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万万没想到,中国竟然在西藏秘密进行了一个耗资664亿、历时十余年的大型工程,中国竟在西藏这片不毛之地,建起了一座比三峡还高的“巨型充电宝”!
青藏高原上连绵起伏的是人类难以攀登的高山,中国人却在这里建造奇迹,将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变成造福社会的基建工程。
在青藏高原铺一条路都要面临不符合常理的挑战,更不用说要建造出创造上亿经济效益的工程,中国人花费了十余年,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美国人都料不到,世界上能有如此技术,能超越极端环境的限制,美国人看了只会连摇头,中国人却说到做到。
坐落在雅砻江上的两河口水电站大坝,是中国花费十几年,斥资664亿打造的巨型水电工程,它用不可思议的姿态,横跨在陡峭的绝壁上,驯服了奔流而下的雅砻江干流。
两河口水电站是藏区综合规模最大的水电站工程,最高坝高达295米,在世界范围内都很罕见。
这座水电站的发电能力,相当于在藏区安装了一个巨型充电宝,江流奔腾不息,电力源源不断点亮沿岸的工业和生活。
除了优越的发电能力,两河口水电站还能防洪抗旱,为下游的长江河道调节水力,能力辐射的水域面积超过6万平方公里。
坐落在海拔3000米的青藏高原上,两河口水电站默默守护着沿河无数千家万户,给人民生活带来安心。
如今两河口沿岸地区安居乐业,多亏了中国基建建设者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在绝境之中,创造了这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工程。
两河口水电站的建造难度是不可想象的,复杂程度超越以往的工程,中国人从设计到施工,都遭遇了许多挑战。
就说这个最基础的高原条件,任何工程,搬到高原上的难度都是翻倍的,不仅是对于工程的要求,对于施工方也是极为困难的。
工程师们要克服高原反应,适应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这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办成的事情,是施工队成年累月十几年的坚持。
青藏高原的天气阴晴不定、无法捉摸,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刀霜剑严相逼,这种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
每到雨季,施工队往大坝上安装材料,雨水就跟着往下冲刷,一场暴雨过后,大坝又恢复原样。
工程师们无法叫停大雨,只能绞尽脑汁设计方案,用精巧的结构和稳固的材料固定大坝的墙面。
两河口大坝有特殊的“外衣”,用钢筋锻造出的锚索,紧紧抓在青藏高原上,任凭风吹雨打,大坝纹丝不动。
由于两河口的地势险峻,一般的发电方式隐患多而且不稳固。青藏高原冻土覆盖广泛,随着季节变换,土质也很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这里建造大坝,就需要提前设计好,同时能适应土质层变化的大坝。工程师们在严寒的高原环境中进行了成百上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土石搭坝的方式。
土石大坝从外表上看,跟周围的高山差不多,工程师在土石的基础上,给大坝套上“科技外衣”,让大坝在各种条件下保持稳定。
规划出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就耗费了多年的努力,而建造大坝时,更是付出了许多心血。
高原上有时候连车都跑不了,运输建材、工具等,就只能用人力一点一点搬上去。
古代的传说愚公移山莫过于此了,中国人坚持不懈,将阻碍人们生产生活的大山和河流,改造成造福人民的伟大工程。
双河口大坝建成使用后,自然和人和谐相处,发电蓄能,还能改善航运,给当地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从前这里人都不敢来,人人抱怨大自然的险峻,阻碍人们改善生活。如今水电站建好了,各种产业慕名而来,围绕水电站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中国人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是美国人想不到的。中国人始终保持着一种希望和信念,那就是建设自己的家园、改造自己的家园,而不是抛弃自己的家园。
十余年,664亿的投入,中国人在偏远的藏区建造起一座“巨型充电宝”,给人民的幸福生活充满电力!
参考资料:一坝锁三江!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正式投产发电2021年09月29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收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