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不会无缘无故得糖尿病,医生坦言:糖尿病患者多与5个误区有关

0
分享至

见过无数人因为糖尿病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有人眼底出血,有人脚趾坏死,有人突然晕倒送进了ICU。



他们中有退休的教师,有刚升职的白领,也有平日看起来很健康的年轻人。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糖尿病其实不是突然“冒出来”的。

有位患者这样问我:“医生,我平常也不爱吃糖,怎么就得了糖尿病?”他眼里满是困惑。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紧——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误解,而是很多人对糖尿病的认知盲区。糖尿病的出现,往往是过去很多年生活方式的“账单”,悄悄积累,突然爆发。

很多人直到确诊那一刻,才开始回忆自己过往的饮食、作息、压力,才慢慢意识到,原来一切早有迹象。我们不能总在问题出现后才去追溯原因,而应该提前理解哪些行为容易误入歧途。



从医学角度来说,糖尿病的发生确实有遗传背景,但这只是一个“底子”。真正点燃这根导火索的,是日复一日的生活选择。而这当中,“5大误区”是最容易让人掉进陷阱的地方

第一个误区,是长久忽视“隐藏的糖”。很多人觉得自己不爱吃甜食就很安全,实际上,真正危险的不是糖果,而是那些你以为“健康”的饮品和食物。

比如早餐一杯果汁、下午一罐酸奶、晚上半碗米饭,都可能在不经意间提高你的血糖。这些“隐形糖分”,就像是披着羊皮的狼,悄悄侵蚀着你的代谢系统。



第二个误区,是“胖才会得糖尿病”的成见。确实,肥胖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但这并不意味着瘦子就没事。

在临床上,我见过不少体型正常、甚至偏瘦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会中招”,但问题在于,内脏脂肪才是更大的杀手。即使体重正常,如果肝脏、胰腺周围的脂肪积聚过多,胰岛细胞也会受损。

这种“看不见的肥胖”往往更容易被忽视。

第三个误区,是长期缺乏规律作息和运动。白天忙碌,晚上熬夜追剧、加班,运动时间一压再压。久而久之,身体就像一台没保养的机器,该休息时不休息,该启动时不动弹,慢慢地代谢系统开始“罢工”。



血糖的稳定,其实和睡眠有很大关系。睡不好,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会下降,哪怕你吃得不多,也容易血糖飙升。运动更是关键,它像是一个“调节阀”,能帮你及时调整血糖和脂肪的使用路径。

第四个误区,是过度依赖“体检正常”的假象。很多人觉得只要血糖没超标就高枕无忧,但他们不知道,糖尿病不是突然跨过那条线才算开始,而是在“临界值”徘徊的几年里,身体早已悄悄发生改变。

“糖耐量受损”其实就是糖尿病前期的警告,但太多人把它当成“还没事”。



我遇到一个50岁的男性患者,体检报告显示空腹血糖还在正常范围,但餐后血糖已经明显升高。他本来不以为意,直到某天早晨突然视力模糊,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这个时候,胰岛功能已难以逆转。

第五个误区,也是最常见的,就是“情绪和压力被忽视”。情绪的波动、压力的积压,会直接影响激素水平,进而扰乱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每当我们处于焦虑、愤怒、紧张状态,身体就会分泌更多的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它们会让血糖“自作主张”地升高,不受控制。



我曾接诊过一位银行职员,平时生活规律,饮食也健康,但因为工作压力大、长期焦虑,突然查出了糖尿病。他自己也难以置信,但这正是“情绪型糖尿病”的典型表现。

情绪和代谢之间的联系,比我们想象中要紧密得多。

从医生角度看,糖尿病不只是一个“血糖高”的问题,它是一个全身系统性的问题。它改变的不只是身体指标,更是整个人的生活状态。它让你开始害怕每一餐的选择、每一次体检结果,甚至影响到你的社交和情绪。



一个真实的场景是:糖尿病患者朋友聚会时,不敢多吃几口蛋糕;家里做饭时,总要单独准备一份“低糖版”;别人熬夜打游戏,他只能早早休息,生怕第二天血糖失控。

这种“不自由的生活”,并不是糖尿病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它的无知和忽视造成的。

预防糖尿病,从来都不是“某一天做出改变”,而是每一天做出选择。

比如用走路代替电梯,用清蒸代替油炸,用主动沟通代替情绪压抑。你不需要一下子变成健康达人,但你要知道,每一个小的改变,都是在为未来“续命”。



很多人会问我:“医生,我现在三十多岁,不胖,也没啥不适,是不是可以不用太担心?”我通常不会直接回答,而是请他回忆一下:每天的晚餐习惯?每周的运动频率?最近一次感到真正放松是什么时候?

糖尿病不是突然来的,它是你生活方式的“镜子”。

它反映出的,是你如何面对自己的身体,是你是否愿意为自己负责的态度。不是每个人都会得糖尿病,但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环节上踩进误区。

我们也不该把糖尿病污名化,它不是惩罚,而是提醒。



它提醒我们不要再熬夜到凌晨两点,不要再用奶茶安慰疲惫的心灵,也不要再用“我还年轻”来安慰自己的懒惰。健康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选择。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糖尿病,那就更应该珍惜这份“尚未发生的自由”。

如果你已经确诊,也请不要自责,因为现在的一切,都还有改变的可能。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只要你愿意为它创造条件,它就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在我的门诊记录里,有一位60岁的退休职工,因为改变了饮食结构和作息方式,血糖逐步稳定,甚至医生都感到惊讶。他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得:“我也想活得像个人,而不是像个病人。”



这句话说出了无数患者的心声。

糖尿病不是命运的终点,它是一个分岔路口。你可以继续无视它,让它越来越严重;也可以从现在开始,认真面对它,让生活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

别等到身体发出警告,才开始后悔。

别等到血糖飙升,才开始改变。

糖尿病不会无缘无故找上你,每一个看似偶然的诊断,其实都是多年生活方式的积累。当你真正理解这件事的那一刻,才是你和健康之间最重要的一次握手。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薛凯琪的黑人朋友!

薛凯琪的黑人朋友!

八卦疯叔
2025-07-11 09:30:02
5年长出一个日本,这就是中国力量!

5年长出一个日本,这就是中国力量!

华商韬略
2025-07-11 21:47:50
家里真的不能没有妈妈!看完网友分享,笑的肚疼,爸爸带娃太离谱了

家里真的不能没有妈妈!看完网友分享,笑的肚疼,爸爸带娃太离谱了

墙头草
2025-07-11 09:00:33
未获批准!2024年广东男子带剪刀上无人岛,挖“海岛盆景”被批捕

未获批准!2024年广东男子带剪刀上无人岛,挖“海岛盆景”被批捕

万象硬核本尊
2025-07-11 22:10:59
原来早已不是中国籍?事业巅峰远赴美国,被老外“玩腻”晚年回国

原来早已不是中国籍?事业巅峰远赴美国,被老外“玩腻”晚年回国

暮云晨记
2025-07-10 10:28:45
这价格不贵,续约伊森可参考醍醐锋线铁闸,5年1亿美元或已是极限

这价格不贵,续约伊森可参考醍醐锋线铁闸,5年1亿美元或已是极限

拾叁懂球
2025-07-12 02:28:07
美国抛橄榄枝,中越边境突然关闭,越南南方开始慌了

美国抛橄榄枝,中越边境突然关闭,越南南方开始慌了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07-11 12:38:01
最近上海二次元浓度比氧气还高,凌晨上海这里“可能有一亿人”没开玩笑!

最近上海二次元浓度比氧气还高,凌晨上海这里“可能有一亿人”没开玩笑!

脊梁in上海
2025-07-11 18:16:55
没想到,“销声匿迹”11年,与丈夫相约丁克的宋祖英已成人生赢家

没想到,“销声匿迹”11年,与丈夫相约丁克的宋祖英已成人生赢家

启娱说
2025-07-09 16:48:44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隋鹏飞被查

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原司长隋鹏飞被查

新京报
2025-07-11 17:23:27
北京‘老破小’破局加速:原拆原建且腾退加快!

北京‘老破小’破局加速:原拆原建且腾退加快!

阿离家居
2025-07-11 15:46:38
期待杨瀚森首秀,CCTV5明日将直播开拓者vs勇士夏季联赛

期待杨瀚森首秀,CCTV5明日将直播开拓者vs勇士夏季联赛

懂球帝
2025-07-11 16:01:29
无语!杨少华追悼会上,4个儿子坐一起抽烟,别人反而鞠躬还礼!

无语!杨少华追悼会上,4个儿子坐一起抽烟,别人反而鞠躬还礼!

小咪侃娱圈
2025-07-11 10:35:40
广东报价1米93后卫,北控首笔引援敲定,辽篮核心续约+博物馆开工

广东报价1米93后卫,北控首笔引援敲定,辽篮核心续约+博物馆开工

懂球社
2025-07-11 00:42:08
注意!8月起,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重算补发,这3个数据直接定金额

注意!8月起,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重算补发,这3个数据直接定金额

八斗小先生
2025-07-11 11:29:42
赵本山悼念杨少华,与徒弟一起送花篮却惹巨大争议

赵本山悼念杨少华,与徒弟一起送花篮却惹巨大争议

振华观史
2025-07-11 13:52:40
美国宣布对乌23亿美元新军援,阿塞拜疆雇佣兵进入乌克兰对俄作战

美国宣布对乌23亿美元新军援,阿塞拜疆雇佣兵进入乌克兰对俄作战

史政先锋
2025-07-07 13:32:23
解放后,杨开慧的母亲泪流满面:润之成功了,我终于等到这天了!

解放后,杨开慧的母亲泪流满面:润之成功了,我终于等到这天了!

蛋糕不高
2025-07-10 22:29:59
告诉爸妈别舍不得开空调!研究发现:温度适当调低,能产生抑癌效果!

告诉爸妈别舍不得开空调!研究发现:温度适当调低,能产生抑癌效果!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2025-07-10 07:35:42
明天还有大到暴雨!下周冲37度

明天还有大到暴雨!下周冲37度

上海黄浦
2025-07-11 18:55:50
2025-07-12 03:28:49
兴史兴谈 incentive-icons
兴史兴谈
每日分享近代史事
561文章数 1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头条要闻

王毅会见鲁比奥后 鲁比奥就"中美领导人会面"表态

头条要闻

王毅会见鲁比奥后 鲁比奥就"中美领导人会面"表态

体育要闻

从无畏金兰到薪火相传,中国女篮新的花期来了

娱乐要闻

新闻联播镜头下的宋佳面相变了

财经要闻

管涛:百年美元信用将崩塌?

科技要闻

稚晖君神操作 宇树痛失"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汽车要闻

最便宜满血版华为智驾和鸿蒙座舱 岚图FREE+闭眼冲

态度原创

手机
本地
数码
旅游
公开课

手机要闻

粉色换紫色,苹果 iPhone 17/17 Air 共 9 款配色曝光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枫叶之都的22℃清凉秘境

数码要闻

BW 2025现场直击 | 铭瑄首秀引爆次元狂欢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