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读时刻 /
本期六位城市领读人将分别引领我们走进《为什么是中国》的深邃思考、领略《县乡中国》的基层风貌、感受《梁家河》的质朴情怀、剖析《乡土中国》与《新乡土中国》的深厚底蕴,以及关注《县中的孩子》的成长与希望。
让我们紧随他们的步伐,细细咂摸他们的读后感悟,于字里行间寻得思想的共鸣与启迪吧 !
01
BOOK SHARING
城市领读人
刘秋成
惠东县检察院
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
—《为什么是中国》读后感摘选
《为什么是中国》是金一南教授在2020年的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2023年是我初次接触这本书,该书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有意思的是,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Rise of China,直译为“中国的崛起”。我们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国正一步一步在崛起,在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其实《为什么是中国》这本书很适合身处世界舞台中央的每一个中华儿女去阅读,去回顾历史的残酷与战争的凶恶,更能深入了解到,如今我们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优越的物质条件等,这些所有根基是无数的英雄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也正因此,我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最后,虽然“为什么是中国”是句问句,但《为什么是中国》也给了我们答案,本就应该是中国,终将是中国。前人救国,我们强国,今天的中国仍然面对复杂的安全环境,作为生长在新时代的青年,应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感恩来之不易的好生活,砥砺前行,不忘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强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为什么是中国》
作者:金一南

02
BOOK SHARING
城市领读人
王雨晴
中共惠东县委党校
读懂县乡治理:在田野与现实之间寻找答案
—《县乡中国》读后感摘选
初读杨华教授的《县乡中国》,就像打开了一本基层治理的“活教材”。这本书没有堆砌复杂的理论术语,而是用1300天田野调查积累的鲜活案例,带我们走进县乡干部的日常工作场景,揭开基层治理的真实面纱。
读完这本书,再看基层干部的工作场景——他们可能在办公室里核对数据,可能在村里调解纠纷,也可能在田间地头宣传政策。这些平凡的日常,正是中国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正如书中所说,只有深入田野、贴近群众,才能真正读懂县乡中国的治理密码。
![]()
《县乡中国》
作者:杨华

03
BOOK SHARING
城市领读人
陈文思
惠东县梁化镇财政所
从《梁家河》读懂习近平总书记人生的第一步
—《梁家河》读后感摘选
天翻地覆的梁家河,永恒不变的奋斗心。《梁家河》作为一部纪实文学,全书共10万余字,分为四个篇章,记录了梁家河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乡亲们的幸福生活,为读者生动展现了梁家河几十年来的变化。在书籍的封面清晰的写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这个最艰苦的地方,习近平总书记从容面对一切困难与挑战,以高天厚土为怀、人民群众为师,在田野辛勤劳作、煤油灯下苦读,带领当地村民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同时,时刻不忘刻苦学习、提升自我。
《梁家河》无疑是基层干部丰富生动的实践课堂,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应做到“三要”。一要经磨砺。二要学本领。三要接地气。
![]()
《梁家河》
作者:本书编写组

04
BOOK SHARING
城市领读人
高宁
惠东县司法局
细听乡土 叩问波纹
—《乡土中国》读后感摘选
在数字时代的午夜,朋友圈的点赞提示音此起彼伏,算法织就的虚拟社交网络将每个人纳入精准的坐标,这种时刻重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就像步入一幅深邃而细腻的中国乡村画卷。“只有理解乡土,才能读懂中国”,这部仅有短短6万字,却被誉为中国社会学研究里程碑的作品,将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内核说得明白透彻,让我们得以窥见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独特肌理与文化基因。
《乡土中国》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著作。它让我们对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们在社会变迁的浪潮中,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根脉和方向。在当今时代,我们既要积极拥抱现代文明,又要珍视和传承乡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寻找中国社会发展的独特道路。
![]()
《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05
BOOK SHARING
城市领读人
廖兆彪
惠东县委组织部
读《新乡土中国》有感
—摘选
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在参加工作的三年里,我时常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贺雪峰教授的《新乡土中国》以田野调查为根基,用平实却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中国乡村的肌理,不仅让我重新审视脚下的土地,更启发了我在组织工作中如何更扎实地服务基层。
合上《新乡土中国》,扉页上“脚踏实地、胸怀全局”的寄语犹在耳畔。这本书不是乡村振兴的答案之书,却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观察乡村的“显微镜”与“望远镜”。作为青年领读人,我愿以书为媒,与更多同仁共勉:在乡土中国的广袤大地上,读懂中国最真实的脉搏,以组织之力托举乡村振兴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万千可能。
![]()
《新乡土中国》
作者:贺雪峰

06
BOOK SHARING
城市领读人
翁凯迪
惠东县荣超中学
县域教育困境中的班主任视角
—《县中的孩子》读书笔记摘选
《县中的孩子》一书以细腻的田野观察,揭示了县域教育的普遍困境:资源分配的“虹吸效应”、优质生源流失、教师职业倦怠、家校教育脱节等。书中提到的“撤点并校”导致农村学校空心化、“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的权责失衡、“教育扶贫”的实践偏差,以及留守儿童的成长困境,在惠东县同样能找到对应的影子。作为惠东县一所乡镇中学的班主任,我深切感受到书中描述的“被遗忘的县中”与现实的共振。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本地工厂外迁、家庭收入缩水,父母忙于生计或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缺位问题加剧;优质生源被珠三角民办学校“掐尖”,留守学生的学业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教师队伍面临“躺平”与“内卷”的双重撕裂,这些问题与书中县高中的困境如出一辙。
《县中的孩子》让我深刻意识到,县域教育的问题本质是系统性困境,但破解之道未必依赖宏大的制度变革。作为班主任,我们虽无法扭转经济下行的大势,却能在班级这一“最小教育单元”中践行“不抛弃、不放弃”的朴素信念。书中那位穿着睡衣烤火打盹的村小老师,警醒着我:教育的尊严,始于对每个生命的敬畏。
![]()
《县中的孩子》
作者:林小英
(关注“惠东新华书店”公众号进入线上商城或到星空书城新华书店购买即可享受优惠价)
想看更多好书推荐
将定期更新“新读时刻”专栏内容
不定期进行好书分享
来源:惠东新华书店
编辑:许爱娜(实习生)
一审:韩 菲 二审:李文聪 三审:刘亚彬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