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走到今天,实话实说,它对经济有过很大的贡献,也改善了老百姓的居住环境。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副作用,而这些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相信每个人都能数落一番。
可以说积弊已久,比方说今天重点说的期房预售制,前期曾经有过积极作用,但现在问题确实已经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甚至阻碍了房地产的发展。是不是它的历史使命走到尽头了呢?
我记得经济学家马光远就曾表示,房地产领域最该改变的两大问题:一是取消公摊面积,因为其中猫腻太多,水太深;另一个就是预售制,预售就是房子还没见着,开发商却已经拿到了你的钱。可能仅仅只是挖了个坑,而购房者却已经开始还房贷,这对购房者是极大的不公平。
是啊,一提到这些,大家有苦难言,好不容七拼八凑买一套房子,100平恨不得只有70平,甚至都不到,这都是公摊惹的祸。再就是期房预售,大家实在是太担心了,好不容易凑钱买房谁也不希望鸡飞蛋打,房子见不着,钱打了水漂。
不过,话又说回来,最开始除了给开发商解决资金问题,很大一部分也是为了买房人能够提前买得起,毕竟早买早好,价格低,一旦变成了现房,价格自然也就涨上去了。这是过去的逻辑。
但后来粗放式发展之下,给了投机者可乘之机,让他们钻了空子。当年倒卖楼花一定听说过,给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坏影响,虽然后来禁止了,但期房还是给市场留下了不少的祸根。
以前需求大,市场好,有什么问题都能够被掩盖,可如今不一样了,市场变天了,很多问题都藏不住了,一下子就露馅了。这就好比潮水退去才发现谁在裸泳。
大家买房缺钱这事不用我说,自古如此,以前也一样,那时候大家胆大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也并不是完全没钱,之所以不敢出手还是担心市场不能持久,买了就亏。主要问题是信心的丧失。毕竟前几年,谁能想到那么大的房企不也轰然大厦已倾?
预售制讲究的就是你对未来的判断,谁也不敢保证怎样,可现实中总是发生着让人难受的一面,没了契约精神。未来房价涨了,大家开心。可万一降了,老业主就不同意了。甚至还有开发商因为房价涨了让买房人补房款的,你说这都是谁惯出来的臭毛病?市场就是市场,涨点降点不也正常吗?
说到底,一切都因为市场好,什么问题都不怕,什么都好商量,可一旦市场不好,开发商也不在乎了,在乎也没有钱补偿了。以价换量比比皆是,但结局又不尽相同。可这些问题早已不是房地产问题,而是民生问题。
此前,官方表示《大力推动商品房现房销售》,“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现房销售,继续实行预售的,不能出现新的交楼问题。”实行多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面临较大改革空间,现房销售或将成为大势所趋。
最近,河南信阳宣布全面推行现房销售制度。对于一个非一线城市而言,这样的举措无疑具有标志性意义:它不仅挑战了沿用20多年的商品房预售制度,也给当下楼市注入了不小的活力。
目前,北京、杭州、济南、西安、福州、合肥、宁波等城市开始出现现房销售试点。当然,像信阳全面取消预售或许因为城市不大,体量相对较小,改革阻力相对可控。其他城市可能短期内全面取消不太现实,不过这个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任何事都是两面性,确保买房人利益,又不能让开发商受资金所困而倒下,所以,试点和推广也是慎之又慎。整体而言,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全面实施现售制度的成熟条件。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还没有真正企稳,这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而是基于现实情况的判断。但我坚定认为,期房预售是必然的要走向终结的。
中房报也在5月18日发文表示,现房销售试点虽已在推行中,但全国范围的“统一上马”并不现实,可能对企业端造成更大经营压力,也会影响土地市场的稳定。
预售制或许终将会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退出历史舞台,但也需要一个过程。所有的房地产参与者也要做好房地产巨变的准备,期房预售制向现房销售只是其中的一个变革,与之相对应的三高模式必将不再适应今天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走到了一个转弯处,而这一切都将颠覆我们的认知,包括期房转现房,以及现在开发商的新房也在得房率方面去打消我们的顾虑,比如有的得房率能在90%以上甚至达到100%。我们将迎接一个全新的房地产行业,不破不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