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是运气差,而是生活方式的长期账。”
别急着关掉页面,这不是吓唬人的标题党,而是一篇有数据、有逻辑、还能让你边看边点头的健康科普文。我们今天不聊“防癌食谱”那点老生常谈,也不讲玄之又玄的“抗癌偏方”。我们要说的是:那些真正不容易得癌症的人,他们生活里到底做对了什么?
根据近年来《柳叶刀》《JAMA》《中国肿瘤杂志》等权威期刊和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数据,我们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共性:那些长寿且极少罹患恶性肿瘤的人,几乎都不约而同地拥有四个生活习惯。而这四个习惯,看似简单,却是最难坚持的事。
你有没有?可能看完文章你就知道答案了。
习惯一:肠道通畅,胜过灵丹妙药
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进去,出不来”。说白了就是——便秘。
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心情烦躁,更可能是癌症的隐形推手。研究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肠道内毒素停留时间过长密切相关。如果排便不畅,这些毒素就像“烂账”,日积月累,可能导致肠黏膜细胞发生病变。
据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数据,我国每年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56万例,其中大量患者有多年便秘史。
健康肠道的秘密很简单:
- 每天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25克)
- 保持充足的水分(每天1500~2000ml)
- 适度运动(如快走30分钟/天)
一句话总结:肠子清,命就长。
习惯二:管住嘴,癌就少来找
“我什么都吃,就是不挑食。”这句话听起来健康,其实是个误区。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2015年就将加工肉类列为1类致癌物,也就是说,它的致癌证据已被明确。再看看我们身边,吃得精、吃得咸、吃得晚、爱烧烤、重油炸……都被证实与胃癌、食管癌、肝癌等高相关。
你可能听说过“癌从口入”,这不是吓唬人,而是医学界共识。
减少癌症风险的饮食建议:
- 少吃高温油炸、烧烤、腌制、熏制食品
- 控制红肉摄入(<每周500克)
- 多吃深色蔬菜、豆类、粗粮、富含抗氧化物的水果(如蓝莓、葡萄)
一项发布于《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的研究指出:坚持地中海式饮食可降低癌症患病率达30%。
一句话总结:嘴巴管得住,肿瘤才不赖上你。
习惯三:睡得好,癌细胞就难得逞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这句调侃,其实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熬夜不止伤肝,更可能伤命。《柳叶刀·肿瘤学》指出,长期睡眠不足或作息紊乱者,癌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为什么?因为人体的褪黑素,也就是控制生物节律的重要激素,是在深夜分泌的。而褪黑素具有抗氧化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熬夜会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人体免疫系统的“夜间巡逻”功能就会瘫痪。
良好的睡眠习惯包括:
- 保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 不熬夜,尽量在23点前入睡
- 睡前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蓝光刺激
一句话总结:夜里不睡,癌细胞就可能白天找上门。
习惯四:情绪稳定,才是最强的免疫力
你有没有注意到,那些长期焦虑、易怒、压抑的人,往往也是体质差、病痛多、恢复慢的人?
这不是心理作用,而是“免疫-神经-内分泌网络”在作怪。
研究发现,长期处于压力状态,会导致人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可能诱发癌变。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这可是人体对抗癌细胞的第一道防线。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乐观者的癌症死亡率比悲观者低24%。
保持情绪稳定的建议:
- 规律运动(运动是天然的抗抑郁药)
- 建立良好社交支持系统
- 适度冥想、深呼吸、写日记等放松方式
一句话总结:心宽一寸,肿瘤远一尺。
你会发现,那些真正“不容易得癌”的人,并不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而是日复一日地做对了一些事,养成了一些习惯。
说到底,癌症从不突然降临,它是你生活方式的一份“延迟账单”。
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你十年后的身体。
别小看那一口蔬菜、那一个早睡的晚上、那一次深呼吸——它们可能就是你与疾病之间的防火墙。
资料来源:
① 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癌症统计年报(2023年版)[R]. 国家癌症中心, 2023.
② 余光辉. 营养支持改善晚期癌症病人心理问题研究[C]// 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 中国营养学会. Abstract Book of the 14th Asian Congress of Nutrition--Clinical Nutrition. 什邡市南泉镇卫生院; 什邡市安宁疗护中心; 2023:1.
DOI:10.26914/c.cnkihy.2023.077551.
③ 查晓天. 食欲不振癌症病人的大敌[J]. 江苏卫生保健, 2016,(23):21.
④ 李丽萍. 癌症病人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及饮食指导[J]. 内蒙古中医药, 2010,29(24):148-149.
DOI:10.16040/j.cnki.cn15-1101.2010.24.107.
⑤ 刘建华, 王静. 睡眠障碍在癌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22, 29(6): 473-477.
DOI:10.3969/j.issn.1674-5671.2022.06.012.
⑥ 张明, 丁英. 情绪与免疫系统的关系及其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 37(9): 1101-1105.
DOI:10.3969/j.issn.1000-484X.2021.09.00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