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新冠再次爆发!这些人最危险!专家警告:端午前务必做好6件事

0
分享至

刚刚过去的春天,大家还沉浸在花开万物复苏的喜悦里,没想到新冠病毒又悄悄卷土重来。

最近几天,不少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开始排起了长队,朋友圈里陆续有人发烧、咳嗽,甚至有人一下子高烧不退,吃药也不见好。



大家心里一紧:“怎么又来了?”这不是旧病复发,而是新一轮疫情的信号。

这波新冠和以前不太一样,属于变异株的新亚型,传播速度快、症状隐匿,不少人一开始只是以为是“普通感冒”,等反应过来,已经传染了一圈人。这时候,防得住的就是聪明人,防不住的只能硬扛。

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现在最需要提醒的不是“恐慌”,而是“警觉”。



有些人一旦感染,确实风险更高,后果可能不轻,所以这篇文章就是写给你、我、还有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不是吓唬你,而是想告诉你——这个端午节前,千万别大意,要把这6件事牢牢记住。

先说说谁是这波疫情中最危险的人群。不是所有人都“中招”后都会重症,但有些人,确实更容易“中招之后扛不住”。

第一类是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病的,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心脏病等人群。年纪大了,身体免疫力本就下降,病毒一攻进来,就像漏水的屋顶遇到大雨,容易塌方。



第二类是免疫力低下的人,比如正在做肿瘤治疗的患者、移植术后的人、长期口服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人群。

第三类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比如哮喘、肺气肿。这类人本身肺功能差,一旦病毒入侵,就像本来就喘不过气的人被人再捂了一把口鼻,危险性大大增加。

第四类是肥胖人群,这点很多人不太重视。医学研究早就发现,BMI超过30的人感染新冠后,重症风险明显增加。脂肪多容易引起炎症反应,病毒一来就容易“火上浇油”。



还有一类不能忽视的是孕妇,她们的身体在怀孕期间免疫系统本就处于微妙的“容忍”状态,加上对胎儿的保护机制,感染后容易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并发症。

知道了谁是高危人群,咱们再来说说——这个端午节前,到底要做哪6件事,才能把风险降到最低。

第一件事:口罩不能扔太早。不少人现在已经不戴口罩了,觉得“疫情都过去了”,但其实病毒并不讲节气,端午前这段时间,正是高发期,尤其是在人流密集的场所,比如超市、车站、电梯、医院等。哪怕只是5分钟的接触,病毒也可能趁虚而入。



第二件事:发烧了别硬扛。很多人遇到发烧、咳嗽,第一反应就是“扛一扛”,结果延误了治疗时机。

现在有的变异株症状不典型,有人只是轻微低烧或者嗓子干,结果一查是阳性。尤其是高危人群,一旦出现不适,建议48小时内就医,别拖着。

第三件事:别乱吃抗病毒药。不少人一阳性就开始自己吃药,甚至听信网络推荐。但目前对新冠有效的药物是有选择性的,不是所有“感冒药”都能抗新冠,滥用药物反而可能引起副作用。



比如一些退烧药吃多了会损伤肝肾,抗病毒药物还可能引起心律问题。只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才是负责任的做法。

第四件事:家里备好“健康小药箱”。简单实用的配置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咽喉含片、生理盐水喷雾、体温计、口罩。这些东西关键时刻能救急。尤其是有老人孩子的家庭,更不能等有事了才临时找药。

第五件事:少聚集、慎聚餐。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吃粽子、家庭聚会、外出旅游都很常见,但人一多、空间一密闭,就容易交叉感染。



不是说不能聚,但要带着点“分寸感”,尤其是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建议缩小聚会规模,保持通风,选择户外活动更保险。

第六件事:疫苗该打的还得打。有不少人对疫苗产生“疲劳感”,觉得都已经第三针、第四针了,还打什么?新冠病毒会变,人体免疫力也会“掉线”,尤其是半年以上没打的人,抗体水平明显下降。特别是老年人、高危人群,最好按照专家建议及时“加强免疫”。

现在很多人问:“这波疫情会不会像以前那么严重?”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大部分人感染后是轻症或无症状,但这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因为病毒虽然毒性变弱了,但对某些人,它依然是“狠角色”。



咱们常说一句话:“防病胜于治病。”这话不假,但更关键的是:你愿不愿意在平时多走半步,少走弯路。

很多人不注意饮食作息,结果感冒了、发烧了,免疫力一降,病毒就有了“开门进屋”的机会。还有的人,明知道自己是高危人群,却不愿意打疫苗、不戴口罩,说白了,是在拿自己的身体“赌运气”。

医生每天接触的病人多了,会对“健康”这两个字有更深的理解。不是说你活着就算健康,而是你能活得安心、活得有底气。



新冠病毒不是“过去了”,只是“潜伏着”。它像个不速之客,时不时敲敲门,看看你有没有松懈。你要做的,就是把门关好,窗关严,哪怕它来了,也别轻易被它钻了空子。

这世界上,最贵的不是名贵药,也不是高端医疗,而是你早早做出的每一个“对的选择”。

就像端午节包粽子一样,糯米再好,粽叶不包紧,还是散了。

趁现在还来得及,牢牢记住这6件事,哪怕只做对了一半,也比毫无准备要好得多。因为病毒不会等人,但我们可以提前一步,替自己筑起一道又一道防线。



愿这个端午节,你我都能平安健康,吃粽子的时候,心里少一分担忧,多一分踏实。

参考文献:
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中国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
2. 《中华传染病杂志》2023年第41卷第4期,《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临床特点与防控策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防护指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如何冲击全球经济?伊朗的“七伤拳”敢打吗

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如何冲击全球经济?伊朗的“七伤拳”敢打吗

上游新闻
2025-06-23 12:01:50
他逝于1052年,他的事业却传到了1947年

他逝于1052年,他的事业却传到了1947年

最爱历史
2025-06-22 19:26:25
9.4 分顶刊实锤,上海交大团队发现:维生素 D 不足正在「溶解」你的肌肉,男女流失速度相差 8 倍

9.4 分顶刊实锤,上海交大团队发现:维生素 D 不足正在「溶解」你的肌肉,男女流失速度相差 8 倍

生物学霸
2025-06-23 18:02:38
美伊博弈正胶着,中国钻地弹突然出现,增加变数也让中东更加复杂

美伊博弈正胶着,中国钻地弹突然出现,增加变数也让中东更加复杂

文雅笔墨
2025-06-21 15:03:03
雷霆的这一冠,真的是罚赢的吗?

雷霆的这一冠,真的是罚赢的吗?

罗说NBA
2025-06-23 14:46:06
韩媒:朝鲜电视台把进球的李刚仁码掉了,也没有播报进球球员

韩媒:朝鲜电视台把进球的李刚仁码掉了,也没有播报进球球员

懂球帝
2025-06-23 16:11:13
巩俐夫妇合照,19岁年龄差被甜蜜“隐藏”,年龄差不再是距离

巩俐夫妇合照,19岁年龄差被甜蜜“隐藏”,年龄差不再是距离

明星爆料客
2025-06-23 16:04:09
老年人打麻将有没有好处?我国学者发现打麻将的老人抑郁率更低

老年人打麻将有没有好处?我国学者发现打麻将的老人抑郁率更低

iNature前沿
2019-09-22 17:12:45
3万磅“巨型钻地弹”引爆前已穿透61米深,卫星图显示……

3万磅“巨型钻地弹”引爆前已穿透61米深,卫星图显示……

吃瓜体
2025-06-23 09:50:44
原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必昌被查

原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必昌被查

新京报
2025-06-23 16:43:08
吴梦洁现身,右手拄拐杖,左手推行李,已是中国女排新核心

吴梦洁现身,右手拄拐杖,左手推行李,已是中国女排新核心

跑者排球视角
2025-06-23 13:11:14
昧着良心张口正义!张维为在俄罗斯评伊以冲突,网友喊其别回来了

昧着良心张口正义!张维为在俄罗斯评伊以冲突,网友喊其别回来了

昨夜军帖
2025-06-21 15:42:32
万万没想到!以色列先跪了

万万没想到!以色列先跪了

悠闲历史
2025-06-21 18:18:34
国际奥委会举行主席交接仪式,正式迎来女掌门人

国际奥委会举行主席交接仪式,正式迎来女掌门人

界面新闻
2025-06-23 17:16:08
上海乐高乐园突发!4D影院顶部突然喷水,观众衣服裤子全部淋湿...官方致歉

上海乐高乐园突发!4D影院顶部突然喷水,观众衣服裤子全部淋湿...官方致歉

鲁中晨报
2025-06-22 08:09:08
85花转型对打!赵丽颖台词被嘲,刘诗诗成工具人,唐嫣弯道超车

85花转型对打!赵丽颖台词被嘲,刘诗诗成工具人,唐嫣弯道超车

萌神木木
2025-06-23 15:31:35
济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周三夜间起迎“降温雨”

济南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周三夜间起迎“降温雨”

鲁中晨报
2025-06-23 19:39:03
你无意中看到过啥辣眼睛的东西?网友:小时候对门阿姨在盆里洗澡

你无意中看到过啥辣眼睛的东西?网友:小时候对门阿姨在盆里洗澡

娱乐圈人物大赏
2025-05-08 00:10:06
杭州文旅天塌了!一碗面558 筷子还收一块钱?老板为何如此嚣张

杭州文旅天塌了!一碗面558 筷子还收一块钱?老板为何如此嚣张

深析古今
2025-06-22 14:10:50
上海又现法拍房成交价超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是“捡漏价”

上海又现法拍房成交价超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是“捡漏价”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23 19:55:06
2025-06-23 21:40:49
史行途 incentive-icons
史行途
不急不躁,安然待之
2188文章数 74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头条要闻

媒体:伊朗亮最后"杀手锏" 各方紧张因为后果真的严重

头条要闻

媒体:伊朗亮最后"杀手锏" 各方紧张因为后果真的严重

体育要闻

比起雷霆三少,他才是真正队魂

娱乐要闻

魏大勋和秦岚没分手!

财经要闻

美国打击伊朗,为何全球市场依然淡定?

科技要闻

售出千万台!他却说"只想做下一代AI终端"

汽车要闻

真香价格+质保承诺 别克E5很难让人拒绝了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健康
旅游
教育

家居要闻

山水之间 墨染风雨云间

亲子要闻

用这个逗邻家小孩太有意思了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教育要闻

【南阳中考故事】卧龙区屈连文的1984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