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起跑线上?
因为这么一句话,多少小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玩耍时,却在幼儿园里学起了知识,就连家长也成了幼儿学习中的一环。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样虽然有助于孩子的学习,但同样也扼杀了孩子的童年,让他们失去了快乐,面对这一现象,国家终于出手了,并于6月1日正式实施。
幼儿园新规实施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跟紧箍咒似的,套在了每个爹妈头上。眼瞅着别人家的娃,三岁唐诗宋词信手拈来,四岁加减乘除不在话下,五岁英语对话贼溜。
图片来自于网络
再回头看看自家那个傻小子(傻闺女),除了玩泥巴就是傻乐呵,你说当爹妈的能不急吗?心里那小火苗,“噌”就上来了,生怕一步慢,步步慢。
家长心里长草,市场自然就磨刀霍霍,幼儿园为了多招几个娃,也得变着法儿迎合,你想让孩子多学点“硬核”的?没问题!拼音识字、算术逻辑,甚至奥数启蒙,保准安排得明明白白。
图片来自于网络
结果好端端的幼儿园,愣是办成了小学的“预科班”,孩子们呢?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得提前体验小学生的“魔鬼日程”。
户外疯跑的时间少了,游戏探索的机会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板一眼的课堂和没完没了的练习册。
图片来自于网络
孩子能写会算,好像真在起跑线上抢了个好位置,可这真是对孩子好?这与其说是教育的进步,不如说是一场集体焦虑下的大型“教育军备竞赛”。
我们得拎得清,幼儿园“小学化”可不是提前认俩字、会道题那么简单,它就像把小树苗硬往大树的模子里套,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子“拧巴”。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三到六岁的孩子,那可是浑身长满了好奇心的小雷达,对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渴望,他们是通过摸爬滚打、在游戏里头打滚来认识世界的,这是天性,也是大脑发育的规律。
你非得让他们像个小大人似地端坐听讲,这不是跟孩子的天性对着干吗?短期看,孩子好像是多认识了几个字,多会了几道题,家长心里美滋滋。
图片来自于网络
可这种“成绩”,往往是镜花水月,好看不中用,不少过来人都说,这种抢跑的优势,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基本就磨平了,甚至有些孩子因为早期被过度“喂养”,学习的胃口早就败坏了,后劲儿反而不足。
更关键的是,这种“拔苗助长”的隐形代价很大,首先把学习的火苗给掐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驱动他们学习的天然燃料。
图片来自于网络
当学习变成了枯燥的任务,变成了不得不完成的指标,那点宝贵的火苗,说灭就灭,以后你再想点燃,可就费劲了。
其次给思维套上了紧箍咒,过早、过多的知识灌输,尤其是那种只认标准答案的教学,特别容易让孩子的思维变得僵化,想象力的小翅膀还没扑腾几下,就被折断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长时间的静态学习,对培养专注力也没啥好处,搞不好还会让孩子一上课就如坐针毡,再者耽误了更要紧的“内功”修炼。
幼儿园阶段,其实是培养孩子社交能力、动手能力、情绪管理、良好生活习惯这些“软实力”的黄金期。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些东西,比多认识几个字、多算几道题重要得多,光顾着抢跑学知识,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窗口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了。
而且身体发育都可能受影响,小孩子骨骼肌肉都在蹭蹭长,长时间坐着不动,对身体哪儿能好?他们需要的是上蹿下跳,是户外的大量活动,这才是他们这个年龄该有的样子。
图片来自于网络
所以国家这次出手叫停,真不是拍脑袋的决定,这不仅是把童年还给孩子那么简单,更是要把跑偏的教育方向盘给掰回来,让教育回归它本来的样子,尊重孩子成长的节奏和规律。
国家这一脚刹车,可不只是心疼孩子
教育部这回是下了决心,要给“小学化”踩死刹车,这背后可不单单是让孩子们多玩会儿那么简单。
图片来自于网络
一个国家的未来在哪儿?不就在这些孩子身上吗?如果孩子们从小就被框在标准答案里,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的热情,那创新从哪儿来?社会的活力又从哪儿来?
更深一层说,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灌满一桶水,还是点燃一把火?显然是后者,幼儿园阶段,正是点燃孩子对世界好奇、对学习热爱这把火的关键时期。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只追求知识的“量”,而忽略了学习能力的“质”,忽略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不就是本末倒置了吗?
国家这一招,也是在提醒所有的教育者和家长:教育得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分数,更要关注孩子未来几十年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图片来自于网络
比如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远比提前会写几个字、会算几道题来得重要和深远。
所以这一脚刹车,踩得及时,踩得有远见,它是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更符合天性的成长环境,也是为了给我国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储备真正的后备力量。
娃不“卷”了,爹妈的心往哪儿搁?
图片来自于网络
政策是好的,道理咱也懂,可真轮到自家娃身上,爹妈们心里那份七上八下,也是实实在在的,幼儿园不教了,万一娃上了小学跟不上趟儿,那可咋整?
但焦虑归焦虑,咱不能让焦虑牵着鼻子走,与其天天琢磨着怎么给娃偷偷“加餐”,不如先给自己紧绷的神经松松绑。
图片来自于网络
有句话糙理不糙:“与其卷娃,不如卷自己。”这不是说让咱去学奥数、考证书,而是说,咱自己得先从那种“别人家孩子”的魔咒里跳出来,稳住心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你从容淡定了,家里头的气氛才能轻松积极,孩子才能在更健康的环境里成长,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幼儿园不教那些小学的知识了,是不是意味着孩子就“荒废”了?当然不是!
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反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去关注那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东西——那些能让孩子受益一生的“底层能力”。这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得牢不牢,决定了楼能盖多高。
说白了,教育不是短跑冲刺,是长途跋涉,一时的领先,真不代表就能笑到最后,把心放宽点,眼光放长远点,焦虑自然就少一点。
参考信息
2024-11-14 18:54 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加码幼儿园“去小学化”,把童年还给孩子
2024-11-11 19:26 上观新闻 不允许幼儿园“小学化”!《学前教育法》明年6月1日起施行,回应了哪些难点
筑牢学前教育法治根基
光明网2025-05-2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