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小雨,这次回老家,你拿着这5万块。"
陈明远从抽屉里取出一叠现金,轻轻放在妻子面前的餐桌上。
周小雨愣住了,手中的筷子悬在半空。"这么多?"
"这些年你在上海不容易,"明远微笑着看着她,"这钱你拿着,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小雨犹豫地伸出手,触碰那叠钞票。
五年前,她还是个懵懂的农村姑娘,连上海在哪儿都说不清楚。
现在,她即将第一次回到家乡,面对那些曾经羡慕她"嫁入上海"的乡亲们。
"村里人会怎么看我?爸妈会不会有所期待?"这些问题在她脑海中盘旋。
她小心翼翼地将钱装进包里,不知道这笔钱最终会带来欢喜还是烦恼。
她没想到,这5万块钱会让她重新审视自己这五年来的成长,以及她与故乡、与家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
2
2015年的春天,湖南一个叫石井村的小山村热闹非凡。
周家的大闺女小雨要出嫁了,对象是远在上海的陈明远。
"嫁到上海去了,以后就是大城市人了!"
村里的刘婶帮着打点嫁妆,嘴上不停地念叨着。
周母笑得合不拢嘴:"可不是嘛!我家小雨有福气,能嫁去上海,以后可就是上海媳妇了!"
18岁的周小雨坐在屋里的梳妆台前,看着镜中的自己,心里既期待又害怕。
她从没去过上海,对那座城市的认知仅限于电视剧里的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
两个月前,经刘婶介绍,来湖南出差的陈明远见了她一面,两人简单聊了几句,一周后便定了亲。
"小雨,别发呆了,快来帮忙收拾东西。"
周母走进房间,看着女儿出神的样子,语气缓和了些,
"嫁人是女孩子的宿命,你这么水灵,又能吃苦,去了上海肯定能过上好日子。"
小雨点点头,心中五味杂陈。
她不是不想嫁人,只是上海实在太远了,那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未知。
"闺女,别担心,"周父在门口探进头来,满脸欣慰,"陈家条件不错,明远也是正经人,比咱村里那些小伙子强多了。
你去了上海,就是咱家的福气。
将来有能力了,别忘了家里还有弟弟。"
弟弟周小虎正在读高中,是全家的希望。
按照父母的想法,小虎将来是要读大学的,这需要不少钱。
小雨明白,父母之所以这么急着把自己嫁出去,一方面是农村女孩子不早嫁会被人说闲话,
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减轻家里的负担,甚至将来能靠她帮衬弟弟。
婚礼那天,村里人都来凑热闹。
陈明远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显得格外精神。
对比之下,周家的亲友们穿着朴素,让小雨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城乡差距。
"小雨,你可嫁了个金龟婿啊!"
"上海那地方多繁华啊,小雨以后有福了!"
"听说上海人家家都有楼房,小雨以后住洋房了!"
村里人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小雨勉强挤出笑容。
她看着站在身边的陈明远,这个只见过两次面的男人,从今以后就是她的丈夫了。
婚礼结束后,小雨跟着明远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
出发前,奶奶拉着她的手,眼中含泪:"姑娘,远嫁不容易,要坚强啊。"
火车缓缓驶出站台,小雨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家乡,心里五味杂陈。
她知道,等待她的将是全新的生活,而她对未来既充满期待,又忐忑不安。
到达上海的那一刻,小雨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高耸的摩天大楼,宽阔整洁的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切都那么新奇,那么陌生。
"这就是上海吗?真的好大啊!"小雨忍不住惊叹。
明远笑了笑:"这只是火车站附近,上海比你想象的还要大得多。"
坐上出租车,穿过繁华的市区,小雨的眼睛一刻也不敢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新奇的景象。
当车子驶入一条普通的居民区,停在一栋旧式的六层公寓楼前时,她有些困惑。
"到了,这就是我们家。"明远说着,帮她拿下行李。
公寓在五楼,没有电梯,小雨费力地跟着明远爬上楼梯。
推开门,一个五十多岁的女人迎了出来,正是明远的母亲。
"妈,我们回来了。"明远介绍道,"这是小雨。"
婆婆上下打量着小雨,目光在她朴素的衣着和略显粗糙的双手上停留了片刻,
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路上累了吧,快进来坐。"
小雨怯生生地叫了声"妈",婆婆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公寓不大,两室一厅,布置简单但整洁。
明远带小雨参观了一圈,解释道:"这是我爸妈的房子。
上海的房价很高,我们暂时跟他们住在一起,等以后有能力了再买属于我们自己的房子。"
小雨点点头,心里却有些失落。
村里人都说她嫁到上海后会住洋房,可现实却是挤在公婆家的老房子里。
不过,她很快调整了心态,告诉自己:再小的地方也比农村的土房子好。
晚饭时,婆婆做了一桌上海菜,清淡得几乎没有味道,与小雨习惯的湖南辣味完全不同。
饭桌上,公公陈父倒是和蔼可亲,询问了不少关于小雨家乡的事情。
婆婆则不时用上海话对明远说些什么,小雨一句也听不懂,只能尴尬地笑笑。
"小雨,明远说你初中毕业?"婆婆突然用普通话问道。
"嗯,是的。"小雨低下头,感到一丝羞愧。
在农村,女孩子读到初中已经很不错了。
"那你会做什么工作呢?"
"我...在家里帮着种田,会做家务..."
婆婆叹了口气,对明远说:"明远啊,你媳妇这文化程度,在上海找工作不容易啊。"
"妈,"明远有些不悦,"小雨刚来上海,先适应一段时间再说。"
就这样,小雨的上海生活开始了。
初来乍到,一切都让她感到陌生和不适应。
她不会说上海话,听不懂当地人的交谈;
不会用地铁,怕一个人出门会迷路;
不了解上海的生活方式,甚至连超市里买东西都不知道该怎么挑选。
![]()
3
婚后第一个月,小雨几乎足不出户,整天待在家里做家务,试图用勤劳换取婆婆的认可。
她起得比所有人都早,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学着做上海菜,但总是不得要领,惹得婆婆直摇头。
"你做的菜太咸了!"
"这鱼怎么煎糊了?"
"上海人不这么做家务的!"
面对婆婆的挑剔,小雨只能忍气吞声,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流泪。
明远对她很好,但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应付各种应酬,能陪她的时间不多。
"小雨,别难过,"一天晚上,明远看着妻子红肿的眼睛,心疼地说,"我妈就是这个性格,其实她没有恶意。
你刚来上海,有很多不适应,慢慢来,会好的。"
"我想家了,"小雨小声啜泣,"这里的一切都那么陌生。"
"等你适应了,我带你出去转转,看看真正的上海。"明远搂着她安慰道。
真正让小雨开始接触外界的,是一次偶然。
那天,婆婆手腕扭伤,小雨主动提出去超市买菜。
婆婆担心她不认识路,写了详细的路线图。
小雨小心翼翼地按照路线图走出小区,来到附近的菜市场。
这里熙熙攘攘,摊贩们用上海话吆喝,顾客们讨价还价。
对小雨来说,这场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买卖交易的氛围,陌生的是语言和商品的种类。
"姑娘,要买什么呀?"一个卖菜的阿姨用普通话问她。
小雨愣了一下,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回答:"我要买青菜和鱼。"
"你不是上海人吧?"阿姨笑着问。
"嗯,我是湖南人,刚嫁到上海来。"
"难怪,口音特别。来,这青菜新鲜,给你挑好的。"
阿姨热情地帮她挑选,还教她怎么辨别新鲜蔬菜。
这次简单的交流让小雨感到一丝温暖。
原来上海人并不都像婆婆那样难以相处,也有热心肠的人。
回家后,小雨主动做了几道拿手的湘菜。
出乎意料的是,公公很喜欢她做的辣椒炒肉,连连称赞。
婆婆尝了一口,虽然被辣得直喝水,但也承认味道不错。
"我平时做饭太清淡了,偶尔换换口味也好。"婆婆难得地夸了她一句。
这小小的成功给了小雨信心。
之后,她开始经常出门买菜,慢慢熟悉了周围的环境。
她发现,只要自己主动一些,其实融入上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雨在市场遇到了同是外地嫁到上海的李勤。
李勤比她大几岁,来上海已经三年,普通话说得很好,还学会了一些上海话。
两人一见如故,很快成了朋友。
"小雨,你不能总窝在家里,要学着适应上海的生活。"
李勤经常这样鼓励她,"上海有很多机会,关键看你能不能抓住。"
在李勤的带领下,小雨开始认识地铁路线,学习简单的上海话,了解上海的风土人情。
李勤还带她去商场、公园,让她见识真正的上海生活。
"明远是个好男人,"一次逛街时,李勤对小雨说,"但你不能完全依赖他。
在上海,女人也要有自己的本事。"
李勤的话让小雨若有所思。
她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难道真的要一辈子做家庭主妇吗?
婚后半年,小雨已经能基本适应上海的生活节奏,会做一些上海菜,也能用简单的上海话与邻居交流。
婆婆对她的态度也有所缓和,偶尔会夸她几句。
"明远,我想找份工作。"一天晚上,小雨鼓起勇气对丈夫说。
明远有些惊讶:"工作?你想做什么工作?"
"我不知道,但我不想整天待在家里。"
小雨低着头,"我想为家里多贡献一点,也想让自己变得更有用。"
明远沉思片刻,点了点头:"好,我支持你。
不过上海的工作竞争很激烈,以你现在的条件,可能不太容易找到合适的。要不先学一门技术?"
就这样,在明远的支持下,小雨开始学习美容技术。
她用积蓄报了一个培训班,每天坚持去上课。
课程很辛苦,专业术语她听不懂,只能课后反复温习。
好在她学习态度认真,动手能力也强,慢慢掌握了基本技能。
培训结束后,李勤介绍她去自己工作的美容院应聘。
美容院老板起初很犹豫,担心小雨的口音会影响客户体验,最终在李勤的担保下,勉强同意试用一个月。
小雨珍惜这个机会,格外努力工作。
她虽然普通话不标准,但态度真诚,手法娴熟,很快赢得了几位固定客户的喜爱。
试用期过后,老板决定正式录用她。
拿到人生第一份工资时,小雨激动得几乎流泪。
这不仅是钱的问题,更是她在上海站稳脚跟的证明。
她第一时间买了礼物给明远和公婆,剩下的钱小心翼翼地存了起来。
![]()
4
时光飞逝,转眼间小雨嫁到上海已经五年。
这五年里,她从一个懵懂的农村姑娘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都市女性。
她的普通话越来越标准,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
她在美容院的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不仅有了稳定的客源,还被提升为高级美容师;
她的穿着打扮也越来越时尚,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潮流。
与明远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两人一起经历了许多困难:婆婆生病住院,明远公司裁员,都是小雨陪在他身边共同度过。
现在,明远在一家建筑公司做中层管理,工资稳定,小雨的工作也有不错的收入,两人的生活渐入佳境。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五年来,小雨一直没有回过老家。
一方面是工作忙,请假不容易;
另一方面,她也有些不知道该以什么面目回去——村里人都以为她嫁到上海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现实却是她和明远仍住在公婆家的老房子里,虽然生活稳定,但距离"大富大贵"还差得远。
每逢过年,她都会给家里打电话,寄去一些钱和礼物。
父母在电话里总是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今年春节前,一个电话彻底打破了小雨平静的生活。
"小雨啊,你弟弟大学毕业了,想在县城创业开个小店,需要一笔启动资金。
你在上海这么多年,一定攒了不少钱吧?"母亲在电话那头试探性地说。
"妈,创业哪有那么容易,要花多少钱啊?"小雨心里一紧。
"也不多,十来万就够了。你弟弟已经做了计划,就差资金了。"
小雨沉默了。
她和明远这些年虽然有些积蓄,但大部分都拿去付了首付,准备买一套属于自己的小房子。
如果拿出十万给弟弟,这个计划就要推迟很久。
"妈,我...我得和明远商量一下。"小雨支吾着说。
"有什么好商量的?还不是一家人!你嫁到上海这么多年,连家都没回过一次,难道连弟弟创业都不肯支持吗?"母亲的语气明显不悦。
挂了电话,小雨坐在沙发上发呆。
她知道,在农村,姐姐帮衬弟弟是天经地义的事,更何况她"嫁到了上海"。
但现实是,她和明远的生活也很拮据,好不容易攒了些钱准备买房,现在全拿出来帮弟弟创业,她于心不忍。
当晚,她把这件事告诉了明远。
"小虎想创业?他学的什么专业?有什么经验?"明远皱眉问道。
"他学的是计算机,想开个电脑店。"
小雨低着头,"他说现在县城发展快,需求大,有市场。"
明远沉思片刻:"创业是好事,但也要量力而行。
我们手里的钱原本是准备买房的,如果都给了小虎,我们的计划就要推迟了。"
"我知道,"小雨眼圈有些发红,"但妈妈的意思很明确,觉得我嫁到上海,应该有能力帮衬弟弟。
我这么多年没回家,已经很对不起他们了。"
看着妻子难过的样子,明远心软了:"这样吧,我们先回趟老家,看看实际情况再做决定。
反正今年春节我也休假,正好可以陪你回去看看。"
就这样,在嫁到上海五年后,小雨终于决定回老家看看。
临行前几天,她忐忑不安,既期待见到亲人,又担心面对乡亲们的询问。
"别太紧张,"明远安慰她,"你这些年在上海的努力,家人一定会理解的。"
出发前一天晚上,明远突然从抽屉里取出一叠现金,递给小雨:
"这是5万块,你拿着,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小雨惊讶地看着那笔钱:"这么多?"
"这些年你在上海不容易,这钱是我们共同的积蓄,你有权决定怎么用。"
明远的眼神中充满信任,"无论你决定怎么做,我都支持你。"
小雨接过钱,心中五味杂陈。
这5万块在她看来是一笔巨款,代表着她和明远这五年来的艰辛与努力。
明远愿意交给她做决定,这份信任比金钱更让她感动。
第二天一早,夫妻俩踏上了回乡之路。
坐在开往湖南的高铁上,小雨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五年了,家乡会有什么变化?
父母会怎样看待她这个"上海媳妇"?
村里人会羡慕还是嘲笑她?
弟弟的创业计划到底靠谱不靠谱?
还有,明远给她的那5万块,最终应该怎么用?
所有的问题在高铁驶入湖南境内时变得愈发真实。
小雨紧握着包里的钱,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一个艰难的抉择。
![]()
5
石井村还是老样子,只是多了几户翻新的房子,村口新建了一个小广场,供村民休闲娱乐。
当周小雨和陈明远拖着行李箱出现在村口时,正在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立刻认出了她。
"快看,是周家的小雨回来了!"
"哎呀,这不是嫁到上海去的小雨吗?"
"这么多年没回来,现在可真像个上海人了!"
小雨羞涩地笑着,向乡亲们打招呼。
她知道,所有人都在打量她,评判她这五年来的变化。
她穿着一件普通的羽绒服,脚上是一双百元店买的靴子,手上拉着一个不算名牌的行李箱——这身打扮在上海很普通,但在村里人眼中,已经足够"阔气"了。
"小雨啊,在上海过得怎么样?"
刘婶快步走过来,上下打量着她,眼中满是好奇。
"挺好的,谢谢刘婶关心。"小雨客气地回答。
"听说上海人家家都住大洋房,开名牌车,是不是真的?"刘婶继续追问。
小雨刚要回答,明远适时地接过话茬:"上海跟农村不一样,房子贵,生活成本高,我们普通人也是辛辛苦苦过日子。"
刘婶似乎有些失望,但很快又换上笑脸:"小雨嫁到上海这么多年,一定存了不少钱吧?"
"婶子,我们先回家看看父母。"小雨巧妙地避开了这个敏感话题。
路上,不断有村民跟他们打招呼,眼神中既有羡慕,也有探究。
小雨感到有些不自在,明远则一直握着她的手,给她力量。
周家的老房子依然简陋,但院子打扫得很干净,看得出父母为迎接他们回来做了准备。
听到院外的动静,周父周母急忙迎了出来。
"小雨回来了!"周母一把抱住女儿,眼泪顿时流了下来,"这么多年不回家,想死我了!"
"女儿,你瘦了。"周父拍拍小雨的肩膀,语气中满是心疼。
小雨鼻子一酸,眼泪也跟着落下来:"爸,妈,我回来了。"
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五年的分离在这一刻化为相聚的喜悦。
明远站在一旁,微笑着看这温馨的一幕。
周父这才注意到女婿,连忙招呼:"明远来了,快进屋坐!"
屋内,周母已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都是小雨爱吃的湘菜。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气氛融洽。
饭桌上,父母不停地给小雨和明远夹菜,询问他们在上海的生活。
"你们在上海住的是什么房子?有多大?"周父好奇地问。
小雨和明远对视一眼,明远如实回答:"目前还住在我父母家的老房子里,两室一厅,不算大。
上海的房价太高了,我们正在攒钱准备买一套小的。"
周父周母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
"那你们在上海都做什么工作?收入怎么样?"周母接着问。
小雨简单介绍了自己在美容院的工作和明远在建筑公司的职位。
她没有夸大自己的收入,实事求是地描述了他们在上海的生活状态——不是大富大贵,但也能够自给自足,过上体面的生活。
"上海物价高,我们的收入在当地只能算中等偏下,"
小雨坦诚地说,"但比起刚去上海的时候,现在已经好多了。"
周父点点头,表情有些复杂:"只要你们过得好就行。"
饭后,弟弟周小虎回来了。
他刚从大学毕业,比小雨离开时长高了不少,也成熟了许多。
兄妹俩紧紧拥抱,一时间百感交集。
"姐,你在上海过得怎么样?"小虎关切地问。
"挺好的,就是想家。"
小雨微笑着回答,"听说你大学毕业了,有什么打算?"
小虎的眼睛一亮:"我想在县城开个电脑店,现在县里发展快,学校多,对电脑的需求大。
我已经做了市场调研和商业计划,就是缺少启动资金。"
小雨不置可否地点点头。
她想起母亲在电话里提到的"十来万"启动资金,心里有些发紧。
晚上,父母特意把主卧腾出来给小雨和明远住。
躺在儿时的床上,小雨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怎么了?"明远轻声问。
"我在想弟弟的事,"小雨叹了口气,"他的创业计划听起来不错,但十万块对我们来说真的不是小数目。"
明远搂住她:"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我们明天找机会和小虎详细聊聊,了解清楚他的计划后再做决定。"
第二天,小雨和明远在村里转了转。
村子变化不大,但增加了几个健身器材和一个小型图书室,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遇到的村民都热情地打招呼,但眼神中的探究让小雨感到不自在。
"小雨,听说你在上海开美容院呢?肯定赚了不少钱吧?"一个村民笑眯眯地问。
"没有的事,我只是在美容院上班。"小雨赶紧澄清。
"上海的房子贵吧?你们买房子了吗?"另一个村民接着问。
"还没有,我们正在攒钱。"小雨实话实说。
"那你们一个月能存多少钱啊?"
"你们开车了吗?什么牌子的?"
面对接连不断的问题,小雨感到有些窘迫。
这些问题背后,是村民们对"上海生活"的好奇和羡慕,但也让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们期望听到她过着富足的生活,而现实却是她和明远依然在为买房而努力。
下午,小虎拿着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找到小雨和明远,认真地向他们介绍他的想法。
"县城现在发展很快,特别是教育这块,新建了两所民办学校,对电脑的需求量大。
我的店不仅销售电脑,还提供维修和技术支持服务。"小虎信心满满地说。
明远仔细审阅了计划书,提出了一些专业问题,小虎都能对答如流。
看得出来,弟弟确实做了充分的准备,这个创业计划并非心血来潮。
"小虎,创业资金你打算怎么解决?"明远直接问道。
"我自己有两万积蓄,爸妈能拿出三万,还差十万左右。"
小虎看向姐姐,眼中带着期望,"我想问姐姐能不能支持我一下。"
小雨心一沉。
十万对她和明远来说不是小数目,几乎是他们全部的积蓄。
如果拿出这笔钱,他们买房的计划就要推迟很久。
"小虎,创业风险很大,你有没有考虑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和资金?"小雨试探着问。
小虎脸色有些失望:"现在机会难得,晚了就被别人抢先了。
姐,我知道你在上海过得不容易,但这是我的梦想啊。"
看着弟弟恳切的眼神,小雨陷入了两难。
一方面,她理解弟弟的梦想;
另一方面,她和明远这些年的努力也不容易放弃。
"小雨,"妈妈在一旁轻声说,"你弟弟一直很有主见,这个计划他考虑很久了。你嫁到上海这么多年,也该为家里做点贡献了。"
小雨咬着嘴唇,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明远看出她的为难,适时地说:"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小虎的计划很有潜力,但创业毕竟风险大,我们得权衡利弊。"
晚饭时,气氛有些凝重。
父母不时看向小雨,眼中满是期待。
弟弟则埋头吃饭,不说话。
小雨感到压力山大,明远则一直握着她的手,给她力量。
饭后,小雨一个人去了村口的老槐树下。
小时候,她经常在这里玩耍,树下的石凳是她思考问题的地方。
五年过去了,老槐树依然挺立,见证着村子的变迁和她的成长。
坐在石凳上,小雨陷入沉思。
明远给她的5万块钱,是他们这些年辛苦攒下的血汗钱。
用它来支持弟弟创业,是情感上的选择;
留下来为自己的小家买房,则是理性的决定。
![]()
就在小雨思索之际,一个熟悉的身影走到她身边。是明远,他轻轻地坐在石凳上,搂住她的肩膀。
"想好怎么用那5万块了吗?"明远温柔地问道。
小雨泪眼朦胧地看向丈夫,心中的纠结无法言表。
这笔钱应该用来支持弟弟的梦想,还是保障自己小家的未来?
这个抉择,不仅关乎金钱,更牵动着亲情与责任的纽带...
6
"明远,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小雨的声音有些哽咽,"我想帮弟弟,但我也知道这钱对我们买房有多重要。"
明远轻轻握住她的手:"小雨,我把这钱给你,就是想让你自己做决定。无论你选择怎么做,我都会支持你。"
"可是..."小雨犹豫着,"如果我都给了弟弟,我们买房的计划怎么办?"
"那不是你全部的钱,对吗?"明远意味深长地看着她。
小雨愣住了:"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