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我是学历史但从不执于历史的花鹿不花。
明天周末,今天铆足了劲儿准备好好休息一下。
所以,不打算写很多。
就说一个突发新闻吧。
5月21日,香港廉政公署开展了一个代号叫“战鼓”的执法行动。
不知道这次有代号的行动,是不是专门针对某事儿的行动。
但就是通过这次行动查出了李嘉诚名下公司在一个项目中有违法行为。
相关机构也是以此为由逮捕了10个涉案人员。
不管是谁,不管再大的企业,只要违反了法律就应该将之“绳之以法”。
哪怕是富可敌国的李嘉诚。
这一点本来没什么值得关注的。
但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再考虑到李的种种言行和举止,这件事情就显得有些微妙了。
也自然很容易让人产生某种遐想。
大家怎样遐想我并不清楚,我还是喜欢给大家讲一些故事。
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李嘉诚的办公室里一直悬挂着一副对联: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副对联 是名将左宗棠在江苏无锡梅园写的诗句。
凭心而论,我也很是喜欢。
前两天是节气小满,恰好也就是李嘉诚公司出事儿那天(21日),我还专门手抄了几遍这副对联。
我想告诫自己,做人做事儿要胸怀远大,要志存高远,但只求中等缘分,过好一个普通人生即可。
也希望自己能在看问题的时候有很高的胸襟和格局,但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能不矜不伐、不露圭角。
寥寥二十四个字,宛若 一面观照生命的明镜。每每心情低落的时候读一读,抄一抄,都能让我心如止水。
【△我自己写的,见笑了。】
我不知道李嘉诚为什么喜欢这副对联,但我知道李嘉诚和左宗棠之间还有很深的联系。
左宗棠是李嘉诚的“先人”。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回京复命,慈禧赏赐她一位贴身宫女当小妾——时年只有17岁的女孩儿,名叫章怡。
但左宗棠并没有真的把她当小妾,而是把她当孙女儿一样看待和培养。
1885年,左宗棠离世,章怡就以孙女身份为左披麻戴孝守灵。
三年孝满,左家人按照左宗棠留下的遗嘱,让章怡以左宗棠孙女身份风光出嫁。
所嫁之人是国子监的李鹏万次子,名叫李晓帆。
后来两人生子育女,其中第三个儿子叫李云经。
再后来,李云经也结婚了,索取女子名叫庄碧琴。
而这个庄碧琴则正是日后大名鼎鼎李嘉诚的生身母亲。
所以,根据宗法礼仪李嘉诚也算得上是左宗棠的“后人”。
李嘉诚如此钟爱左宗棠的二十四字对联,不知道这其中是不是有这层关系。
但现在考证这些,更觉得这是一种讽刺。
左公是何许人也?!
1876年,64岁的他下令将一口黑漆棺材抬入军营,在漫天风沙中率七万湘军西征新疆。
史书记载:
“舁榇以行”。
出征前,他留给家人的话只有八个字:
“不破楼兰,棺不还乡。”
就是这样一个老人,经过五年之久的浴血奋战,保住了中国166万平方公里国土。
后人在史书中为他镌刻四个字:
“民族脊梁”。
李嘉诚呢?
在左公“不破不还”入疆149年之后,李以“在商言商”为由,将事关国家利益的港口卖给了美国人。
从这一点看,李是不是愧对先人?
我并不想与大家争论李的对错与是非。
在此,只想提醒他一句。
左公还曾经写过一句: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也就是说,就算自己很穷,就算自己连半亩田地都没有,也会心忧天下,为国家安危而彻夜难眠。
这一句话就成了左公一生“义与天下共安危”的写照。
而左宗棠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年仅二十三岁。
与先人的大义相比,李某人会不会感到惭愧?
就改用诸葛亮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聊天吧。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先人左公乎!”
多说无益,历史自有回声。
祝大家都能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我们明天再见~~~
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今日推荐——苦行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