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坦言:当年并不想归还香港,考虑过发动战争

0
分享至

香港是我国的特别行政区,1997年的香港回归那可是全国的大事,当年不知道多少人聚到电视机面前,从黑白的屏幕里见证这一历史盛事。



大家当时看到了香港回归的喜悦,却不了解当时为了收回香港,中国耗费了多少力气。

英国其实并不想归还香港,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甚至还在她的回忆录中写道:“当年英国并不想归还香港,为此甚至考虑过发动战争。”



那么最后为什么没能打起来?香港又是如何安全回归的呢?

谈判桌下的暗流涌动

英国对香港殖民,起始于鸦片战争的炮火。1842年8月29日,江宁府城的扬子江畔,清政府在英国“康华丽号”战舰的阴影下,颤抖着签下《南京条约》,这一纸条约将香港“租赁”给英国。



香港的土地上开始飘起了米字旗,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长达156年,直到1997年7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才从英国政府手中收回香港,对香港重新开始行使主权,并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而早在1982年9月24日,英国的铁娘子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关于香港的回归工作就已经提上了日程,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谈判,经历了层层阻挠,冲破了重重阻碍,最后终于如愿。



谈起当时的会面就非常值得一说,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撒切尔夫人,这位刚在马岛战争中凯旋的“铁娘子”,此刻正遭遇自执政以来最严峻的外交挑战。

坐在他对面的这个男人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在他面前她完全不够看,气势被狠狠压制。

邓小平指间夹着香烟,铿锵有力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这句话如同重锤,敲碎了英国想要继续延续殖民统治的幻想。



而英国也是贼心不死,撒切尔夫人访华前,英国国防部秘密制定“褐雨燕计划”,设想在香港附近海域举行军事演习对中国施压。

但这个计划很快被搁置,马岛战争虽胜,英国却付出惨痛的代价,英国打得肉疼,因此说因果考虑过发动战争,但也仅仅只是考虑。



因为中国早已不是清朝时期的软弱无力,中国在香港周边部署的15个师陆军、南海舰队的导弹驱逐舰,足以让任何英国的任何军事冒险成为灾难,中国有足够的武力收回香港。

英国为什么甘愿冒着战争的风险也不想归还香港呢?

维多利亚皇冠上的东方明珠

这是因为香港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颗被誉为维多利亚皇冠上的东方明珠,当时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二战后,英国本土因战争缩水至172万平方公里,失去了大片的海外殖民地,但是他却始终没有放弃香港,因为香港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这个面积仅1078平方公里的岛屿,恰好位于亚洲航运枢纽,英国人当年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大门时,就已经相中了这片土地。

二战后英国更是在香港投入血本,1950年代建立自由港政策,香港免税。



1970年代更是大力推动金融自由化,将香港培育成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

1997年前港英政府每年从香港获取数百亿英镑利润,这里不仅是为他们制造财富的印钞机,更是英国维持全球影响力的“亚洲支点”,这就是英国不想失去香港的原因。

撒切尔还不死心,她说中国的制度不适合收回香港,这会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引起社会动荡,但邓小平其实早就考虑好了,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



一国两制政策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成为实现香港和平回归的基本国策。

这一方针充分考虑到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既维护了国家的主权统一,又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1984年9月26日,中英双方草签《中英联合声明》,12月19日正式签署,确认了中国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邓小平的一席话让英国认清了现实,新中国不是清政府,我们必须把香港收回来。

历史的谋篇布局

将时间重回解放战争前夕,1949年4月的长江江面,硝烟与炮火交织成网,英国军舰“紫石英号”不顾警告闯入人民解放军防区,毛泽东果断下令炮击,英国惨败,这也是英国后面不敢轻举妄动的意向原因。



这场震惊世界的军事行动,是中国对帝国主义的强硬警告,更暗藏着对香港问题的深远考量。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方世界,封锁中国,用贸易禁运与外交孤立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铁幕。

而香港这个时候就具有了很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当时的地位就恰似这张沉重的铁幕上唯一的透气孔,成为新中国与外界沟通的关键点。



在珠江三角洲,渔民们将刚捕捞的鲜活水产装上冷链车,这些承载着岭南风味的食材,通过香港的港口远销海外,换回新中国当时紧缺的外汇。

香港的存在,让新中国在极端困难的国际环境中得以维系与世界的微弱联系,就像沙漠旅人手中最后的水壶,虽不能解渴,却透着希望。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划出了深圳经济特区,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声震碎了往日的沉寂,工业区的塔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座又一座高楼平地而起。

香港的纺织厂主和金融大亨纷纷到来,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机器与钞票,更是市场经济的理念与管理经验,这些都是滋润这片贫穷土地的生机。



霓虹灯映照下的香港与热火朝天的蛇口工地遥相呼应,资金与技术如同奔涌的珠江水,源源不断地注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血脉。

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此刻当年的布局已经收获,各项条件皆已充分,我们要拿回香港了。



当撒切尔夫人还试图用“主权换治权”玩文字游戏时,邓小平直接抛出“三条底线”:主权必须回归、驻军必须到位、制度必须延续。

这种坚硬的的态度,让英国代表团成员事后坦言:“我们面对的不是晚清政府,而是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



1997年6月30日23时59分,所有人屏气凝神等待着零点钟声的到来。当零点钟声响起,五星红旗与紫荆花区旗同时升起。

中英防务交接仪式上指挥官谭善爱大喊:“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

这句话通过 54国家的摄像机传向全球,中国向全球郑重宣告香港回归了。



撒切尔还曾预言,“香港回归中国以后一定会衰落”,而且英国人还挖了一些坑暗中作祟企图影响香港的发展。

但是令她没想到的是香港如今仍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虽略有插曲,但香港至今仍保持着繁荣稳定的发展。

“一国两制”后来成为解决澳门问题的范本,并为两岸统一提供了历史借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东方寻史 incentive-icons
东方寻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1636文章数 13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