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脉圈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yxxzz520,我们将及时更正、 删除,谢谢!)(转载已获授权)
在的评论区,笔者看到留言:
@红**条:留置针的固定方法不规范,大家不要盲目学习文章里的。
![]()
这张留置针图片是笔者随手拍的,当时觉得固定得不错,看上去整洁又牢固。
那么,按照留置针操作标准,这个留置针固定存在哪些问题呢?为此,笔者将图片发到某护理微信群里进行了讨论。
来自浙江的 静疗专科护士@饶老师 指出了以下 4 个问题:1. Y 型接口未朝外;2. 敷贴张力性黏贴;3. 未以穿刺点为中心;4. Y 型接口处胶带未使用高举平台法固定。
![]()
如此看来,此法的确尚有改进的余地。临床工作中,留置针固定很难做到十全十美,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 Y 型留置针固定,如下面 2 图,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
![]()
在评论区中,有读者提到,@歪*Ds:高举平台法,是不是需要在一个相对理想的环境?高举之后,连接部位晃来晃去,病人脱衣服一样给带下去,整天投诉我们不给他黏好。
那么,留置针怎么固定更好?下面,我们重点来讨论高举平台法在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
高举平台法的操作方法
高举平台法,又称 Ω 固定法。操作方法见视频:
操作步骤如下:穿刺成功后,敷贴以穿刺点为中心无张力固定,导管塑形后往两边慢慢抚平;
把留置针延长管及接头向上弯曲成 U 型固定,用胶布中间段环绕接头对粘约 0.5 cm 后,以此为中点向周围抚平固定于皮肤上,使接头被举起抬高呈 Ω 型粘贴而不与皮肤直接接触。
![]()
![]()
文献报道,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置针延长管及接头,可避免管道牵拉和直接压迫皮肤产生的非计划拔管率和压疮的发生率,延长留置时间,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高举平台法目前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推广应用,同样适用于 PICC、CVC 及其他导管的固定。
![]()
![]()
留置针的固定要点
用一张思维导图来总结留置针固定的 6 个要点:
![]()
规范固定是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如导管移位、回血、感染)的关键,临床工作中,除了高举平台法,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以穿刺点为中心:透明敷贴需完全覆盖穿刺点及白色隔离塞,避免穿刺点暴露或遮挡,消毒范围应大于敷贴面积。
U 型固定与无张力塑形:延长管需呈 U 型固定,与穿刺静脉平行,避免压迫血管;贴膜需无张力垂放并塑形,防止卷边。
接头与导管尖端位置:接头/肝素帽应高于导管尖端(非穿刺点),以减少回血;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接头/肝素帽,避免牵拉或压迫。
![]()
封管夹位置与冲封管操作:封管夹需夹闭在延长管起始 1 cm 内,靠近穿刺点;冲管采用脉冲式(推-停交替),封管时剩余 0.5-1 mL 液体边推边退针,维持正压。
标注与维护:敷贴上需注明置管日期、时间及操作者工号;透明敷料每 5-7 天更换,若使用纱布则每 2 天更换。
![]()
对于留置针固定,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和经验?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王青,等. 高举平台法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14(35).
2. 王艳,赵雪红. 静脉留置针高举平台法固定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18).
【全程实战班】专属计划,精准提分测弱点+定制方案,直击短板效率翻倍!
分周攻克高频考点,省时省力稳提分!考纲考点全覆盖,难点速攻无遗漏!
名师直播讲解,互动答疑扫清障碍!立即领计划2025高级职称一次过!
想一次通关?
用考试宝典
有件事麻烦您:
微信规则有变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将“护视”公众号设为“星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