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拔弩张之地,最先受伤的永远是无辜的人。
几天前,以色列撕毁早前的停火协议,向加沙发动大规模地面行动。
五个旅级作战单位共计约8万人被调入加沙地带,目标是“彻底摧毁哈马斯的军事体系”。
军事行动导致基础设施瘫痪,大量平民死亡。
据联合国人道事务协调厅统计,九成以上房屋遭到轰炸,超2.8万名妇女儿童死亡,逾1.4万名婴儿命悬一线。
民众在废墟中求生无门,孕妇只能在断壁残垣中分娩。即便在这种境地下,以色列仍坚持军事行动,以“彻底铲除哈马斯”为由,强行推进攻势。
以色列本以为这场突袭能获得西方盟友默许,没想到却迎来一连串反弹。
英国暂停与以色列的自贸谈判,法国外长在公开场合斥责“加沙成了死亡陷阱”。
连意大利、葡萄牙这种老牌盟友也在欧盟内部呼吁重新审查与以色列的军事和技术合作项目。
美国的态度更为微妙。表面中立,实则绕过以色列,悄悄与哈马斯代表团展开人质谈判,还释放了几名双重国籍人员。
美国这些举动,引发以色列内部不满。右翼媒体直接喊话特朗普,说他“只顾自己的大选利益”,已经放弃了中东同盟。
在这一片混乱中,中国的立场变得尤为清晰。
以往中国在巴以问题上相对克制,倡导和平、不偏不倚。但这次不同。
随着以色列持续推进单边军事行动,巴勒斯坦平民伤亡人数激增,地区稳定被严重破坏,中国的中立空间正在被压缩。
外交部罕见地与阿拉伯国家发出联合声明,明确表示“加沙属于巴勒斯坦”。紧接着将以色列多个区域列入红色警戒区域,提醒中国公民尽快撤离。
5月2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在会议上表态:“实现停火、拯救生命,是当前唯一的选择。”
中国不仅仅发声明,还提出设立国际人道走廊的具体方案。
并坚定支持“两国方案”,主张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还与埃及、土耳其、伊朗等国协商,筹备加沙战后重建会议。
中国的外交转向,被外界视为从“调解者”转为“立场方”。这是中东和平的希望,也是对当前无底线战争最有力的回应。
在此背景下,以色列向外界公开了自己的“停火三条件”。
一,哈马斯必须释放所有人质,不得设置交换条件。
二,哈马斯主要指挥人员必须撤出加沙,不得返回。
三,加沙地带需完成“去军事化”,由以色列军警全面接管。
这是变相要求哈马斯投降,同时将加沙彻底纳入以色列控制。
哈马斯对此提出反条件:以色列必须首先停火,才能进入实质谈判。
美国也参与其中,试图以医疗通道换回人质,但以色列始终拖延。反而加大空袭力度,试图迫使哈马斯在绝望中妥协。
有媒体爆料,以色列甚至要求哈马斯提供地下掩体坐标,才肯放人。谈判变成博弈,博弈背后藏着一场地缘算计。
以色列想借人道之名,换取战略主动;哈马斯则拿人质作保命的最后底线。
这场外交周旋的代价,却由平民来承担。
每一次谈判失败,空袭都会更猛烈;每一位人质未归,加沙就多一个废墟。
而最令加沙民众感到无力的,是内部突然冒出的“新势力”。
23日,以色列公布一段录像,画面中,一个叫“沙巴布”的巴勒斯坦人正在指挥手下抢夺救援粮食、药品和水源。这人不是普通土匪,而是被以色列保护的地方武装头目。
沙巴布一伙人专门掠夺联合国和红十字的救援物资。以色列对他们不发工资,却提供武器掩护。只要谁敢反抗,立刻就有炮火打来。
多次冲突中,巴勒斯坦武装试图剿灭该团伙,但均遭以军炮火干扰。
如今的加沙,不仅面临外敌,还有内乱。物资被掠、孩子饿死、病人无药,城市成了明面上的战场,背地里却是多方角力的泥潭。
随着冲突升级,联合国人道协调办公室报告称,加沙地带已有57.6万人处于饥荒边缘。
医疗系统全面崩溃,急救药物和基础器械严重短缺。
多国人道组织报告称,加沙南部医院全部停摆,部分居民只能在临时庇护所中接受简单包扎。
中国这次果断表态,不只是政治表态,更是对现实秩序的一次干预。它表明,哪怕在远离家门的战区,只要和平被破坏,就不再沉默。
战争还没结束。以色列的计划尚未完成,哈马斯也没有投降。谈判桌上刀光剑影,战场之外,各方谋局不断。
但加沙的哭声,早已盖过一切筹码的响动。
那一声声“我们只想活下去”,也许才是真正能让世界清醒的回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