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着在山林里长时间走,无人机热成像几乎不可能捕捉不到热源,为何至今未发现失踪的8岁男童的热源?
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明白无人机热成像锁定热源的干扰因素都有什么?
救援人员在搜寻失踪男童的过程当中,一直都在用,无人机热成像寻找热源,通过曝光的搜救人员自己的热源图来看,在石谷解山区,是可以捕捉到人的热源。
那为什么一直没有捕捉到失踪男童的热源?这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救援人员动用无人机热成像搜寻之前,8岁男童或已经离开了搜索范围。
孩子是在5月4日下午2点20分左右彻底离开了所有人的视线,据知情人透露,从孩子失踪的地方到达汇合的小卖部,大概有20分钟的路程。
我们以当天下午2点20分为孩子的失踪起始时间,由于他的父母在这个时间段还在孩子的后方,加上到达小卖部的20分钟,大概估算孩子的父母是在2点45分左右到达小卖部。
当孩子的父母发现孩子不见时,距离孩子失踪已经过去了半小时左右。
假设孩子的父母第一时间求助了专业救援队,从队员来到现场到参加搜寻,这期间至少也要经历一两个小时。
如果在这些时间段内,孩子一直在追赶哥哥,那他就有可能已经离开了救援人员最初重点搜寻的范围。
其二,客观环境的影响因素,目标者本身的温度影响。
官方报道当中,救援队员表示,这片山区的树木过于茂盛,影响了无人机热成像的效率,此外,该地区信号不好,也对无人机造成了影响。
除了这些因素之外,搜索区域环境的温度变化也对无人机热成像捕捉热源影响较大。
石谷解海拔1803.3米,孩子失踪的地方海拔1500米左右,昼夜温差非常大,尤其在孩子刚失踪那段时间,山上的环境也非常的恶劣。
山区经常下雨,再加上本来海拔高温度就低,穿着短袖失踪的男孩,其体表温度势必不会很高。
当目标人的体表温度过低时,也是会影响热成像的效果,又提高了低温环境当中目标人的体温,才能让热成像的效果更佳。
其三,目标人进入某个密闭空间。
在此之前,很多网友都怀疑孩子是不是掉进什么洞里了,救援人员其实也一直把这些深坑、地缝、悬崖等,作为重点排查的区域。
为什么要重点排查这些区域?一旦孩子真的掉入到深坑里,无人机热成像很难穿透厚厚的岩层,捕捉到孩子的热源。
搜救犬也很难闻到确切的味道,为救援人员带来有价值的线索,所以救援人员一方面会主动去搜寻相关区域,另一方面,经研判,确定孩子已经离开了核心区。
如果孩子藏在小卖部等房屋内,会不会影响热成像的锁定?更多的网友则是怀疑小卖部这里会不会成为孩子“消失”的地方。
从航拍图来看,小卖部是正常爬山的必经之路,这里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心里的路是水泥路。
小卖部旁边就是进山的必经路,而且还有一个停车场,虽然水泥路算不上宽敞,但可以通行车辆。
孩子会不会是从其他地方来到了这里,所以无人机热成像一直没有捕捉到他,又或者是,孩子经过这里已经下山了?
事实上,这一片区域早就被救援人员找遍了,虽说这里可以藏人,也能躲过热成像的锁定,但已经排除了孩子在这里的可能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无人机热成像之所以捕捉不到失踪孩子的热源,或许就只剩下孩子进入到某个密闭空间或已离开搜寻区域这两种可能。
既然热成像能锁定搜寻人员的热源,若孩子还在地面上,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无人机热成像早晚会锁定他。
从目前政府安排的重点区域来看,也是在朝着扩大搜索区域追踪孩子脚步,以及排查密闭空间,这两个方向去的。
政府发力,紧急修建生命之路,扩大搜索范围,查找重点区域,知情人透露:孩子快找到了
随着有部分民间救援队撤离,很多一直关注此事的网友担心会不会停止搜索了,当地政府宣传部门的工作人员明确表示,搜救工作一直在进行当中。
目前所有的搜救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安排的,一方面是为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搜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确保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毫不夸张的说,当地政府不仅没有放弃继续搜救,而且在不断升级救援方式和工具,寻找失踪男孩的决心一直非常坚定。
为了更方便救援人员搜寻,当地政府修建了一条新路,直通山顶的安全屋,不仅大大减少了救援人员体能上的消耗,也缩减了时间上不必要的浪费。
用搜救队员的话说,在搜寻孩子踪迹的这些天里,那就是流水的搜救队,铁打的政府部门。
据某救援队负责人透露,这些专业的救援队一般情况下的救援时间大概在5到7天,特殊情况也可以延伸到十几天。
这里的原因也是多样的,有出紧急任务的,也有要照顾自己小家的,或许他们也要考虑到公益救援的成本。
好在这次救援工作中,几乎整个福建省的专业救援队都来了,其中还包括一些民间的救援队,以及省外的救援队。
搜寻工作按照政府部门的安排,有序科学的推进,在救援队伍当中,还包括了当地的应急管理部门、森林消防、公安部门、当地党群干部、志愿者,以及附近的村民,阵容非常强大,时刻保持强大的救援力量在进行搜寻。
之所以要把搜寻的重点区域转移到下山方向的密林,最主要的原因是已经对孩子失踪点附近的区域进行了详尽的排查,已经排除了孩子逗留在这些重点区域的可能。
用救援队员的话说,他们之前在排查重点区域时,把这片区域都翻了个遍,能下的悬崖都下了,能钻的山洞都钻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
甚至连一些非常规的地方也都找了,这也是为何让大家感到非常纳闷的地方,所以经过研判,孩子离开了这些区域。
山下的密林要找,地下的溶洞也不能放过,据某刑侦专家透露,在他经办的类似案例中,十有六七都是掉进这些溶洞里,这也和救援指挥部的安排不谋而合。
据知情人透露,如今,在搜寻的人员和工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当地政府为了能够找到孩子,正在全力以赴的升级搜寻条件。
但这位知情人随后所说的话,瞬间让他自己心情沉重了起来。
“确实还没找到,但是我有一句挺真心的话想跟大家说,大家珍惜一下(现在)吧,我说没找到的这几天。”
知情人在评论区进一步解释说,现在因为没有找到,大家的心里都有最后的一丝希望,这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
可群里的每一次信息都会让知情人心里咯噔一下,大家都想有消息,但又怕有消息了息,毕竟时间过去了这么久,山上的条件和环境又这么恶劣,有一件事或许是大家都有想过的,但却最不想看到。
我并不认同这位知情人的暗示,不知道从何时发现,很多人往往都爱把事情往最坏的方向去考虑。
凡事不能一味的乐观,但同样也不能一味的悲观,“绝处逢生、逢凶化吉、死里逃生、枯木逢春”等不向命运低头的成语,都是来自于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真实案例。
我更相信官方媒体所说的,孩子已经离开了核心区域,孩子仍有生还的可能。
这么多天没有找到孩子,难道就要暗示孩子凶多吉少吗?既然官方都说孩子已经离开了核心区,既然参与救援的人员都说孩子还有生还的可能,我们又凭什么不去相信呢?
有救援人员在石谷解山上拍到了疑似佛光的奇景,要知道这可是极其罕见的,与其被一些负面的猜测影响心情,不如相信这道佛光会保佑孩子平安归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