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第一个入朝的志愿军兵团是来自原四野体系的13兵团,早期志愿军司令部的基本架构,也基本上是由13兵团部平移过去的;至于第二个入朝兵团,军委有两个预案:第9兵团和第19兵团。
![]()
其中9兵团是三野的王牌部队,原本承担解放台湾的关键任务,但随着朝鲜战争爆发,东南方向渡海作战出现重大阻力,该兵团成为抗美援朝的预备队,并在1950年11月正式开赴朝鲜。而19兵团的动作也不慢,12月份先进入山东进行整军,等候军委命令,随时准备乘专列北上。
![]()
第19兵团的实力非常强。他们出身晋察冀,前身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是这一区域3个兵团里战斗力最突出的,解放战争中又被称为“杨罗耿”兵团,名气很大。正因为该兵团能打,军委才决定调他们去朝鲜前线。此时19兵团的司令员仍然是名将杨得志,而政委则从罗瑞卿换成了李志民。
![]()
兵团整训地点在兖州、泰安一带,离济南非常近。而山东军区的时任司令员也是位名将,就是解放战争时的华野山东兵团司令许世友。如今到了许司令的地界,杨得志和李志民怎么也要登门拜访一下,这既是礼节、也是对许世友积极组织当地人力、物力,协助19兵团整训的感谢。
![]()
许世友见杨得志和李志民亲自登门,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不过看着准备入朝的19兵团将士,他多少也有点特别的感觉,不太是滋味。作为战将,哪个不希望去重要战场上杀敌立功?许世友从红军打到解放战争,一直是深受中央信赖、杀伐决断的虎将。现在眼睁睁看着老华北的部队,在自己家门口备战,许世友却得不到赴朝参战的机会,将军心里难免失落。
并且许世友的情况十分特殊:他虽然打过许多大仗,但解放战争后期不是很顺心。1948年9月抱病指挥完济南战役后,他不得不回胶东养病了,这当然也是上级对许世友的特别照顾。然而因为伤病等原因,许世友把战争的重头戏给错过了:接下来野战军打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许世友只能留守山东,一遍遍读战友们的捷报,真是急坏了。
![]()
连着两场大仗没赶上,已经够不爽了,现在朝鲜战事正酣,军委还没有调用自己的意思,许世友十分郁闷。其实他心里也清楚,自己脱离一线兵团有段时间了,而山东是后方物资产出大省,抗美援朝期间需要许世友压阵,确保后勤供应到位,军委暂时不动他是有道理的。
但得知杨得志和李志民还要去北京,向朱老总汇报山东整训情况,许世友一把拉过杨得志的胳膊,忍不住跟他说了几句“牢骚”话:你见了总司令,就说山东许世友这边,对他有些意见,意见还很大!
![]()
杨得志听后,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他知道许司令的用意,谁敢真的对老总“不敬”呢?许世友这句话,一方面是跟老总开开玩笑,另一方面则是有意向中央首长提下他的名字,意思是千万别忘了自己,希望后面也能够获得率军入朝的机会。杨得志便答应了许世友,说“一定把话带到”。
![]()
至于杨、李二人进京后,到底有没有跟朱老总提起这件事,无从考证了。但许世友倒确实如愿以偿了:1953年他被任命为志愿军第3兵团司令员,终于去了朝鲜前线。虽然此时战争接近尾声,没有多少大战役了,但总算能重新回到战场、回到大兵团指挥岗位,也确实打上了几仗,许司令还是十分高兴的。
1955年9月,杨得志、李志民、许世友三人都被授予了开国上将军衔、并且全部是正兵团级。他们都为人民军队和新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后辈长久称颂。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