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昨天经历了三位母亲的故事。
第一位是这位中国妈妈。她的孩子先天脑瘫,当医生和丈夫劝她别把孩子生下来时,她世中没有放弃,不仅生下了这个大难不死的脑瘫孩子,还把他送进了哈佛。很传奇,很励志。
我把这个故事给一位朋友看,她是旅行社的老板,看了以后,激起了她的一段回忆:
她的旅行社专门承接国外旅客来华旅行的地接,很多年前她还是导游。带一个美国游客团去湘西旅行时,在当地村寨里看到很多小孩子,衣衫褴褛。旅行团里有一位女士就问她,为什么这个村寨有那么多小孩,却只有不多的老人,年轻人几乎看不到。她告诉这位美国女士,年轻人都打工了,这里小孩就留在村里。有一个专业名词“留守儿童”。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离婚了,又有了新家,或者别的什么原因,永远没有回来,不知下落。
这些话和那些孩子忧伤的表情让那位美国女士不能忘怀,她也是一位母亲。
后来,她联系到我的这位朋友,希望能收养那些找不到父母的孩子。
我朋友爽快答应了,又是查收养政策,又是联络福利院等机构。终于帮她联系到了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那个男孩当时总是低着头,阴暗的目光里透着自卑的神情。福利院这种地方,由于经费有限,往往是一位阿姨照顾很多孩子。很累还照顾不过来,自然有所疏忽。所以那些孩子会争宠,好多福利院或孤儿院长大的孩子有一种早熟的心机。他们培养出了一种竞争获得爱的技巧。
五年后,我那位朋友以经成了旅行社老板,这位美国母亲有天给她打电话,有不少母亲想要来收养孤儿。那时,我国政策是允许跨国收养。
她非常乐意的去帮他们联系,不久后,这位美国母亲带着一群母亲又来了中国,这次不是为了旅游,而是选人,并办收养手续。同行人里还有五年前被收养的男孩。
看到这位男孩时,我朋友几乎不敢相信,不仅长大了五岁,而且整个人非常阳光自信,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头不再是低下来,而总是向上昂起,面对她时笑得很灿烂,露出两排整齐的牙齿。
她说这个男孩很幸运。不是每个美国家庭都会培养出健康的人格,
在选孩子时,我朋友发现那些母亲往往首先选身体有残疾的,越是病怏怏的,往往越有可能选上。
在审核资料时,她惊讶的发现那些收养家庭的税后年收入从4万到十多万不等,还没有她高。这收入在美国可能刚好够得着一般的中产。
而她一直以为老外爱收养主要是经济富裕的原因。
![]()
我于是告诉了她第三位母亲的故事,格蕾蒂斯·艾伟德。电影《六福客栈》女主角的原型。
她听了后很感动,但还是没明白,同样是收养,为何首选残疾的,病怏怏的孩子。这似乎不合正常人性。
我又告诉了她马太福音里的话“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
欢迎转发本文给你关心的他/她
传递真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