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放出一份大招——《关于进一步优化自然资源和规划要素保障措施》,里面第二部分提到,要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有序建设,并明确提出允许兼容用途、引导沉浸互动消费,还加了个硬核要求:开发商得整栋自持,不得分割转让、分割抵押、分割登记。
▲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庞兵锋、总规划师胡雁、总经济师常勇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岛这几年,在电商的冲击下,大型商业综合体的日子并不好过。现有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除了海信广场、万象城、凯德茂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之外,大部分并不景气。一句话:大部分商业综合体,开局就死,入场即亏。
▲西海岸红星国际广场
西海岸红星国际广场项目成了现代版“长恨歌”,市北明霞路1号项目直接烂尾,山东路9号的商场打算改成连锁酒店,城阳锦安路万达甚至停工。
▲市南山东路9号,打算改成连锁酒店
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支持商业综合体建设,青岛这一招,看起来有点“反市场”,实际上,却是在重写城市运营逻辑:与其让商业综合体烂尾一地鸡毛,不如提前设置规则,换个思路彻底清盘重启——政府不再做短期拍地收割,而是逼开发商转型做长期运营型选手。
▲城阳锦安路万达广场停工
青岛这次的重磅新政,确实勇气可嘉。听上去是对投资人下狠手,其实是把历史遗留问题一次性解决。现在青岛在建却停摆的商业项目一堆,有的躺了几年都没人敢接盘。说白了,就是以前那种“先炒地、后甩锅”的玩法彻底凉凉了。但从正面看,这也是一次城市信用的再建工程。而对那些已经躺平的项目,某种意义上说,这政策也是把门重新打开——只要你愿意重新评估、找人接盘做整体运营,政府是大力支持的。
▲市北明霞路1号烂尾楼(十五大街商业)
青岛这次高调出台政策,动真格了,直接在土地供应、价格修正、审批流程三方面开绿灯,甚至土地价格按照“建筑面积+楼层系数”梯度打折。目的很明确:重新点燃青岛的消费引擎,构建区域性消费中心。说白了,这是在替换“传统地产+商业街区”的旧公式,用“沉浸体验+场景消费”来重组城市活力。这不是简单的盖商场,而是在重写青岛的城市运营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