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央正式确定浙江省四大综合交通枢纽为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含义乌),其中杭州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宁波、温州、金华则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杭州的定位与其经济实力和区位优势密切相关。根据规划,杭州将围绕“1小时通勤都市区、2小时通达长三角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目标,推进萧山国际机场三期扩建、杭州西站等重大工程,打造“空铁联运”模式,预计到2025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突破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50万吨。
铁路方面,杭州已建成沪杭、杭甬等6条高铁和3条普铁,拥有11座客站,并通过钱塘枢纽实现航空与铁路的无缝对接,进一步巩固其长三角核心枢纽地位。此外,杭州计划完成524亿元交通投资,优化城乡公交网络,新能源出租车占比达90%,构建“四纵五横”快速路网,全面提升城市内部交通效率。
相比之下,宁波作为全国性枢纽的定位引发了一些讨论。尽管宁波舟山港连续12年货物吞吐量居全球第一,2024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916万标箱,同比增长8.39%,但其交通枢纽地位仍被部分学者认为“被低估”。与同为计划单列市的青岛、大连等国际枢纽相比,宁波在航空和高铁领域的短板较为明显。
为此,宁波正加速推进空铁一体化工程,建设宁波西站与栎社国际机场无缝衔接,并规划南通至宁波高铁、杭甬高速复线等项目,力争通过109个重点交通项目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不过,受上海、杭州等周边强市的虹吸效应影响,宁波需在港口优势之外强化多式联运体系,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温州和金华作为全国性枢纽,则依托独特的区域经济特征实现功能互补。温州凭借民营经济活力,着力构建“521”高铁时空圈,通过温州东站空铁枢纽整合杭温、甬台温、温福高铁,强化对东南沿海及内陆的辐射。
金华则以浙中地理“心脏”位置和义乌全球小商品市场为支点,推进“八向十八线”铁路系统,新建金义国际机场,并依托义乌站11台27线的高架站房规模,实现沪昆高铁、金甬铁路等多线路互联,日均交通吞吐量预计增长30%以上。两座城市通过差异化定位,温州侧重沿海通道与民营经济联动,金华聚焦内陆开放与商贸物流,共同支撑起浙江中南部的发展框架。
浙江四大枢纽的协同发展,是浙江交通战略的核心。根据规划,到2025年全省将新增12个综合客运枢纽,总数达78个,同时实现综合客运枢纽平均换乘时间8分钟、港口2小时换装、设区市30分钟进高铁站等目标。这种多层次网络不仅强化了杭州的国际门户功能,也通过宁波的港口物流、温州的民营经济通道、金华的内陆枢纽形成互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