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邻居照顾病危老人,她却举报我谋财害命,遗嘱公开后她愣住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基于真实社会事件改编,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姓名、地点等信息均已化名处理。文章采用文学化叙事手法,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情节重构和对话再现,旨在反映社会现象,传递正向价值观念。

"阿sir,就是她!她趁着我婆婆病重的时候,天天往家里跑,肯定是想骗取我婆婆的财产!"

王丽君指着对面的徐春芳,声音颤抖着控诉。

"你胡说什么!我照顾张奶奶是出于好心,你这样诬陷我!"徐春芳满脸委屈地反驳。

然而,当律师宣读完整份遗嘱内容后,在场人瞬间愣在原地,王丽君更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01

春华小区的六号楼里,住着三个普通的女人,她们原本平静的生活即将被一场意外彻底改变。

徐春芳今年52岁,身材中等,说话温和。三年前从东山纺织厂退休后,她就一直独自生活在这栋老楼的三层。

丈夫李立华在十年前因为肺癌去世,留下她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家。唯一的儿子李磊在南山市一家软件公司工作,收入不错,但工作很忙,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

每次通电话,儿子总是说:"妈,您一个人在家要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事就给我打电话。"但徐春芳知道,儿子在那么远的地方,就算有事也帮不上什么忙。

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很慢,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先到小区里的花园走走,然后回家做早餐。

吃完饭后就开始收拾房间,中午看看电视,下午到附近的菜市场买菜。晚上的时间最难熬,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总觉得心里空空的。

有时候她会想,如果当初没有让儿子去外地工作就好了,至少现在还能有个说话的人。

楼上四层住着78岁的张秀英奶奶,老人家个子不高,但精神还算不错。

张奶奶的老伴张大爷在去年秋天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了,从那以后,老人家就一个人住着。

张奶奶有个儿子叫张建华,在省城的一家国企工作,平时工作也很忙,但每个月都会按时给母亲寄生活费。

张建华的妻子王丽君45岁,在本地的一家贸易公司做财务主管。

她和丈夫还有12岁的儿子小宇住在城南的锦绣花园小区,那里是新开发的楼盘,环境好,交通也方便。

王丽君是个很负责任的人,工作上从来不马虎,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对于住在老小区的婆婆,她每个月都会按时给生活费,逢年过节也会买些东西过来看望。

"妈,您一个人住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不舒服就给我打电话。"每次来看望婆婆,王丽君总是这样叮嘱。

"好好好,你们工作忙,不用总往这里跑。我身体还硬朗着呢。"张奶奶总是这样回答,她不愿意给儿子儿媳添麻烦。

徐春芳和张奶奶住得近,两家就隔着一层楼,平时经常在楼道里遇到。张奶奶买菜回来的时候,如果碰到徐春芳,两人总会客气地打个招呼。

"春芳啊,又去买菜了?"

"是啊,张奶奶,您这是刚回来?需要我帮您拿点东西吗?"

"不用不用,我还拎得动。"

就这样,两个同样孤单的女人在日常的相遇中慢慢熟悉起来。有时候徐春芳会多买点菜,就会分一些给张奶奶。张奶奶也会把自己包的饺子送给徐春芳一些。

"春芳啊,我包了太多饺子,一个人吃不完,你拿点回去。"

"那怎么好意思呢,张奶奶。"

"都是邻居,客气什么。"

两人就这样在平淡的日常中建立了邻里间的友谊。徐春芳觉得有个年长的邻居很好,张奶奶也觉得有个年轻点的邻居很踏实。

她们都没想到,这份简单的邻里情会在不久的将来变得复杂起来。

春华小区是个老小区,建于九十年代初,楼房都是六层的,没有电梯。住在这里的大多是退休的老人和一些工薪阶层。

小区里有个小花园,种着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每天早上和傍晚,都会有不少老人在花园里散步聊天。

徐春芳经常在花园里遇到其他邻居,大家会聊聊家常,说说小区里的新鲜事。

张奶奶偶尔也会下楼走走,但自从老伴去世后,她就很少参与大家的聊天了,更多时候是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花园的凉亭里发呆。

"张奶奶看起来很孤单啊。"有邻居这样对徐春芳说。

"是啊,一个人住肯定不容易。"徐春芳也这样觉得。

有时候徐春芳会主动跟张奶奶聊几句,询问她的身体状况,或者说说天气变化要注意保暖之类的话。张奶奶总是很客气地回应,但能看出来她很珍惜这样的交流。

02

转眼到了去年深秋,天气开始变冷,一切都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改变。

那是十月份的一个傍晚,徐春芳刚从菜市场回来,在楼道里听到了一声闷响,紧接着是痛苦的呻吟声。

她赶紧循声找去,发现张奶奶摔倒在三楼和四楼之间的楼梯上,手里提着的菜篮子里的东西散落一地。

"张奶奶!您怎么了?"徐春芳吓坏了,赶紧放下自己手里的东西,蹲下来查看张奶奶的情况。

张奶奶脸色苍白,额头上还有汗珠,声音微弱地说:"我刚才突然头晕,腿一软就摔倒了。"

徐春芳看到张奶奶的膝盖破了皮,还在流血,赶紧从包里拿出纸巾给她按压止血。"张奶奶,您别动,我马上叫救护车。"

"不用不用,休息一下就好了。"张奶奶想要挣扎着站起来。

"不行,您这样很危险,必须去医院检查一下。"徐春芳一边安慰张奶奶,一边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救护车很快就到了,徐春芳陪着张奶奶一起去了医院。

在急诊科,医生给张奶奶做了详细的检查,诊断结果是低血糖引起的眩晕,加上轻微的脑供血不足,需要住院观察几天。



徐春芳一直陪在张奶奶身边,帮她办理住院手续,联系她的儿媳妇王丽君。

王丽君接到电话的时候正在公司加班,听说婆婆住院了,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到医院。

"春芳姐,真是太感谢您了!"王丽君握着徐春芳的手,满脸感激,"如果不是您及时发现,后果真不敢想象。"

"这是应该的,都是邻居,互相照应是应该的。"徐春芳摆摆手,"张奶奶现在情况稳定了,您也不用太担心。"

王丽君看着病床上的婆婆,心里很愧疚。她平时工作太忙,很少来看望婆婆,没想到老人的身体已经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医生说需要住院观察一周,我明天就请假来陪护。"王丽君说。

"您工作这么忙,请假不方便吧?要不我来照顾张奶奶?反正我退休了,时间比较自由。"徐春芳主动提出。

"这怎么好意思呢?已经够麻烦您的了。"

"没关系的,我一个人在家也没什么事做。而且张奶奶现在这个情况,需要有人经常陪着,您工作忙,还是我来比较合适。"

王丽君听了很感动,但也有些不好意思:"那真是太麻烦您了,我会给您一些补贴的。"

"不用不用,举手之劳的事,谈什么钱啊。"徐春芳连忙摆手。

就这样,徐春芳开始了对张奶奶的照顾。每天早上八点,她都会准时到医院,先帮张奶奶洗脸梳头,然后陪她吃早餐。

上午是各种检查时间,徐春芳会推着轮椅陪张奶奶去各个科室,帮忙拿检查报告,询问医生的建议。

中午的时候,徐春芳会回家做好饭菜,然后装在保温盒里带到医院。医院的饭菜不太合张奶奶的口味,徐春芳做的家常菜让老人吃得很香。

"春芳啊,你做的菜真好吃,比我自己做的都香。"张奶奶每次都这样夸奖。

"您喜欢吃就好,要不要我再给您做点别的?"

"够了够了,你已经很辛苦了。"

下午的时候,徐春芳会陪张奶奶聊天,有时候会给她读报纸,或者陪她看电视。晚上一直陪到九点多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又会准时出现。

一个星期后,张奶奶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了,可以出院回家休养。医生嘱咐要多休息,不能过度劳累,饮食要规律,按时服药。

"张奶奶,您回家后一定要按时吃药,有什么不舒服就马上去医院。"徐春芳一遍遍地叮嘱。

"知道了知道了,春芳啊,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了。"张奶奶拉着徐春芳的手,眼里含着泪水。

"张奶奶您别这么说,能帮到您我也很高兴。"

王丽君也专门请了半天假来接婆婆出院,看到徐春芳照顾得这么周到,心里更加感激。

"春芳姐,您的恩情我们一家都记着。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您一定要开口。"

"我们都是邻居,应该互相帮助的。"徐春芳笑着说。

03

张奶奶出院后,徐春芳的照顾并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更加细致。她深深地被张奶奶的善良和坚强所感动,也从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找到了生活的意义。

每天早上七点,徐春芳就会起床,先到楼上看看张奶奶的情况。

"张奶奶,昨晚睡得怎么样?"

"很好很好,春芳你来了。"

"您吃过早餐了吗?药吃了没有?"

"还没呢,正准备吃。"

"我帮您准备吧,您坐着休息。"

徐春芳会帮张奶奶热牛奶,煮鸡蛋,准备简单有营养的早餐。然后看着张奶奶把药按时吃下去,确认没有遗漏任何一种。

吃完早餐后,如果天气好,徐春芳会陪张奶奶到楼下的小花园里坐坐,晒晒太阳。老人家经过这次生病后,更加珍惜每一天的阳光。

"春芳啊,你看这花开得多漂亮。"张奶奶指着花园里的菊花说。

"是啊,秋天的菊花最好看了。等过几天天气再暖和点,我们多出来走走。"

"好,我也很久没有好好看看这些花了。"

上午的时候,徐春芳会去菜市场买菜。她总是会询问张奶奶想吃什么,然后买最新鲜的食材回来。

"张奶奶,今天想吃点什么?"

"都行,你看着买就行。"

"那我买点排骨,给您炖汤喝,还有青菜,清爽一些。"

"好好好,你考虑得周到。"

中午的时候,徐春芳会在张奶奶家里做饭。她的厨艺很不错,能做很多家常菜。张奶奶的胃口本来就不太好,但吃徐春芳做的菜总是很香。

"春芳,你这手艺真是没话说,比我年轻时候做得都好。"

"您过奖了,我也是退休后才有时间好好研究做菜。"

"那我真是有福气了,能吃到这么好吃的菜。"

吃完午饭后,徐春芳会陪张奶奶休息一会儿,然后两人会一起看看电视,或者聊聊天。

张奶奶喜欢看新闻和戏曲节目,徐春芳虽然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也会认真地陪着看。

"这个演员唱得真好听。"张奶奶指着电视说。

"是啊,现在这样的好演员不多了。"徐春芳附和着。

下午的时候,如果张奶奶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徐春芳就会去超市买回来。从日用品到药品,从食品到衣物,只要张奶奶需要的,她都会认真地挑选。

"春芳,总是让你跑来跑去的,太辛苦了。"

"不辛苦,我正好也要买东西,一起买就行了。"

"那你把钱拿着,不能总让你花钱。"

"张奶奶您别跟我客气,这些都不值几个钱。"

晚上的时候,徐春芳会再来看一次张奶奶,确认她把晚饭吃了,药也按时服用了。有时候会陪老人看一会儿电视,聊聊天,直到张奶奶准备休息了才回家。

"春芳,你天天这样跑上跑下的,我心里过意不去。"

"张奶奶您别这么说,我照顾您也很开心。一个人在家太安静了,能有个人说话挺好的。"

"那你也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啊。"

"我知道的,您也早点休息。"

就这样,徐春芳和张奶奶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就像真正的母女一样。张奶奶经常说,如果没有徐春芳,她真不知道该怎么过这个难关。

王丽君每次来看望婆婆,都能看到徐春芳忙碌的身影。她心里既感激又愧疚,感激的是有这样好的邻居照顾婆婆,愧疚的是自己作为儿媳妇却做得不够。

"春芳姐,您真是太好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丽君,你工作那么忙,还要照顾孩子,我理解的。而且我照顾张奶奶也不是单纯的帮忙,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也从中得到了快乐。"

"您这样说我更不好意思了。以后我会多抽时间来看妈妈的。"

"您有这份心就好,工作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里的邻居们都知道了徐春芳照顾张奶奶的事情。大家都很佩服徐春芳的善良和耐心,经常夸奖她是个好心人。

"春芳真是个好人啊,对张奶奶比亲女儿还好。"

"是啊,现在这样的邻居可不多见了。"

"张奶奶真是有福气,遇到这样的好邻居。"



这些话让徐春芳听了很高兴,也让她更加坚定了继续照顾张奶奶的决心。她觉得能够帮助别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帮助像张奶奶这样善良的老人。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张奶奶的身体也需要更多的关怀。徐春芳会确保老人的房间温度合适,会给她准备温暖的衣物,会做一些温补的汤水。

"春芳啊,你就像我的亲女儿一样。"张奶奶经常这样感慨。

"张奶奶,您也像我的亲妈妈一样。"徐春芳也是发自内心地这样说。

两个本来孤单的女人,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用真诚和善良温暖着彼此的心。她们都没有想到,这份美好的情感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考验。

04

春节过后,春天还没有完全到来的时候,张奶奶的身体开始出现新的问题。她经常感到疲倦,食欲也不如以前,有时候会突然感到胸闷。

徐春芳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建议张奶奶去医院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张奶奶,您最近看起来有些疲倦,我们去医院检查一下吧。"

"可能是年纪大了,春天容易犯困。"

"还是检查一下比较放心,别耽误了。"

在徐春芳的坚持下,张奶奶同意了去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老人的多个器官功能都有所下降,这是正常的衰老过程,但需要更加仔细的护理和调养。

医生建议家属要做好心理准备,老人的身体状况可能会逐渐下降,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听到这个消息,徐春芳和王丽君都很难过,但也都表示会尽最大努力照顾好张奶奶。

"妈,您别担心,我们会照顾好您的。"王丽君握着婆婆的手说。

"张奶奶,我会一直陪着您的。"徐春芳也承诺道。

从那以后,徐春芳对张奶奶的照顾变得更加细致入微。她几乎是二十四小时待命,随时关注着老人的身体状况。

为了方便照顾,徐春芳在张奶奶家里支了一张折叠床,很多时候晚上也会留下来过夜,生怕老人有什么突发情况。

"春芳,你这样太辛苦了,回家睡吧。"

"没关系的,我在这里睡得挺好。而且您一个人我也不放心。"

"真是委屈你了。"

"张奶奶您别这么说,能陪着您我很安心。"

三月中旬的一个深夜,张奶奶突然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徐春芳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陪着老人再次被送往医院。

这次的情况比上次严重得多,医生说张奶奶的心肺功能都出现了问题,需要住进ICU进行监护治疗。

王丽君接到徐春芳的电话时,正在熟睡中。听到婆婆病危的消息,她立刻从床上跳起来,匆忙赶到了医院。

"春芳姐,妈妈现在怎么样?"王丽君焦急地问。

"医生正在抢救,我们只能在外面等。"徐春芳的眼睛红红的,显然已经哭过了。

两个女人在ICU外面的椅子上默默地坐着,心情都很沉重。徐春芳想起和张奶奶相处的这些日子,心里充满了不舍。王丽君则在反思自己这些年来对婆婆的照顾是否足够。

"春芳姐,这段时间真的太辛苦您了。如果没有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王丽君真诚地说。

"丽君,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张奶奶就像我的亲妈一样,我不能眼看着她受苦。"

"您比我这个儿媳妇做得还要好。"

"您工作忙,我理解的。现在最重要的是张奶奶能平安度过这一关。"

在ICU里待了三天三夜后,张奶奶的情况稍有好转,但医生说老人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随时都可能出现危险。

又过了两天,张秀英奶奶在一个平静的下午安详地离开了人世。徐春芳和王丽君都守在床边,看着这个善良的老人最后一次闭上了眼睛。

"妈..."王丽君哭得很伤心。

徐春芳也泪流满面,她轻轻地握着张奶奶的手,心里说着:"张奶奶,您一路走好,我会想念您的。"

张奶奶的后事主要是徐春芳操办的,从联系殡仪馆到安排追悼会,从通知亲朋好友到准备花圈挽联,每一个细节她都考虑得很周全。

王丽君虽然也参与其中,但很多事情都是徐春芳在张罗。

"春芳姐,您已经为我们家做得够多了,这些事情让我来吧。"

"没关系的,我最了解张奶奶的喜好,让我来安排比较合适。"

丧事办得很简单但很温馨,来参加的除了张奶奶的亲戚朋友,还有很多小区里的邻居。大家都对张奶奶的离世感到惋惜,也都夸奖徐春芳这段时间的无私奉献。

丧事结束后,王丽君开始整理婆婆的遗物。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些让自己感到意外的东西。

在张奶奶的床头柜里,她找到了一个牛皮纸袋,里面装着一些文件。王丽君打开一看,发现里面有一份公证处的文件。

"春芳姐,这是什么?"王丽君拿着文件问道。

徐春芳看了一眼,脸色有些复杂:"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具体内容。"

"看起来像是什么法律文件。"王丽君仔细看了看,发现上面有公证处的印章。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是一位穿西装的中年男子。

"请问是张秀英女士的家属吗?我是华东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李明,受张女士委托,需要处理一些法律事务。"

王丽君和徐春芳面面相觑,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您进来坐吧,不知道是什么事?"王丽君让律师进了屋。

"是这样的,张秀英女士生前委托我们律师事务所保管了一份重要文件,现在需要当着相关人员的面进行宣读。"

"什么文件?"王丽君疑惑地问。

"具体内容需要在正式场合宣读,请问徐春芳女士在吗?"

"我就是。"徐春芳站了出来。

"那好,请两位明天上午十点到我们律师事务所来,我会正式宣读这份文件的内容。"

律师走后,王丽君和徐春芳都觉得很奇怪。张奶奶什么时候找了律师?又是什么重要文件需要当着她们的面宣读?

"春芳姐,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我也不知道,张奶奶从来没有跟我提过这些事。"

第二天上午,两人按时来到了华东律师事务所。在一间会议室里,律师李明正式接待了她们。

"我现在宣读张秀英女士的遗嘱。"律师庄重地说道。

王丽君紧握着双拳,眼睛死死盯着律师的嘴唇,等着听到自己预想中的内容。徐春芳坐在一旁,神情复杂地低着头。



"我,张秀英,在此立下遗嘱..."

随着律师一字一句的宣读,当律师读到关键部分时,王丽君听到后瞬间愣在了原地。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