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意见不合,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很多人都误以为这是三观不合,但实际上,这只是思维碰撞的开始。
而真正影响关系的,往往不是差异,而是我们面对分歧时的态度。
是把对方当作需要说服的对手,还是可以互相包容的伴侣?
是急于证明自己正确,还是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
所以,今天想来聊一聊,当两个人意见不合时,如何在分歧中共存?
01
抓大放小
读者吉吉(昵称)目前在家里带宝宝。她老公一年赚三四十万,手上一年留2万左右余钱,其余交由她保管。
她老公的姐夫最近频繁借钱,前前后后两个月差不多借了15000元。
她不想借,因为这些都不是要紧的事情,而且,她觉得两三千的大支出,应该有商有量。
现在没有经过她同意就借走,她觉得自己不被尊重。
金钱有一个重要的法则——效用法则,也就是每个人对于花钱都有一个自己的效用。
吉吉觉得把这笔钱借给姐夫效用很低,但对她老公来说,可能因为和姐姐感情很深,这笔钱的效用很高。
男人是要面子、要尊严的,在外面需要社交,不能总是让同事请客吧?
所以,可以给对方设置一个随心花额度,然后告诉他:
“你赚钱辛苦了。有10%的随心花,你可以随意支配。你想怎么花都可以,借给谁也好,他们不还也好,都没关系。”
夫妻相处,要有格局观,即学会抓大放小。
对方愿意把钱全部上交,这是大;平常其他的一些事情,就是小。
如果把对方的钱管得太严,对方就没动力挣钱了,因为他会感觉挣钱没意思,反正自己对这些钱也没多少自主权。
金钱承载着内心的动力,当夫妻能共同解码金钱的心理语言时,原本可能引发争吵的数字就转化为了解彼此的密码。
02
决策机制
意见不合之所以影响一段关系,通常是因为这两种情况:
要么双方都在用力,陷入无休止的消耗;要么是无人愿意握绳,导致重要决策悬而未决。
于是,家庭就像一场没有裁判的拔河比赛。
读者莉莉(昵称)与男友经过别人介绍开始交往,第一次见面时,她没看上对方,关系不了了之。
后来,中间人联系上了她妈妈,非得让两个人再见一面,没想到这次见面有了好感,慢慢有了感情,然后准备今年结婚。
但最近,两个人因为新家买窗帘的事情闹得很不开心。
她男友的妈妈准备为他们的新房买窗帘,于是三个人一起去挑选。
她看上了一款窗帘,但男友的妈妈没看上,而且语气特别不好,直接否定说:“颜色一点也不好看”,还说了几句她不爱听的话。
她当时就不高兴了,说“买这款就不换了”。她男友维护她,选择了她喜欢的那款。
但因为这件事,她还是跟男朋友大吵了一架。
第二天,男友的妈妈看见她,说:“黑脸给谁看呢,我不吃这套”。
也因为这件事,双方的亲事最后没谈妥。
遇到一个好的人,一个合适的人,这叫“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到了正确的人”。
但如果相遇之后却因为做错了事而导致两个人分开,这是最可惜的。
莉莉的男友始终是维护她的,我相信她可以感受到这一点,但为什么在那个节点上,窗帘就把她给引爆了?
这件事情的本质是,她在跟对方的妈妈抢占家庭的话语权,试图重塑新的家庭秩序。
但这件事情不应该这样做。
比如,两个人打算装修房子,要征求对方的意见,明确这是你们的房子,你们负责装修,家庭里的其他人只是提意见。
而且,还要事先跟男朋友讨论清楚。
这样,挑选东西时可以只和男朋友两个人去挑,或者哪怕三个人去挑,事先最好也约定好最后由谁做主,谁来决定。
事先要有个机制,而不是到了现场,三个人争得面红耳赤。
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家庭会议和讨论的方式形成家庭的决策,用和平的方式塑造家庭的秩序。
小到买窗帘,大到什么时候结婚、怎么结婚,都需要学会用女性的温柔力量去影响事情的方向。
就像水一样,水能够润泽万物,用一种巧妙而和平的方式承载一切。
女人也是一个家庭里的承载者和决定者,影响着家庭的方方面面。
03
搁置对错
在关系中,执着于对错就像两个人在迷宫里。
两个人都在拼命证明自己才是对的,却忘了真正的目标是一起走出去。
读者思思(昵称)因为宝宝需要人照顾,她选择了跟公婆住在一起。
但她公公脾气暴躁、天天唠叨,两个人经常吵架,因此夫妻二人也有了矛盾。
她婆婆嫌弃她不上班,但其实她在做一些线上兼职,每个月有几千块钱收入。
于是,她跟老公说年前搬出去,年后正式上班,找一个保姆带孩子。
她得到的回复是“这件事情你想都不要想,我一切是建立在维持家的基础上,这个家包括他们,如果谁想把他们排除在外,我不可能接受,哪怕从头再来。”
正是这句话,让她觉得自己在老公的心目中,没有公婆重要。
在思思的脑海里,一直有个对错观。
比如,维护自己的小家庭是对的;和公婆住一起时,老公站在自己这边是对的;当产生婆媳矛盾时,老公维护自己是对的。
但这个世界上,除了黑和白,还有红和黄。也就是说,要允许人与人之间的是非观不一样。
想搬出去住是对的,觉得小家庭比原生家庭更重要也是对的,但这些架不住她老公有一个愿景。
思思的老公是典型的儒家观点,认为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间有一个顺序——先有大家庭,再有小家庭。
“无人能被排除在外”,这是一个很正确的观点。
因为他担心搬走之后,父母会被这个家庭排除。
如果搬走之后依然跟公婆保持良好关系,对方会同意搬家的。
所以,一定要避免竞争思维。
我们从小在校园里学会的就是竞争思维,总是和别人争第一、争名额。
但当我们建立家庭时,我们要建立合作思维。
用自己的小家庭去跟对方的原生家庭竞争,结果通常是以卵击石。
试想一下,让老公在小家庭和大家庭之间做选择,他必然会很痛苦。
对方一旦痛苦了,还会对你好吗?
一个家庭里,一定要有合作思维。有了大家庭,才有小家庭。
这不是一个竞争关系,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支持性关系。
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创财富、健康和爱,把生活越过越好,这就是合作共赢的好结果。
分歧不是关系的终点,而是一扇门。推开它,或许能看到更广阔的视角。
所以,与其追求表面的统一,不如学会在差异中对话。
当争论不再是胜负之争,而是思想的交流,它就成为了靠近彼此的另一种方式。
毕竟,好的关系,就是如其所是。
如果你也想咨询或者倾诉,请私信我!
本文的插画,未经授权,不得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