我们用更审慎的目光去看待。”
“我想先从公开渠道搜集一些资料,做个初步的背景梳理,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佐证我直觉的东西。”
老钱了解尚晓雯的脾气,知道她一旦对什么事情产生了怀疑,不弄个水落石出是不会罢休的。
他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好吧,你可以先从外围了解一下,但记住,务必谨慎,不要打草惊蛇。”
“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之前,我们不能有任何轻举妄动。”
得到了老钱的默许,尚晓雯立刻行动起来。
她调阅了伊甸园生命科技中心近五年来的所有公开财务报表、项目报告、媒体报道以及相关的学术论文。
她发现,伊甸园的公开信息堪称完美,无论是慈善捐款的数额、科研成果的发布,还是国际合作项目的进展,都无懈可击。
中心的创始人康哲儒博士,更是一位履历光鲜、热心公益、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
然而,在海量的公开信息中,尚晓雯还是凭借其职业的敏感,嗅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比如,伊甸园中心在某些欠发达地区设立的所谓“前沿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其投入与公开产出的科研成果似乎不成正比。
再比如,该中心对于某些特定岗位的安保措施,严格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远超一个普通医疗或科研机构的常规需求。
这些细微的发现,虽然还不足以构成任何指控,但却像一块块小小的拼图,让尚晓雯心中的那个模糊的疑团,逐渐开始有了一个隐约的轮廓。
03
接下来的几周,尚晓雯几乎将所有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对伊甸园生命科技中心的调查之中。
她像一个耐心的猎手,在信息的丛林里搜寻着任何可能暴露猎物踪迹的蛛丝马迹。
她通过一些特殊的网络渠道,匿名联系上了一些自称曾在伊甸园中心工作过,但早已离职的基层员工。
这些人大多对伊甸园时期的工作经历讳莫如深,有的甚至直接拒绝了采访。
但也有少数几位,在尚晓雯承诺绝对保密并支付一定信息费用的前提下,透露了一些零碎的、但颇为耐人寻味的信息。
一位曾在伊甸园东南亚某国“后勤保障部”工作过的中年妇女告诉她,那个所谓的“研究基地”管理极其严格,内外分区,不同区域的人员几乎不相往来。
她所在的后勤部,负责一些外围的物资采购和运输,但对于核心研究区的具体情况,她们一无所知,只知道那里戒备森严,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她还提到,基地里似乎有一些“特殊的病人”,很少露面,而且基地对血液制品和某些特殊药品的消耗量大得惊人。
另一位曾在伊甸园非洲某医疗站做过短期志愿者的年轻医生则表示,他觉得那个医疗站的运作模式有些奇怪。
他们名义上是为当地贫困居民提供免费医疗,但实际上,他们似乎更热衷于对当地居民进行大规模的“健康普查”和“基因样本采集”。
而且对于采集到的数据和样本管理,有着一套外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复杂流程。
当他试图询问更多细节时,却被上级以“涉及核心科研机密”为由含糊其辞地搪塞了过去。
这些信息,虽然都只是侧面的、间接的描述,但综合起来,却让尚晓雯感到一种莫名的寒意。
伊甸园生命科技中心,这个在公众面前展现出无限爱心和高科技光环的机构,其内部运作似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她试图通过官方渠道,向伊甸园中心总部提出一些关于其海外项目透明度的质询。
但都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复。
这种刻意的回避和沉默,反而更加印证了她心中的猜测。
04
就在尚晓雯的调查陷入僵局,感到有些无从下手的时候,一封匿名的加密邮件,突然出现在了她的工作邮箱里。
邮件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如果你想知道伊甸园在缅北山区究竟在做什么,联系一个叫‘蛇眼’的人。”
“他能带你看到你想看的东西,但代价可能是你的命。”
邮件末尾,附着一个模糊的卫星电话号码和一个意义不明的接头暗号。
尚晓雯的心脏猛地一跳。
缅北山区!
她之前查到的伊甸园其中一个安保级别最高、信息也最不透明的“前沿生命科学研究基地”,就设在那里!
这封邮件的出现,是陷阱,还是一个揭开真相的契机?
她将邮件的事情向老钱作了汇报。
老钱的眉头皱得更紧了:“缅北是什么地方,你我心里都清楚。”
“‘蛇眼’这种代号,一听就不是善茬。”
“这百分之九十九是个圈套,对方可能已经察觉到你在调查他们了。”
“但如果这是真的呢?”
尚晓雯反问:“如果真的有人想从内部传递消息出来呢?”
“这可能是我们唯一能接近核心真相的机会了。”
老钱沉默了。
他知道尚晓雯的性格,也知道这件事如果真的存在黑幕,其意义有多重大。
最终,他叹了口气:“晓雯,我不能批准你以杂志社记者的身份去冒这个险。”
“但如果你……我是说如果,你以个人身份,在确保自身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想要去核实一些事情……我只能说,注意安全,随时保持联系。”
这番话,已经是他作为上级,能给出的最大程度的默许和担忧了。
尚晓雯明白老钱的苦心。
她开始尝试联系那个名叫“蛇眼”的人。
过程异常艰难,那个卫星电话时断时续,对方的警惕性极高,几次试探和盘问,都让尚晓雯感觉如履薄冰。
最终,在一个深夜,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沙哑而低沉的男人声音:“伊甸园的光鲜外表下,是吃人的黑暗。”
![]()
“如果你有胆子来,就按我说的做。”
“记住,一旦进来,你的命就不再是你自己的了。”
“蛇眼”告诉她,伊甸园在缅北的基地,对外宣称是进行珍稀植物研究和当地土著疾病防治,实际上却是一个巨大的、与世隔绝的“王国”。
他可以利用自己在那边的特殊身份,将尚晓雯以一个“新招募的杂工”的身份弄进去。
但具体能看到什么,能活多久,全看她自己的造化。
挂断电话,尚晓雯的手心全是冷汗。
她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条九死一生的道路。
但揭开真相的渴望,像一团火,在她心中熊熊燃烧,让她无法退缩。
05
在老蛇,也就是“蛇眼”的安排下,尚晓雯以一个名叫“李兰”的假身份,谎称是为了躲避家乡的债务,想到缅北山区找份苦力活干,辗转数日,终于来到了那个传说中的伊甸园缅北基地。
这个基地坐落在一片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之中,四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
从外面看,基地的建筑风格颇具现代感,大片的玻璃幕墙和绿色的植被覆盖,让它看上去真的像一个生态友好的科研机构,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
高耸的围墙和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以及那些表情冷漠、眼神警惕的黑衣安保人员,才让人隐隐感觉到这里的不同寻常。
尚晓雯被分配到基地的后勤清洁组,负责打扫几栋外围的办公楼和员工宿舍。
她的活动范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除了自己工作的区域和集体宿舍,其他地方一概不准踏足。
基地内部管理森严,等级分明。
不同级别的人员穿着不同颜色的制服,各司其职,互不打探。
她发现,基地里确实有一些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在一些开放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看似正常的植物分析和药物提纯工作。
![]()
也有一些当地的少数民族员工,从事着一些辅助性的劳动。
表面上看,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地运行着,符合一个大型海外研究机构的日常。
然而,在这些表面的平静之下,尚晓雯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许多诡异之处。
比如,基地深处有几栋建筑,安保级别高得离谱,所有窗户都用特殊的反光材料封死,门口二十四小时都有荷枪实弹的安保人员站岗,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再比如,基地每天都会消耗大量的医用耗材和一些成分不明的特殊营养液,但公开的科研项目似乎完全用不上这些东西。
她还注意到,基地里有一批特殊的“病人”或者说“疗养者”,他们被安置在特定的隔离区域,从不与外界接触,饮食起居都有专人负责。
尚晓雯曾远远地瞥见过几次,那些人的脸色都异常苍白,眼神呆滞,行动也似乎有些迟缓,给她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这些零零星星的观察,像一根根无形的丝线,在她心中编织出一张越来越大的疑网。
她知道,自己距离那个可怕的真相,或许只有一步之遥。
但这一步,却可能随时引来杀身之祸。
她必须更加小心,更加谨慎,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06
尚晓雯在伊甸园缅北基地潜伏了将近三个月。
这三个月里,她每天都像踩在刀尖上一样,小心翼翼地扮演着“李兰”这个角色。
同时利用一切可能的间隙,收集着任何可疑的线索。
她将一些重要的观察和发现,用事先约定好的暗语,通过极其隐蔽的方式,断断续续地传递给了老钱。
她越来越确定,这个打着“生命科技”和“人道援助”旗号的伊甸园,绝对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那些戒备森严的禁区,那些神情诡异的“疗养者”,那些去向不明的大量物资,都指向了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这个目的究竟是什么,她依然无法触及核心。
一天傍晚,基地内部供电线路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大面积停电。
其中也包括了部分禁区的安保系统。
整个基地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混乱,安保人员忙着四处巡查和抢修。
尚晓雯的心脏猛地一缩。
她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她之前留意到,有一条连接外围办公区和其中一个核心禁区——一座没有任何标识的三层灰色小楼——的内部员工通道。
其门禁系统在停电后似乎出现了故障,警报灯没有亮起。
她环顾四周,趁着混乱和夜色的掩护,悄悄溜进了那条通道。
通道里一片漆黑,只有远处应急灯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她屏住呼吸,凭借着记忆,摸索着向那栋灰色小楼靠近。
越靠近小楼,空气中似乎就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类似于福尔马林和消毒水混合的气味。
让她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悸。
她来到一扇看上去像是档案室或者资料库的金属门前。
门上没有窗户,只有一个电子密码锁,此刻因为停电,屏幕一片漆黑。
她试着轻轻推了一下,门竟然应手而开,只虚掩着一条细缝!
一股冰凉的、夹杂着浓重药味的空气从门缝里涌出。
尚晓雯的心跳瞬间加速到了极致。
她小心翼翼地将门推开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闪身进入。
房间里没有开灯,只有从她身后通道透进来的微弱光线,勉强能看清一些轮廓。
这里似乎是一个存放文件和电脑的办公室。
她的目光迅速扫过,最终落在一张没有关机的电脑屏幕上。
屏幕上似乎显示着一些表格和密密麻麻的数据,还有一些她看不懂的缩写和代码。
她凑近电脑,试图看清屏幕上的内容。
突然,屏幕自动切换到了一个内部通讯软件的聊天界面。
上面最后一条未读信息赫然映入她的眼帘,那是一行简短的指令。
但内容却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狠狠刺进了她的心脏!
尚晓雯的瞳孔在瞬间放大到极致,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
她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头顶,让她控制不住地发起抖来,牙齿也开始格格作响。
“不……不可能……”
她用手死死捂住自己的嘴,才没有让惊呼声脱口而出。
但那几个字还是从牙缝里带着无尽的恐惧与骇然,极轻极轻地溢了出来:“他们……他们竟然……”
她猛地后退一步,身体因为巨大的震骇而剧烈摇晃,碰倒了旁边的一个金属文件架。
发出“哐当”一声刺耳的巨响!
外面立刻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和警惕的呼喝:“谁在那里?!”
尚晓雯脸色惨白,知道自己暴露了!
她不及多想,转身就向门口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