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全年经济的风向标。随着各大城市GDP的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江苏成绩亮眼,13个设区市一季度的地区生产总值均超1000亿元。
其中,苏州以6095.68亿元的经济总量稳居首位,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18.70亿元,无锡和南通均超3000亿元,常州和徐州也突破了2000亿元。这六座城市也入列全国GDP30强。
当前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作为经济大省、开放大省,迎难而上,江苏怎么拼?
平稳开局,外贸企业向多元突围
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从外贸来看,今年江苏一季度外贸平稳开局。
从出口来看,江苏很多企业都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走向国际化。苏州海关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苏州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6325.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苏州一季度进出口总额实现了7.3%的增长,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从出口产品来看,一季度,苏州高端装备出口153.5亿元,增长20.8%;扫拖机器人等智能家电带动家用电器出口增长21%至88.7亿元;电动汽车出口27.6亿元,增长45.2%。这3类产品合计贡献12.2%的出口增量。对此,苏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苏州出口工业机器人1.7亿元,同比增长47.7%,苏州海关将继续落实各项优化营商环境便利举措,不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畅通企业进出口通道,助力外贸平稳向好。
转眼已经到了5月下旬,面临外部的各种不确定性,各个城市正在积极应对。比如,苏州港4月18日出台政策,对全市外贸企业进出口重箱提供为期三个月的免费堆存服务;太仓海事局对“太仓—钱凯”等重点航线船舶,将进口岸申请提前时间由7日缩短至3日。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顾丽敏表示,政府引导和企业创新,为江苏外贸的转型提供了坚实后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正在促使企业主动求变。“建议各地规避单一市场风险,根据外贸产品特点精准化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建议政府为中小企业跨境贸易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公共服务,帮助企业更好更准‘走出去’找订单。”
为更好地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多元市场,5月初,苏州启动“百团千企”出海计划,组织有竞争力的出口企业抱团开拓国际市场,5至6月预计组织约20个团组出海“抢订单”。5月21日,刚参加完2025苏州(东京)跨境电商产业对接会的莱克电气销售总监姚永青表示,刚来就和十多个日本客户进行了对接,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多管齐下,点燃“买买买”的热情
在国际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加速开拓国内市场是经济稳健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撑。
从在拈花湾景区遇见AI观影,到在鼋头渚沉浸式赏樱花,再到2025年无锡马拉松……今年无锡深度释放春晚“长尾效应”,一系列融合了文商旅体多重元素的活动来袭,将烂漫春色转化为消费动能。在各项促消费政策带动下,无锡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消费潜力加速释放,一季度无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1.4亿元,同比增长4.9%。
与此同时,各地“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发力,有力推动家电、汽车等领域市场热度攀升;个性化体验升级,不断满足着市民群众新的消费需求。比如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春节前夕无锡推出了7500万元“乐享新春”汽车消费补贴,首批2万个名额在两个月内被一抢而空,3月底无锡又乘势加推了2万个补贴名额,为消费市场再添一把火。
“我们不能仅依靠发放补贴、消费券这样的短期刺激措施,也需要一种长效的机制来筑牢消费根基,提升老百姓消费能力。”顾丽敏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同时要加强民生保障,筑牢社会保障网,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当人们对收入有稳定且乐观的预期时,就有了消费的底气,而当社会保障足够坚实,人们才能更愿意消费、主动消费。”
首店、首展、首秀……首店经济是活跃城市消费市场的重要抓手,在江苏,首店经济追赶势头迅猛。
拥有被誉为“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的南京,最近又有新动作。5月6日,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首发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从提升内核、壮大外延、营造环境等三个层面制定了15条措施打造“首发南京”IP,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顾丽敏认为,江苏文商旅资源丰富,各地可以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特点,打出产品“组合拳”,创新更多消费场景,如为Z世代丰富悦己消费场景、为银发群体创新康养消费场景等,提升老百姓消费意愿,激发消费潜力。
扬长补短,打造更多产业标杆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一季度GDP为4718.70亿元,同比增长5.3%,展现出较强韧性与活力。尤其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明显的提升。当前,南京的产业强市战略正全面起势,加快打造万亿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将为经济稳健发展持续赋能。
作为“准万亿GDP”城市,今年一季度,徐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1.70亿元,以5.9%的增速开局。从数据来看,徐州的经济增长动能主要来自投资。一季度,徐州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达到9.9%,增速高于全部投资5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分别增长61.6%、35.1%、75.2%。
南通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25.34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近日,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的专家团队先后走进南通建工集团等企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硕果累累:以“产学研用”平台推动海洋经济升级,在智能建造、绿色低碳等领域协同创新,以智能建造、数字化管理助力项目降本增效……
顾丽敏表示,当下各个城市还要优化整合资源,扬长补短,发挥优势谋长远,打造特色产业体系。聚焦向“新”求质、向“高”攀升,通过创新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等,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卢河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