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光平
在现代军事史的长河中,印巴“5.7空战”无疑是一颗极具震撼力的石子,投入水面后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向全球军事领域扩散。这场空战的诸多细节,不仅让印度方面心有余悸,更引发了全球军队的深度研究与思考,其影响远超空战本身。
从空战规模来看,双方共120架战机同时升空,这样的阵仗在近几十年都极为罕见。但真正颠覆传统空战认知的,是这场空战完全属于超视距作战模式。双方战机均未越境,在自家领空展开厮杀,印度的阵风战机在距离边界160公里外就被击落,这一距离意味着在现代空战中,“隔山打牛”般的精准打击已成为现实。相比之下,持续三年的俄乌冲突,都未出现过这种级别的空战,足见此次印巴空战的特殊性与开创性。
而战损比更堪称惊人,巴基斯坦以“零伤亡”的完美战绩打出了6:0的辉煌战果。3架“阵风”、1架苏-30MKI、1架米格-29 以及一架未确认机型被击落,巴副总理那句“本可击落15架,是给印度留面子”虽带着调侃意味,却也从侧面反映出巴基斯坦空军的强悍实力。回顾历史,巴铁空军“以弱胜强”的传奇早有先例,1965年1比8的战损比、2019年枭龙干翻米格-21,再到此次完胜,一次次用实力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最令印度飞行员恐惧的,是被击落时的“无声无息”。印军通讯录音中,指挥中心不断呼叫“哥斯拉3”号阵风战机却无人应答,直到“哥斯拉4”飞行员亲眼目睹战友飞机爆炸,才惊觉危险降临,而雷达告警系统全程静默。霹雳-15导弹独特的“静默模式”,让印度战机的预警系统形同虚设,这种毫无征兆的死亡威胁,给印度空军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慑。
这场空战的胜负,本质上是作战体系的较量。中国不仅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先进的歼-10C战机和霹雳-15导弹,更配套输出了完整的使用方法、技术支持与战术训练。这一事实让西方媒体集体噤声,《金融时报》等开始客观分析中国军备与西方顶尖装备的对比。埃及、土耳其等国也重新审视战机采购计划,中国军工的实战表现,正在悄然改变国际军贸格局。
空战结束后,双方迅速走向停火。印度因颜面尽失,不敢再贸然开战,毕竟连“阵风”都不堪一击,继续对抗只会更惨;巴基斯坦则在证明自身实力后,无意将冲突扩大。而中国在其中发挥的关键斡旋作用,促使双方和平解决争端,维护了地区稳定。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场空战为全球军方提供了全新的超视距空战范本,以往的空战理论与训练或将面临改写。同时,它也凸显了电子战和预警系统的重要性,印度即便拥有性能不错的战机,却因技术体系的短板而落败。中国军工实力经此一役得到实战验证,南亚地区的军事平衡被打破,印度想要重夺空中优势变得难上加难。
展望未来,虽然短期内印巴双方会避免直接冲突,但军备竞赛必将加速。印度可能大力引进西方电子战装备,巴基斯坦则会深化与中国、土耳其的军事合作。而这场空战带来的技术启示,将深远影响全球空军的发展方向,超视距作战、电子对抗等能力将成为各国军事发展的重点。印巴“5.7空战”不仅是南亚军事天平的转折点,更是现代战争史上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时刻提醒着世界各国:现代战争的胜负,早已不是单纯武器性能的比拼,而是综合作战体系的全面较量。
注:本文作者系资深媒体人,前美国《美中时报》社(记者)中国办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