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凯锋 /YangKaifeng
文华学院机电学部机器人工程专业2101班学生,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中,他以373分的优异成绩排名学部专业第一,并成功上岸西安交通大学控制工程专业。
萌生考研想法——谋求未来发展
杨凯锋曾是一名军人。大一结束之后,正值疫情期间,疫情带来的极大不便打乱了杨凯锋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在犯难之际,他毅然决然选择踏上军旅。在部队期间,尽管训练和作战异常艰苦,但他表示,从军生涯充满乐趣,足迹遍及高原、海边等地。 此外,杨凯锋曾参加过军事院校的考试,但由于当时认识的局限,他并没有抱有必须成功的强烈愿望,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并未全力以赴。直到他从部队返回校园,切身经历了几次校园招聘的真实招聘现状后,引发了杨凯锋对自己未来人生道路的深思。学历卡工作机会、技能缺乏掌握、这些因素促使杨凯锋萌生了考研的念头。
坚定考研决心——追求卓越与效率
在正式备考之前,杨凯锋向专业考研机构进行了咨询。然而由于培训机构收取的费用过高,超出了杨凯锋的承受范围,于是他打消了报课的念头,转而选择通过网络课程进行备考,并同步更新备考资料。在抉择院校之际,他将全国各地的985和211院校,结合自己的关注点——是否存在对二本院校的不公正待遇,例如复试中的刁难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筛选。最终,他决定报考西安交通大学。从对考研的认识、资料搜集到目标院校的确定——这三个备考前的关键问题,杨凯锋几乎都是独立探索,依靠自己强大的自制力,在每一步中稳步前进。
备考前期计划——弹性任务与硬性任务交替
杨凯锋在大三学年伊始正式开启了备考模式。为了适应考研的节奏,杨凯锋把生活作息调整为早六晚十二。在备考的初期阶段,他将重点放在了背诵单词和解决数学难题上。在这两者之间,他为自己设定了弹性任务和硬性任务——每天记忆100个新单词是杨凯锋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鉴于大三的课程依然繁忙,考虑到学业与备考的时间分配,他灵活地安排时间来练习数学题目。杨凯锋坦承:“起初,我一道题都解不出来。”由于难度较大,他最初是完成一道题目后立即核对答案。通过持续不断地练习,他逐渐掌握了数学题目的解题技巧。备考期间,他没有忽视专业课程,而是均衡地分配时间,不但没有出现“猴子搬苞谷,搬一路丢一路”的情况,反而游刃有余,专业课成绩同样出色。另外,杨凯锋特别建议学弟学妹们,在遇到难题或困难时,一定要立即解决,坚决不能拖延,否则回头再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备考中期计划——刷题强攻策略
在大三的暑假,杨凯锋决定留校继续他的备考之旅。在状态良好时,他每天的学习时间可超过10个小时;然而,在偶尔的学习倦怠期,他的学习时长可能缩减至仅两个小时左右。随着备考进入中期阶段,杨凯锋着手开始复习专业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和《现代控制理论》。面对这些专业课的挑战,他投入了大量时间进行题海战术。基于他的刷题经验,他总结出三个关键点以在刷题中取得高分:首先,彻底理解考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其次,进行全面的复习;最后,由于试题的题型相对固定,通过大量练习,能够更深入地洞察出题者的意图。
考研后期阶段——学习方法从“踩坑”转向随机应变
进入11月份,杨凯锋开始着手政治科目。鉴于自己记忆力相对较弱,面对政治科目的繁复内容,他并未强迫自己死记硬背肖四肖八。相较于机械记忆的“笨”方法,他更偏好于记忆政治的结构框架,并在其余内容上采取灵活应对的策略。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磨练,杨凯锋对数学的掌握越来越熟练,但英语对他而言,仍旧是一项挑战。为了攻克英语难关,他投入了大量努力,并曾两次踩坑学习方法。
第一个难题是单词记忆。起初,杨凯锋通过纸质书籍背诵单词,但这种方法仅限于记忆新单词,无法及时复习和巩固,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在同学的推荐下,他下载了一款名为“不背单词”的应用,将传统的纸质学习转变为电子学习。这不仅让他能够每天及时打卡记忆100个新单词,还能利用零散时间复习。杨凯锋有时会花费四五个小时背单词,多的时候甚至超过1000个。
第二个难题是语法。尽管跟着新东方英语老师田静通过《句句真研》进行实战学习,但进步有限。意识到自己语法基础薄弱,杨凯锋转而将时间投入到阅读题的反复练习中,独立分析难题,掌握出题规律,寻找解题方法。依靠自己总结的技巧,他在备考期间顺利通过了四级考试,验证了努力的价值。
保持心态稳定——接受自己可能处于低潮期
“只要还没走进考场,我就认为自己永远无法了解自己真正的实力。”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杨凯锋也曾陷入自我怀疑,质疑自己是否能够最终成功。自从备考以来,杨凯锋几乎每天都在学习状态中度过,他很少给自己休息的机会,何况这种紧张的状态持续了九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杨凯锋每隔两周或一个月就会经历一段短暂的低潮期,即使家近在咫尺,他也选择留在学校。与其将低潮期视为失败,他反而将其视为“假期”。因此,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无论是英语成绩难以提升,还是数学题目的挑战,甚至是反复出现的自我怀疑,杨凯锋从未考虑过放弃考研,而是始终保持着坚定的考研信念。在此,他鼓励学弟学妹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不要放弃,要充满干劲,努力前行!
考研的精神支柱——亲情与友情
考研实质上是一场考验。它不仅考验知识储备,更考验个人的心态和意志力。考研路上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间断性伴随精神压抑,就在这样的背后,父母用精神和物质给与他鼓励和支持;室友则在实操课上鼎力相助。在考研的道路上,杨凯锋并非孤军奋战,与他并肩作战的还有在健身时结识的朋友们。缘分使然,杨凯锋在校内健身馆健身的闲谈间隙,偶然得知各自都在备考,于是几人便经常约着上图书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由于专业和各自作息的不同,时间难免会错开,好在杨凯锋自制力强,作为每天第一个起床的他,经常打电话叫他们起床;他们一起健身,一起泡图书馆,时间一久,自然而然几人越来越熟悉对方,于是,彼此之间感情愈来愈深,时常交流学习策略,分享解决数学问题的心得。
回顾考研历程与未来展望
在得知自己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后,杨凯锋并没有感到很惊喜或意外,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虽然英语成绩还是最低分,但是他依然以373分的高分位居学部专业第一。考研历程虽不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十年一技之久,但是九个月的漫漫征途,杨凯锋“关门造车”,闷声干大事—— 他没有丝毫动摇,坚持走完考研之路,直到拿下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回顾备考九个月给自己带来的收获,杨凯锋表示,他并非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某件事,通过不懈的努力,他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在步入研究生阶段之前,他打算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和学习像C语言一类的技术来提高自己的认知
来源:文华学院 文字:叶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