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来了猪都能飞上天,可谁想过摔死的也是这群猪?
成都街头一家牛肉自助火锅店,开业时人山人海,88元随便吃,排队两小时是常态。
谁能想到短短几个月后,二手回收商正忙着拆它的设备。
更讽刺的是评论区有老顾客惊呼:"上个月刚吃过,这就倒闭了?"
这不是孤例,某鲜切牛肉自助品牌一年扩张130家店,背后却是无数跟风者的血泪:有人砸60万三个月赔光,有人45天仓皇退场,二手市场堆满火锅桌和冰柜。
这哪里是创业?分明是场"击鼓传花"的死亡游戏。
"无限畅吃"听着诱人,可翻台率才是生死线。
绿茶餐厅创始人早说过:"坐满只是保本,翻台四次才赚钱。"那些人均50元的牛肉自助店,一桌客人吃两小时,老板算过账吗?
更致命的是鲜切牛肉成本摆在那儿。
商家既要低价揽客,又想保住利润,结果呢?
社交平台上骂声一片:"肉柴得像抹布""冷冻货充新鲜"。
消费者不傻,被骗一次还会来第二次?
另一面,低成本赛道也挤满了人。
大量创业者涌入2元面包、7元生烫牛肉米线店,本以为是“低客单、低成本、高流水、回本快”。
由于门槛不高,进场的人太多了,市场就被搅乱了。
2元面包、生烫牛肉米线等项目多为创业小白,尤其是跨行而来的创业者、共同开店的夫妻等。
从市场趋势来看,2023年以来,小品类大量出现,生命周期越来越短,2元面包、生烫牛肉米线就是其中的典型。
蜜雪冰城4元的柠檬水能赚钱,靠的是全国2万家店的规模压价。
可单打独斗的小老板呢?进价比别人高,卖价却要更低,这不是做生意是自杀。
看看那些活下来的品牌:萨利亚三十元一份意面,后厨连切番茄都要卡秒表;米村拌饭中央厨房配送,一碗米饭误差不超过5克。
没有这套体系,光靠"网红"标签能活几天?
当短视频里充斥着"摆摊月入十万"的童话时,现实正啪啪打脸。
2元面包店更是夸张,小红书、抖音等平台铺天盖地的创业者“自述”:“95后裸辞开一家店月入18万”“2元面包店日入上万元”……
去年火锅赛道关店潮里,倒下的不仅是小白,还有深耕多年的老手。
有人说这是消费降级,其实错了。
年轻人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讨厌被当傻子。
他们愿意为29元的库迪咖啡排队,也会为168元的寿喜烧自助买单,关键在"值不值"。
餐饮从来不是躺赚的生意。那些妄想"三个月回本"的人,最终都成了别人财富故事里的分母。
下次看到"零经验创业""稳赚不赔"的广告,不妨摸摸钱包问自己:你确定不是下一茬待割的韭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