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渔民2万买海南荒地,30年不卖,他的决定让儿子懵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这种鸟不拉屎的破沙滩,
白送都没人要!”

1993年的海南三亚,
烈日把沙滩烤得滚烫。

老渔民周大海蹲在椰子树下,
数着手里皱巴巴的钞票——整整**2万元**,
是他卖掉祖传渔船的全部家当。

"签吧。"他把钱推给土地局干部,
"就买鹿回头那片没人要的礁石滩。"

干部摇头叹气:"老周啊,
你这钱扔海里还能听个响..."

30年后,
当博鳌亚洲论坛的直升机降落在"大海珊瑚酒店"的停机坪时,
当年笑他的人,
正在给他当保安。



01

1993年的海南,
房地产泡沫刚刚破裂。三亚街头到处是烂尾楼,
楼顶拉着“跳楼价清仓”的条幅在风中哗啦啦响。周大海亲眼看见一个穿皮鞋的炒房客从香港大厦上跳下来,
皮鞋掉在拍卖行门口“零元起拍”的牌子旁边。

那天晚上,
周大海回到渔村里的茅屋,
6岁的儿子小海正蹲在门口用贝壳摆字。月光下,
贝壳摆成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爸爸不疯。

“小海,
过来。”
周大海蹲下身子,
摸了摸儿子的头。

“爸爸,
妈妈说你要把船卖了买破地,
村里人都说你疯了。”
小海的眼睛在月光下亮晶晶的。

周大海没有解释。他带着儿子走到海边,
指着远处黑漆漆的礁石滩:“小海,
你看那里像什么?”

小海仔细看了看:“像……像一只趴着的大乌龟。”

“对,
就是乌龟。”
周大海点点头,
“乌龟活得久,
慢慢爬,
但总能爬到终点。”

第二天,
周大海就去找老伙计王富贵商量卖船的事。王富贵是村里最有经验的老渔民,
两人一起出海打渔二十多年。

“老周,
你真要卖‘海燕号’?”王富贵蹲在码头上,
手里拿着刚补好的渔网。

“卖了。”
周大海语气很平静。

王富贵一下子跪在码头上:“老周,
没了船咱还算什么渔民?你爷爷传给你爸,
你爸传给你,
这船就是咱的命根子啊!”

周大海扶起王富贵:“富贵,
这海里的鱼越来越少了。再过几年,
光靠打渔养不活一家人。”

王富贵抹了把眼泪:“那你买那破地干什么?上面连根草都不长!”

“种椰子。”
周大海说得很认真。

王富贵愣了:“椰子?那地方连土都没有,
全是珊瑚礁!”

“那就等土。”

这话说得王富贵直摇头。但最后,
他还是帮周大海找到了买主——一个从福建来的鱼贩子,
出价整整2万块。

卖船那天,
村里来了不少人看热闹。周大海把“海燕号”开到码头,
鱼贩子仔细检查了船体、发动机、渔具。

“船不错,
成交。”
鱼贩子当场掏出2万块现金。

周大海接过钱,
回头看了一眼跟了他二十多年的渔船。船舷上还有去年台风留下的划痕,
驾驶室里挂着妻子离开前织的中国结。

“爸爸!”小海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
抱住周大海的腿,
“别卖船!妈妈说了,
卖了船她就永远不回来了!”

周大海蹲下来,
轻轻抱住儿子:“小海,
妈妈早就跟着台湾的陈老板走了。她不是因为船才不回来的。”

小海哭得更厉害了:“那为什么?为什么她要走?”

周大海没有回答。他站起身,
对鱼贩子说:“钱我收了,
船归你了。”

看热闹的村民们开始议论纷纷:

“老周真的疯了,
好端端的渔船不要,
去买那破石头滩。”

“听说那地方连鬼都不去,
全是尖尖的珊瑚礁,
人走上去脚都会扎破。”

“等着看吧,
用不了一年他就得把地卖回给政府。”

买下土地的第二天,
周大海就带着儿子和简单的工具搬到了礁石滩上。他用竹子和防雨布搭了个简陋的窝棚,
算是暂时的家。

礁石滩确实荒凉得很。白天太阳直晒,
气温能达到40多度;晚上海风呼啸,
气温又能降到20度以下。最要命的是没有淡水,
周大海只能每天骑自行车到5公里外的村子里挑水。

小海不适应这种生活,
经常哭闹着要回村里。有一次,
周大海发现儿子偷偷写信给在台湾的妈妈,
信里写着:“妈妈,
我想跟你走,
爸爸真的疯了。”

周大海看完信,
没有责怪儿子,
而是坐在礁石上看了很久的海。

02

1996年9月,
台风“莎莉”登陆海南。这是周大海搬到礁石滩后遇到的第一个强台风。

台风来的那天晚上,
风力达到了12级。周大海抱着小海躲在一块大礁石后面,
看着自己辛苦搭建的窝棚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防雨布飞上了天,
竹子被折断,
连他们睡觉用的草席都不见了踪影。

“爸爸,
我们回村里吧!”小海在台风声中大声喊着。

周大海紧紧抱着儿子,
没有说话。他知道现在回村里,
就等于承认自己确实疯了。

台风过后的第二天早上,
周大海带着小海在废墟中寻找还能用的东西。突然,
小海在一个珊瑚缝里发现了什么东西。

“爸爸,
你看这是什么?”小海举起一个圆圆的、白色的东西。

周大海接过来一看,
心跳猛地加速了——那是一颗天然珍珠,
有鸽子蛋那么大,
在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泽。

“这是……珍珠?”小海瞪大了眼睛。

周大海小心翼翼地把珍珠包在手帕里:“小海,
这是海给咱们的礼物。”

“那我们发财了吗?”

“不知道,
但起码说明这片海底下还有宝贝。”

那颗珍珠后来被周大海拿到三亚市区的珠宝店鉴定,
确认是天然南珠,
价值8000多元。这笔钱解决了父子俩的燃眉之急,
也让周大海更加坚定了守在这片海边的决心。

从那以后,
每当有人问起周大海为什么不肯离开那片“破地方”时,
他就会摸摸口袋里的珍珠,
笑而不语。

1998年春天,
周大海开始了他的“荒岛求生”实验。他要证明这片被所有人都看不起的礁石滩,
其实是一块宝地。

最大的问题还是淡水。每天挑水实在太辛苦,
而且小海已经上学了,
需要更稳定的生活条件。周大海决定在自己的地上挖井。

“在礁石上挖井?老周你又犯疯病了!”王富贵知道这事后专门跑来劝他,
“这下面全是珊瑚礁,
你拿什么挖?”

周大海没有多解释,
而是找来了铁锤、钢钎和铁锹,
开始在一块比较平整的礁石上凿洞。

第一天,
凿了一尺深,
手上磨出了水泡。

第二天,
继续凿,
水泡破了又长。

第三天,
钢钎打弯了,
周大海又买了新的。

村里人路过这里,
看到周大海汗流浃背地在石头上凿洞,
都摇头叹气:“这人真的没救了。”

凿了整整一个月,
终于在三米深的地方凿透了礁石层。周大海兴奋地往洞里看,
却发现下面是一个天然的石洞,
洞里积着清澈的淡水。

“有水了!有水了!”周大海激动得像个孩子。

小海放学回来,
看到爸爸从“井”里打上来清澈的淡水,
也高兴得跳了起来:“爸爸你真厉害!”

后来周大海才知道,
这个石洞其实是宋代时期渔民留下的蓄水井。古代的渔民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
他们比周大海聪明,
早就发现了这里的淡水资源。

有了淡水,
下一步就是种植。周大海想种椰子树,
但椰子树需要土壤,
而礁石滩上只有坚硬的珊瑚礁。

周大海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死鱼做肥料。

每天早上,
他都会到附近的渔村收集渔民们不要的死鱼、鱼内脏和海藻。然后把这些东西运回礁石滩,
挖出珊瑚礁中的缝隙,
把有机物填进去。

“这味道!”小海捂着鼻子,
“爸爸,
咱们家都成垃圾场了!”

03

周大海也觉得味道难闻,
但他知道这是必须的:“小海,
这些臭东西过几个月就会变成最好的肥料。”

果然,
三个月后,
那些死鱼和海藻腐烂发酵,
变成了黑色的有机肥。周大海在这些肥料上种下了第一批椰子树苗。

令人意外的是,
椰子树苗在这种特殊的土壤里长得特别好。海边的咸湿气候加上鱼肥的营养,
椰子树苗半年就长到了一米多高。

1999年,
第一批椰子树开始结果。周大海尝了一口自己种的椰子,
又甜又香,
比市场上卖的还要好吃。

2001年,
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举办。这个消息让整个海南都兴奋起来,
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有一天下午,
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男人骑着摩托车误打误撞来到了周大海的椰林里。男人叫李建华,
是博鳌论坛的工作人员,
原本是想去著名的天涯海角景区,
结果走错了路。

“师傅,
这里是哪里?”李建华停下摩托车,
打量着周围的椰林。

“这里叫鹿回头礁石滩。”
周大海正在给椰子树浇水。

李建华环顾四周,
发现这里的风景竟然比天涯海角还要美。椰林、礁石、蓝天、白云,
还有远处的海平线,
组成了一幅天然的画卷。

“这里可以住人吗?”李建华问。

周大海指了指自己用椰子叶和竹子搭建的简陋房屋:“只有这个,
条件很简陋。”

“能住就行!”李建华兴奋地说,
“我在这里住一晚上,
给你200块钱怎么样?”

04

200块钱对当时的周大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高兴地答应了,
还给李建华准备了新鲜的椰子汁和烤鱼。

晚上,
李建华坐在沙滩上看星星,
感叹道:“这里比五星级酒店还要舒服!空气清新,
没有噪音,
还有这么美的自然风光。”

第二天早上,
李建华要走的时候,
对周大海说:“大叔,
你这里风景很好,
。如果你能把条件稍微改善一下,
肯定会有很多客人愿意来。”

这句话点醒了周大海。他开始琢磨怎么改善住宿条件。

受到李建华的启发,
周大海开始建设他的“树屋民宿”。他利用粗壮的椰子树做支撑,
用竹子和椰子叶搭建出一个个精致的树屋。

树屋离地面两米高,
既能避免湿气,
又能欣赏到更好的海景。屋内铺着海南特有的藤席,
挂着用珊瑚做的天然装饰品。

最有特色的是,
每个树屋门口都有一块珊瑚石做的招牌,
上面刻着房间号码和一句诗。比如1号房的招牌上刻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2号房刻着“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2003年,
小海已经上高中了,
学习成绩很好。有一天,
他带回来一个女同学,
说是来做暑假作业的。

女孩叫陈美丽,
是班上最漂亮的学生,
父亲在三亚开酒店。她看到周大海的简陋住所和树屋民宿,
脸上明显露出了嫌弃的表情。

“小海,
你家就住这种地方啊?”陈美丽小声对小海说。

小海的脸一下子红了:“美丽,
我们家虽然简单,
但这里风景很美的。”

“可是这里连空调都没有,
晚上怎么睡觉啊?”

周大海听到了她们的对话,
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走过去,
客气地对陈美丽说:“丫头,
我们这里虽然没有空调,
但有天然的海风。你试试看,
保证比空调还舒服。”

陈美丽勉强住了一晚上,
第二天就找借口回城里了。临走时,
她对小海说:“小海,
你这么聪明,
将来肯定能考上好大学,
离开这个地方。”

小海送走陈美丽后,
闷闷不乐地坐在海边。周大海走过去,
坐在儿子身边。

“小海,
你是不是觉得咱们家太穷了?”

小海没有说话,
只是往海里扔着小石子。

“小海,
你记住,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由他住什么房子决定的,
而是由他做什么事情决定的。”
周大海指着远处的椰林,
“这片地方现在看起来不起眼,
但将来一定会变得很重要。”

“可是美丽说我配不上她。”
小海的声音有些哽咽。

“那就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是为了配得上谁,
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2005年9月,
强台风“达维”正面袭击海南。这个台风比1996年的“莎莉”还要猛烈,
风力达到了14级。

台风来临的前一天,
气象台就发布了红色预警。周大海和小海躲在最结实的那间石屋里,
听着外面呼啸的风声。

半夜时分,
风声突然变得更加恐怖。周大海透过小窗往外看,
发现自己精心建造的树屋民宿正在台风中摇摇欲坠。

“爸爸,
房子要倒了!”小海紧紧抱着父亲。

“没事,
石屋很结实。”
周大海安慰儿子,
但心里却在滴血。那些树屋是他花了两年时间建造的,
每一根竹子、每一片椰叶都是他亲手选择和安装的。

凌晨3点,
一声巨响传来。周大海知道,
至少有一间树屋倒塌了。

凌晨5点,
又是一声巨响。

天亮后,
台风逐渐减弱。周大海和小海走出石屋,
看到的是一片废墟。六间树屋全部倒塌,
椰子树被连根拔起,
就连那块刻着“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珊瑚石招牌都被海浪卷走了。

更让周大海心痛的是,
他发现小海偷偷拿着土地证去银行抵押贷款。

05

“小海,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周大海拿着银行的催款通知单,
声音在颤抖。

小海低着头:“爸爸,
我想贷点钱重建民宿,
这样你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可是你还没成年,
怎么能去银行贷款?”

“我……我说我18岁了,
还伪造了身份证。”
小海的声音越来越小。

周大海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他既心疼儿子的懂事,
又担心这笔贷款怎么还。

正当父子俩为难的时候,
小海在废墟中发现了一样东西——一个小小的发卡,
已经生锈了,
但还能看出原来的样子。

“爸爸,
这是妈妈的发卡吗?”小海把发卡递给父亲。

周大海接过发卡,
眼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这确实是妻子当年留下的发卡,
她走的时候太匆忙,
很多东西都没有带走。

“是的,
这是你妈妈的。”
周大海把发卡小心地收起来。

“爸爸,
妈妈为什么要走?”小海问出了埋在心里多年的问题。

周大海沉默了很久,
才开口说道:“小海,
有些事情说出来你可能不理解。你妈妈跟台湾的陈老板走,
不是因为不爱我们,
而是因为她觉得跟着我没有未来。”

“那她错了吗?”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一件事,
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钱而选择伴侣,
那她永远不会真正幸福。”

那天晚上,
父子俩坐在废墟中看星星。周大海做了一个决定:重建民宿,
这次要建得更好。

2009年12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消息传来的那天,
整个海南都沸腾了。

周大海正在重建的第三间树屋里刷桐油,
听到收音机里播报这个消息,
手里的刷子停在了半空中。

“小海!小海!”他大声叫着在椰林里除草的儿子。

“爸爸,
怎么了?”小海跑过来,
看到父亲激动得脸都红了。

“海南要建国际旅游岛了!”周大海指着收音机,
“你听,
新闻里说要大力发展旅游业,
要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小海也兴奋起来:“爸爸,
那咱们的民宿不是要火了?”

“不只是火,
是要爆火!”周大海拍拍儿子的肩膀,
“小海,
你看,
爸爸当年的决定是对的吧?”

果然,
从2010年开始,
陆续有开发商找到周大海,
想要收购他的土地。

第一个来的是海口的房地产老板张总,
报了一个数字,
小海捧在手里的椰子直接掉在地上,
椰汁见了他一身。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