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SD的解释性偏差,他们为何倾向于做出“这样的解释”。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复杂的心理障碍,其核心症状之一是解释性偏差。这种偏差指的是个体在解释信息时,倾向于以符合自身信念和情感的方式进行解读。这种现象与动机性推理理论密切相关,其核心特点在于主观性和防御性。PTSD患者由于童年创伤经历的影响,常常形成固化的思维模式,导致他们在解释事件时出现偏差,进而产生认知失调。以下将从表现、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这一现象。
解释性偏差的表现
个体倾向于选择性地关注那些符合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而忽略或扭曲那些与信念不符的信息。例如,一个PTSD患者可能会过度关注伴侣的某些行为,将其解读为潜在的威胁,而忽视伴侣的善意行为。个体在解释事件时倾向于赋予负面的意义。例如,他们可能会将伴侣的沉默解读为冷漠或不关心,而不是考虑其他可能性,如伴侣可能只是需要一些私人空间。
个体可能会将一次负面经历过度概括为普遍的规律。例如,如果伴侣在某次争吵中表现冷漠,患者可能会认为伴侣在所有情况下都是冷漠的,从而对伴侣产生整体的负面评价。个体倾向于将事件的发生归因于外部因素,而不是自身的行为。例如,患者可能会将关系中的冲突归咎于伴侣的不理解,而不是反思自己在沟通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