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一个看似普通的家庭,却隐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秘密。
李慧每月按时给父亲转账5400元生活费,这已经坚持了整整三年。然而,当70岁的老父亲哭着打电话说从未收到过一分钱时,全家人都震惊了。
"爸,我每个月15号都准时转账的啊!"李慧拿着手机,看着转账记录,完全不敢相信父亲的话。
当银行流水单摆在桌上的那一刻,在场的每个人都愣住了。真相远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复杂,这个普通家庭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李慧今年35岁,在省城一家大型国企担任财务主管,月收入稳定在一万二千元左右。她性格温和细致,做事一向认真负责,在单位里口碑很好,同事们都说她是个既能干又孝顺的好女人。
李慧的丈夫张伟在另一家企业做技术工程师,夫妻俩的收入加起来每月能有两万左右。他们有一个8岁的女儿叫佳佳,正在上小学三年级,一家三口住在省城一套面积不大但温馨舒适的房子里。
虽然生活算不上富裕,但也过得中等偏上。唯一的压力就是房贷,每个月要还六千多,再加上孩子的各种开销,其实家里也没剩下太多钱。
李慧的父亲李大山今年70岁,是个典型的农村老实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地和打零工把两个孩子拉扯大。李慧还有个哥哥李建国,比她大三岁,在县城开了个小超市,生意时好时坏,收入很不稳定。
三年前的那个秋天,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轨迹。
那时李大山还在村里的建筑队干活,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还算硬朗,每天搬砖运料丝毫不含糊。可就在帮村民盖房子时,一个不小心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当场就爬不起来了。
"大山,你怎么样?"工友们赶紧围过来。
李大山躺在地上,脸色苍白,冷汗直冒:"腰...腰疼得厉害......"
送到县医院一检查,医生说是腰椎间盘突出,而且比较严重,需要长期治疗,以后不能再干重体力活了。
这个消息对李大山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他这辈子除了种地干活,什么都不会,现在医生说不能干重活了,那以后靠什么生活?
李慧接到消息后,立刻请假赶回老家。看到父亲憔悴的样子,她心如刀绞。
"爸,医生怎么说?"李慧握着父亲的手问道。
"医生说我这腰椎间盘突出得厉害,以后只能养着,不能再干重活了。"李大山叹了口气,"我这一辈子都没想过会有不能干活的一天......"
"爸,您别想那么多,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李慧安慰道。
"可是不能干活,我和你妈靠什么生活啊?"李大山愁眉苦脸,"我们就那点积蓄,能撑多久?"
李慧的母亲王桂花在一旁也是满脸忧愁。老两口一辈子勤勤恳恳,除了供两个孩子上学,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开销,但积蓄也不多,就三万块钱左右。
"爸妈,你们别担心钱的问题。"李慧坚定地说,"以后我每个月给你们生活费,保证你们安心养老。"
"慧慧,你们在城里压力也大,还要供佳佳上学,我们不能再拖累你们......"王桂花心疼地说。
"妈,什么叫拖累?您和爸把我们养大,供我们上学,现在轮到我们报答您了。"李慧的眼圈红了,"这是我应该做的。"
李建国在一旁也表态:"妹妹说得对,爸妈的事我们兄妹俩一起承担。虽然我现在生意不太好做,但也会尽力的。"
回到省城后,李慧和张伟商量这件事。张伟虽然知道家里经济压力会增大,但还是很支持妻子的决定。
"咱们算算,每个月给爸妈多少钱合适?"张伟拿出计算器。
"我想着给5000块应该够了吧?"李慧试探着说。
"5000可能有点紧张,爸现在身体不好,需要经常买药看病,还有日常生活开销......"张伟想了想,"要不给5400?这样他们生活能宽裕一些。"
"好,就5400。"李慧点点头。
从2021年11月开始,李慧就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个月15号发工资当天,第一件事就是给父亲转账5400元。
她专门在手机日历上设置了提醒,每到这一天,手机就会准时响起:"给爸爸转生活费"。
"老公,今天15号,我给爸转钱。"几乎每个月,李慧都会对张伟说这句话。
然后她会拿出手机,打开银行APP,认真地输入转账金额和父亲的卡号,反复确认无误后才点击确认。
"转账成功"的界面出现后,李慧总会截图保存,然后给父亲发微信:"爸,钱已经转过去了,您查收一下。"
虽然李大山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微信也用得不熟练,但每次都会回复简单的几个字:"收到了"、"谢谢闺女"或者发个笑脸表情。
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三年,从未间断过。
无论是工作多忙,身体多不舒服,还是出差在外地,李慧都没有忘记过这件事。有一次她因为急性肠胃炎住院,躺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到了15号还是要拿手机给父亲转账。
"你看你,都这样了还想着转账。"张伟心疼地说。
"不行,今天15号,不能让爸等着急。"李慧虽然脸色苍白,但还是坚持完成了转账。
李慧的同事们都知道她每个月给父母钱的事,大家对她的孝心都很佩服。
"现在像小李这样的孩子真不多了,每个月雷打不动地给父母钱,我们都应该向她学习。"办公室的主任王姐经常这样夸李慧。
"这是应该的,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就要养他们老。"李慧总是谦虚地回答。
李慧的手机里保存着无数条转账成功的短信:"您尾号8866的储蓄卡向李大山尾号4521的储蓄卡转账人民币5400.00元,交易成功。"
每次看到这样的短信,李慧心里都很踏实,觉得自己尽到了做女儿的职责。
为了每个月能按时给父母转这5400元,李慧和张伟在生活上也变得更加节俭。以前偶尔会买些稍微贵一点的衣服,现在基本上都是在打折的时候才买。一家人也很少出去旅游了,就连下馆子都比以前少了很多。
"咱们省着点花,爸妈那边不能断。"李慧经常这样对张伟说。
"我理解,咱们年轻,苦点累点没关系,老人家年纪大了,不能让他们为钱发愁。"张伟也很支持。
每次回老家探望父母,李慧都能看到他们生活得还不错。房子虽然还是那个老房子,但收拾得很干净整洁,父亲的精神状态也比刚生病那会儿好了很多。
"爸,您最近身体怎么样?药还够吃吗?"李慧每次都会仔细询问。
"好着呢,你每个月给的钱够用,我现在也不敢乱花钱,该买的药都买了,日子过得还行。"李大山总是这样回答。
"你爸现在知道心疼钱了,以前买烟从来不看价格,现在都买便宜的。"王桂花也会在一旁补充。
听到这些话,李慧更加坚定了继续承担这份责任的决心。虽然每个月5400元对她来说压力不小,但看到父母能安心养老,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李慧8岁的女儿佳佳也知道妈妈每个月要给爷爷奶奶转钱的事。
"妈妈,为什么要给爷爷奶奶转钱啊?"佳佳曾经好奇地问。
"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工作挣钱了,我们要照顾他们,就像他们小时候照顾妈妈一样。等妈妈老了,佳佳也要照顾妈妈哦。"李慧耐心地解释。
"那我长大了也要给妈妈转钱!"佳佳天真地说。
这样的对话总是让李慧很欣慰,她觉得自己给女儿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三年来,李慧总共转给父亲194400元。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有时候张伟也会感叹:"等爸妈身体好一些,咱们的压力就能减轻一点了。"
"咱们辛苦点没关系,只要爸妈身体健康,生活安稳就行。"李慧总是这样回答。
然而,就在上个月的一个晚上,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彻底打破了这份平静。
那是11月的一个周四,北方已经很冷了,李慧刚刚督促女儿写完作业去洗漱,自己也准备早点休息。明天是周五,单位里还有个重要会议要开。
晚上9点半,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李慧看了看来电显示,是父亲打来的。
"这么晚了,爸怎么还没睡?平时这个时候他都睡了啊。"李慧心里有些疑惑,但还是赶紧接起了电话。
"喂,爸,还没睡呢?"李慧的语气很温柔。
然而,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却让她完全没有想到——父亲在哭。
"慧慧......"李大山的声音颤抖着,明显是在哭泣。
"爸,您怎么了?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李慧一下子紧张起来,声音都提高了好几度。
在客厅看电视的张伟听到李慧急切的声音,立刻关掉电视走过来,担心地问:"怎么了?爸怎么了?"
李慧摆摆手示意张伟别说话,继续专心听电话。
"慧慧,爸爸实在没办法了......"李大山的声音越来越哽咽,"我和你妈现在连买米的钱都没有了......"
"什么?"李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爸,您说什么?没钱买米?这怎么可能?"
"今天去药店买药,人家说我们已经欠了三个多月的药费,不让再赊账了......"李大山说着又哭了起来,"我和你妈实在没脸再去借钱了......"
李慧的脑子一片混乱,完全理解不了父亲在说什么:"爸,这绝对不可能!我每个月都给您转5400块钱啊,怎么会没钱?是不是您搞错了什么?"
电话那头安静了几秒钟,然后传来李大山更加不敢置信的声音:"什么5400块钱?慧慧,你在说什么?我从来没收到过你的钱啊......"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般击中了李慧,她整个人都僵住了,手机差点从手中滑落。
"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李慧几乎喊了起来,"爸,我每个月15号都准时转账的,手机上都有转账记录,银行也有短信提醒!您不可能没收到!"
张伟看到妻子如此激动的反应,也意识到出了大事,赶紧凑过来想听清楚电话内容。
"慧慧,爸爸为什么要骗你呢?"李大山的声音充满了委屈和无助,"我真的一分钱都没见过......如果我收到了你的钱,怎么可能还会为了买米买药发愁呢?"
李慧的手开始剧烈颤抖,她立刻打开手机银行APP,翻出转账记录,声音急促地念给父亲听:
"爸,您仔细听着,2021年11月15日,转账5400元,成功;2021年12月15日,转账5400元,成功;2022年1月15日,转账5400元,成功......"
李慧一口气念了二十多条转账记录,每一条都显示转账成功。
"孩子,我真的没收到啊......"李大山的声音更加绝望了,"你是不是转错账户了?或者是银行出什么问题了?"
"不可能转错,我每次都仔细核对过卡号和户名......"李慧的眼泪开始往下掉,"而且如果转错了,银行会有提示的......"
这时,电话里传来母亲王桂花的声音:"慧慧,让妈也跟你说几句话。"
"妈......"李慧哽咽着叫了一声。
"孩子,你爸说的都是真的,我们真的没收到过你的钱。"王桂花的声音也带着哭腔,"这三年来,我们一直靠着以前的那点积蓄过日子,实在撑不下去了才给你打这个电话......"
"可是妈,我明明每个月都转钱的......"李慧已经泣不成声了。
"如果真的收到了,我们怎么可能过得这么难?你爸的药费都欠了好几个月了,我们现在连买个菜都要算计着花钱......"王桂花也哭了。
挂断电话后,李慧瘫坐在沙发上,整个人都是懵的。张伟坐在她身边,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震惊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老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慧抓着张伟的手,眼中满含泪水,"我每个月都转账,你都看见的,为什么爸妈说没收到?"
"我也完全搞不明白,你每个月转账我都看见,手机上也有成功的提醒,银行短信也有......"张伟皱着眉头说,"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会不会是银行系统出错了?"李慧猜测道。
"如果银行系统出错,你的钱就不会被扣掉,可是你看,你的账户里每个月都有5400元的支出记录。"张伟指着李慧的手机屏幕说。
夫妻俩讨论了大半夜,想了各种可能性,但都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最后决定第二天就请假回老家,一定要当面搞清楚这件事。
第二天一早,李慧就给单位打电话请了三天假,理由是家里有紧急情况。然后夫妻俩匆匆忙忙把女儿送到李慧妹妹家暂时照看,开车直奔老家。
平时从省城到老家需要4个小时的车程,这次他们只用了3个小时就赶到了。一路上,李慧都在反复查看手机里的转账记录,试图找出哪里出了问题。
"会不会是有人盗用了爸的身份信息,开了个假账户?"李慧突发奇想。
"不太可能,如果是假账户,银行会有提示的,而且你转账时显示的户名是爸的真名。"张伟分析道。
到了父母家,李慧看到的情景让她心痛不已。70岁的老父亲明显瘦了一大圈,原本就不算太好的精神状态更加萎靡不振。母亲王桂花见到女儿和女婿回来,眼中立刻涌出了泪水。
"慧慧,你们怎么突然回来了?不是说工作很忙吗?"王桂花一边擦眼泪一边问。
"妈,我们是专门来解决昨天电话里说的事情的。"李慧拉着母亲坐下,"您详细跟我说说,家里的情况到底怎么样?"
王桂花叹了一口长气,开始诉说这三年来的艰难生活:
"你爸生病后不能干重活,我们就只能靠以前存的那三万多块钱过日子。你爸每个月的药费要七八百,我们平时买米买面买菜,再加上水电费什么的,一个月最少也要一千五六百。"
"那点钱哪够花?早就花光了。最近一年多,我们一直在向邻居朋友借钱过日子。老张家借了我们五千,你表舅也借了三千,村里的老王还借了两千......"
李慧越听越心痛:"妈,您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们?我明明每个月都给爸转钱的......"
"孩子,我们真的没收到啊。"王桂花摇着头,眼泪又流了下来,"如果收到了,我们怎么可能过得这么艰难?怎么可能还要四处借钱?"
这时,李大山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旧布袋子。
"这些是我们向别人借钱的借条,你们看看吧。"李大山颤抖着把布袋递给李慧。
李慧打开布袋,里面密密麻麻塞着十几张借条,有手写的也有打印的,金额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加起来总共借了两万多元。
看着这些借条,李慧的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她无法想象,一向要强的父母是怎样拉下面子向邻居朋友借钱的,又是怎样在贫困中艰难度过这三年的。
"爸妈,都是我的错......"李慧哽咽着说,"我应该早点发现这个问题的......"
"不怪你,孩子。"李大山拍拍女儿的肩膀,"你已经很孝顺了,是我们没用,连自己的钱都管不好......"
"不是您的问题!"张伟坚决地说,"这里面肯定有问题,我们现在就去银行查个清楚,一定要搞明白钱到底去哪儿了!"
一家人立刻赶到县城的农业银行。这是李大山开户的银行,所有的转账都是转到这里的账户。
银行大厅里人不多,一个20多岁的女工作人员接待了他们。李大山拿着身份证和银行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准备打印近三年的详细流水账单。
"大爷,您要查询多长时间的记录?"女工作人员问道。
"三年,从2021年11月开始到现在的所有记录。"李慧抢着回答。
女工作人员在电脑上操作了一番,然后看着屏幕,脸上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李慧紧张地问。
"大爷,您这个账户......"女工作人员看着李大山,欲言又止,"确实每个月都有5400元的进账......"
"我就说嘛!钱确实转过去了!"李慧激动地说。
"但是......"女工作人员继续看着屏幕,脸色越来越困惑,"这些钱进账后很快就被转走了,基本上都是当天或者第二天就全部转出去了......"
"转走了?转到哪里去了?"张伟急忙追问。
女工作人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始打印详细的流水账单。随着打印机嗡嗡的响声,一张张记录着所有交易明细的纸张被打印出来。
李慧接过还带着温热的流水账单,和张伟一起仔细查看起来。
果然,每一笔5400元的进账记录后面,都有相应的支出记录,而且金额分毫不差。
"2021年11月15日 15:30,收入5400.00元,余额5400.00元;2021年11月16日 02:15,支出5400.00元,余额0.00元。"
"2021年12月15日 15:30,收入5400.00元,余额5400.00元;2021年12月15日 23:42,支出5400.00元,余额0.00元。"
"2022年1月15日 15:30,收入5400.00元,余额5400.00元;2022年1月16日 01:33,支出5400.00元,余额0.00元。"
每一条记录都是如此,钱刚进来没多久就被转走了,而且转账的时间都很奇怪,大多数是在深夜或凌晨时分。
"这些转账都是怎么操作的?"李慧问女工作人员。
"根据系统显示,这些都是通过网上银行操作的转账。"女工作人员回答,"而且每次都是全额转出,一分不留。"
"那收款方是谁?钱都转给谁了?"张伟继续追问。
女工作人员看了看电脑屏幕,脸色突然变得有些尴尬:"这个......您还是自己看吧......"
她把电脑屏幕转向他们,指着上面的收款方信息。
李慧凑过去看了一眼,那个收款方的名字瞬间让她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立在那里。
张伟也看到了那个名字,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如水。
李大山和王桂花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焦急地问:"到底怎么回事?钱是被谁拿走了?"
李慧和张伟对视了一眼,两人都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个真相太让人难以置信了,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我们...我们先回家再说吧。"李慧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整个人仿佛失了魂一般。
回到家后,李慧把银行流水明细从头到尾反复研读了好几遍。三年来,每个月15号她按时转账5400元到父亲的账户,然后在当天深夜或者第二天凌晨,这笔钱就会被人悄无声息地转走。
转账的时间规律得令人惊讶,基本上都是在晚上11点到凌晨6点之间,那个时候绝大多数人都在熟睡。
"这个时间选择太巧合了。"张伟分析道,"正常人谁会在半夜转账?除非......"
"除非什么?"李慧问。
"除非这个人故意选择这个时间,不想让别人发现。"张伟的声音很低沉。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些转账操作都是通过网上银行进行的,这说明操作者不仅知道李大山的银行卡密码,还知道网银登录密码。
"爸,您的银行卡密码有没有告诉过别人?"李慧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大山想了想:"我年纪大了记性不好,密码设置得比较简单,就是我的生日570512。这个日期家里人都知道......"
"那网银密码呢?您会用网银吗?"
"网银我不会用,那个密码是......"李大山说到一半突然停住了,脸色变得非常复杂,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是谁帮您设置的网银密码?"李慧追问道。
李大山和王桂花交换了一个充满深意的眼神,两个老人都显得非常紧张和不安。
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李慧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她看了看来电显示,那个名字正是银行流水上显示的收款方的名字。
"慧慧,听说你们回老家了?我正好有事要到县里办,想顺便过去看看爸妈......"电话里传来熟悉而亲切的声音。
李慧握着手机的手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她看了看手中那份触目惊心的银行流水,又看了看父母复杂而痛苦的表情,心中的疑惑和震惊达到了顶点。
然而,当她继续往下翻看支出记录时,脸色瞬间变得惨白。那些钱,竟然在到账后的几个小时内,全部被人转走了!
而转账的操作时间,都是在深夜。
李慧死死盯着那个熟悉的收款账户名字,整个人如遭雷击。客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