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明朝,让人想起的可能是乞丐皇帝朱元璋的草根逆袭故事,也有可能是神机军师刘伯温的在民间的传说故事,还有可能是电视剧播放的大历史背景下的风云激荡,也可能有少数熟悉明史的人会想起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或者是远去的历史人物张居正、袁崇焕等等……虽然说,明朝早已经过去,也被写进了历史。但是,在我国散落和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大小小与明朝有关的旅游景点。
其中,在我国藏着这么一个地方,它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墓,一年只开放三天,600多年后现状如何?可能好奇的朋友就会问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墓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哪些少为人知的秘密?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有关徐达墓的那些事。徐达墓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外板仓街192号,为明代开国功臣之首、中山王徐达的墓葬,墓园规制宏伟,与明孝陵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这处神秘的“国保”,一年只对外开放3次,分别是:国际古迹遗址日(4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5月18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第二个星期六)。徐达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二月,享年54岁,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徐达墓坐北朝南,面对钟山,墓园规制宏伟。入口处立“明中山王神道”牌坊,此牌坊系1984年按原来的形制复制的。神道长约300米,牌坊后为神道石刻。
现尚存神道碑1块,石马暨控马官、石羊、石虎、石武将翁仲、石文臣翁仲各1对。墓前的巨碑“御制中山王神道碑”,洪武十九年(1386)七月所立,是明代功臣墓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一块。碑通高8.95米、宽2.2米、厚0.70米,该碑分为三部分:上为浮雕云龙文碑额,正中刻篆体“御制中山王神道碑”字;中为碑身,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碑文,首题“大明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傅中书右丞相征虏大将军魏国公追封中山武宁王神道碑”。
连首题在内凡25行,满行80字,2000余字,记载了徐达一生的功绩,碑文文辞之间雕刻圆圈形句读,是明代不多见的有句读的碑版之—。下为龟趺碑座。石马长3米,高1.75米,戴络头,口衔辔,颈系銮铃和缨穗,头部在缰绳的牵引下略偏向控马官一侧。在石马一旁侍立、与石马连为一体的控马官一手握马缰侧身而立,另一手曲臂贴身执马鞭。两控马官头部皆缺损佚失。
在徐达墓的东西两侧原为徐达家族墓葬。1965年至1983年,为配合当时南京天文仪器厂基本建设,南京市博物馆先后对徐达家族墓进行了发掘清理,共清理墓葬11座。其中徐达第三子、长孙、五世孙墓出土有墓志,同时出土了大量珍贵随葬品,除了徐达第四子徐膺绪夫妇墓之外,大致皆属徐达长子徐辉祖一支的后裔,为研究明朝的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特别是对于工作和生活在南京以及周边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说,对于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墓,一年只开放三天,600多年后现状如何有啥想说的,也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