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种贴纸在上海一些公园、学校、楼宇悄然流行起来,其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素雅的白色点状款,也有花花绿绿的彩色款,还可以是肆意洒脱的手绘涂鸦,却殊途同归,最后都放在玻璃上,一些外表看上去比较透明的建筑外侧也能见到它们。
上海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外墙采取了防鸟撞措施。
在知情者心中,这些贴纸或绘画的作用是要造成视觉冲击,发出提醒、警示,不过作用对象不是人,而是鸟类,让它们意识到眼前有阻碍,防止撞击,拯救它们的生命。
最近,上海中学国际部的孩子们发现,新大楼的露天楼梯和高层护栏有些不一样,玻璃不是透明的,而是被由上到下逐渐变大的实心白色圆点覆盖。
“这些圆点的功能在于避免‘悲剧’发生。”上海中学国际部初小段科技总指导姚昇华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校园的生态环境比较好,经常吸引鸟儿来栖息,但鸟撞事件发生的次数随之增加。成为徐汇区青少年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联盟成员单位后,上海植物园工程师陈婷媛的一次经验分享启发了上海中学。
一年前试运营的上海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在玻璃外墙上加贴了防鸟撞贴纸。“自然教育中心开的第一堂课就是教授大家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防鸟撞措施,从而带动更多人一起保护鸟类。”陈婷媛表示,大多数人从没听说过“鸟撞”这个词,不知道透明玻璃竟然对鸟儿有这么大的杀伤力。鸟类会误把玻璃上反射出的植被、景观或天空的倒影当作真实的存在,想要穿过透明的玻璃到达另一侧,因而发生撞击,撞击前的高速飞行会导致它们猛烈撞击障碍物后重伤乃至死亡。
上海中学国际部立即在新大楼的装修上引入了类似设计,引导孩子们去观察这些贴纸,并参加上海植物园组织的自然教育活动,掌握观察记录和保护鸟类的一些基本知识。“孩子们会将防鸟撞的知识带回家、社区,在玻璃上用颜料画图。”姚昇华表示,这种景象很美好,体现了一座生态之城应有的“温度”。
辰山植物园也在园内的休息亭试贴了防鸟撞贴纸,原本透明的玻璃休息亭上多了几行彩色的斑点图案和鸟类剪影,还在附近放置了宣传防止鸟撞的科普牌,以便游客更好地了解鸟撞原因和预防措施。
上海中学国际部新大楼局部。
上海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 陈玺撼摄
辰山植物园休息亭贴了防鸟撞贴纸。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的防鸟撞科普直接写在玻璃墙上,一举两得。
有研究显示,美国每年多达3.65亿只鸟类会因为撞向玻璃而死亡。我国缺乏相关的研究数据,但鸟撞事件时有发生。
“鸟撞问题并非危言耸听,需要引起更多人的了解和关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速莹滢介绍了今年刚结束的山水长三角春季鸟撞调查结果,今年4月1日至5月19日,409位志愿者记录了7361条鸟撞观测数据,其中98条记录显示鸟类受伤或死亡。最容易发生鸟撞的鸟类有灰背鸫、白头鹎、珠颈斑鸠和乌鸫,其他受害的鸟类包括暗绿绣眼鸟、红喉歌鸲、白眉鹀、红尾歌鸲、白腰文鸟、蓝歌鸲、山斑鸠、白鹡鸰、树麻雀、普通翠鸟、灰头鹀、白腹蓝鹟、冕柳莺、棕头鸦雀等。
从容易发生鸟撞事件的建筑场所来看,57个发生鸟撞的建筑中,有33个为教学楼建筑,其余基本为办公楼。调查团队发现,98条鸟撞记录中,有44%的撞击点周边植被以灌木为首,22%以树木为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周边绿化对撞击点“伪装”能力的增强作用,如果撞击点是透明玻璃材质,反射周边绿化,更容易误导鸟类,加大鸟撞概率。
速莹滢介绍,过去两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上海帮助6个单位增设了鸟撞预防措施(玻璃贴膜),包括湿地公园、中学校园、植物园、办公楼、高校教学楼等,也动员学校师生积极参与定期开展的鸟撞调查,今年春季的调查吸引了3所高校的学生社团,以及建平中学、上海市第三女子初级中学的师生。
其实,鸟撞预防措施“门槛”并不高。上海野生动物保护部门专家表示,预防鸟撞的行动成本其实很低,比如用常见的颜料在玻璃上作画,很适合以家庭为单位推广。
有研究显示,只要主动拉上窗帘或百叶窗,通过遮蔽来让玻璃的透明度大幅下降,就能有不错的预防鸟撞效果。
如果想采光、美化玻璃和预防鸟撞三不误,可以通过任何形式,让每块玻璃每个透明区域的面积尽量不超过25平方厘米即可,多数鸟儿会察觉出问题,自行绕道。
想“偷懒”的话,还可以购买便宜的磨砂玻璃贴纸,贴在透明的玻璃上即可。
今年3月撞上居民楼玻璃墙晕倒的凤头鹰。
总有一款适合的防鸟撞措施。 图表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胡歌的闺女就用了最朴实的方法,用手指沾颜料摁在玻璃上,已经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鸟撞效果。
居民在窗户上布置的“白点阵”,预防鸟撞。 来源:小红书网友“好好吃饭会变聪明么”
上观新闻·解放日报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陈玺撼
微信编辑:安通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