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北上广中产娃,患上了一种“绝症”

0
分享至

  

  最近「童年富裕症」一词,传播度很高。

  它特指的是生活在物质条件丰富环境中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却逐渐失去了感知幸福的能力,没有人生目标,深陷无意义感中,抗挫能力也低,动不动就想躺平。

  为什么「童年富裕症」会刷屏?

  或许是因为它精准击中了如今北上广精英家庭的痛处。

  正如一些大湾区妈妈含泪吐槽:

  “我们费尽心血为孩子铺好了通往光明未来的路,他们连抬脚走一步的愿力都没有,甚至根本不屑一顾。”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湾妈看世界(ID:greatbaymom)

  01

  被「富养」的孩子,

  正在走向堕落

  童年富裕症并非一个新词,早在1908年就出现在了社会学研究领域。

  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教授Suniya S Luthar及其团队还花了20多年专门研究富裕儿童。

  他们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东海岸陆续收集了三批高收入社区的青少年数据。

  

  第一批是264名来自郊区高中10年级的学生,大多是白人白领家庭孩子。

  Suniya S Luthar及其团队每年跟踪调查这批学生,在高二时,将他们与在市中心一所学校就读的224名来自少数族裔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家庭的10年级学生进行对比。

  第二批是来自另一个高收入城镇的302名六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

  第三批研究的对象是314名6年级学生。

  这是研究人员从第二批相同高收入社区中招募的学生,并对这些学生进行年度随访,一直持续到高中,然后与市中心学校就读的6至8年级300名学生对比。

  经过调查、统计、分析后,研究人员发现:

  这些受过良好教育、高收入、白人双亲家庭的孩子饮酒、吸烟和吸毒的比例高于低收入青少年,也更容易抑郁、焦虑,长期存在心理困扰和不良行为。

  此类问题并非仅限于东海岸或郊区学校。

  Suniya S Luthar及其团队又去研究了美国西北地区大城市和富裕社区的私立学校,他们同样发现中上阶层的孩子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还有割腕等自残行为。

  他们好奇背后的原因,又花了很长时间研究,结果所有的证据都指向了两大根源:

  第一个是对高成就的追求;

  这些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期望在学校、各种课外活动以及社交生活中都表现出色。

  追求卓越让富裕青少年每天安排满满当当,面临着巨大的取得好成绩、考入名牌大学的压力。

  在这种长期的父母高期待、高压环境中,他们常常会因为一次偶然间或是小小的“失败”而产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再加上因为经济条件好,购买毒品等东西轻而易举,于是便走上吸毒之路。

  

  第二个是物质和情感上的隔离。

  这些富裕家庭的孩子想要什么物质东西都能得到满足,唯独缺少父母情感链接。

  即便父母发现了孩子存在心理问题,通常愿意让孩子接受心理治疗或是药物治疗,但多数不去深究,不会真正去探知孩子内心的渴望和解决真正的问题。

  这些孩子看似物质富裕,生活条件是低收入家庭孩子一辈子可能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但精神极度贫瘠,甚至不如低收入家庭孩子。

  02

  中产娃陷入

  「童年富裕症」的困境

  哥大教授Suniya S Luthar和他团队的这份研究的对象虽然是特权阶层的孩子,但揭露出来的问题以及原因,无时无刻不在现如今的中产家庭上演着。

  越来越多的中产娃正在经历着「童年富裕症」。

  他们和哥大教授Suniya S Luthar研究中的富裕儿童一样,从小就在物质层面得到了富养。

  尤其如今许多孩子是家中独子,爱子心切的中产父母恨不得将天上的星星都摘下来送给他们。

  这些孩子衣食住行、教育体验的都是高配。

  各种名牌,最新的电子产品,每年都有详细计划的国外旅行,从小无需费力就能享受美好生活,外界也很少有新奇的事物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有的3岁学冰球、马术,10岁办画展或是摄影展,小初高就是各大舞台上的风光人物,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中产家庭的孩子普遍在18岁前就被父母一手包办的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包围着,上下学车接车送,衣食无忧的生活早早尝到了「巅峰时刻」。

  

  即便是普通中产家庭,历经资源匮乏和物质贫乏时代的他们,总想要把自己当初缺失的部分通过代际的方式弥补到孩子身上。

  希望他们不要重走自己的路,或是希望孩子能继续实现阶层跨越。

  于是想尽一切办法,给予孩子最好的。

  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别的孩子有的,绝不让自己的孩子有所缺失;只要是能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技能等,投资起来不计数字。

  比如某社交平台上有一位孩子讲述自己作为一个中产娃,光是申请上剑桥,就花了一百多万,而她小初都在公立校就读,高中才转轨到国际部。

  小学兴趣班加起来支出20万左右,初中参加大大小小的竞赛以及绘画班、新加坡和英国的夏令营,花费也超过了10万元。

  高中学费、生活费和杂费一年大概30万左右,后续的国际课程补习、找申请顾问写文书和面试辅导等,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而这只是普通中产孩子,如果从小就在国际学校就读,从规划到申请上名校,花费跟一套好地价的房相当。

  但早早就拥有最好的生活、最优质的教育,过早体验到巅峰时刻的中产娃,真的就能如父母期待的那样走上幸福且成功的道路吗?

  毫不费力站在山顶,手捧奖杯,或许可以在一瞬间感到欣喜若狂,但这种感觉转瞬即逝,留下来更多的会是一种孤独的空虚。

  这就跟游戏开挂之后,你拥有无限的金钱和无限的血条,上天遁地,刚开始玩的时候很刺激、很有满足感,但过不了多久就会觉得没有意思。

  实际上,越来越多中产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频现就是这种过早「巅峰时刻」带来的后遗症。

  一路走来,没有路障,没有一波三折,各种选择任凭自我喜好来决定,所有东西唾手可得。

  一切都来的太过容易,反而觉得人生没有任何意思,缺乏动力与干劲

  一旦孩子在小小年纪就思考起人生高度的问题,往往会陷入虚无感里,现在抑郁,甚至轻生的孩子多半是对人生无憾、人生无望、人生无趣后的自我摆脱。

  

  十几岁的年纪原本应该对人生充满着期待,但现在很多中产家庭孩子对人生的期待都是父母强加的。

  因为整个社会都极度焦虑和内卷,尤其是害怕阶层滑落的中产,为孩子高昂的教育和兴趣爱好买单,无非是想要在这场军备竞赛中,赢在起跑线,最终胜出。

  孩子能好好学习,努力考上名校,毕业后进入大厂名企,拿着高薪,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父母也好似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任务。

  但高期待父母以为用钱就砸出来的幸福生活,在这群富养的中产娃眼中是一种「无限死循环」。

  中产家长的确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体验,但他们以物质代替情感,来试图化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忽视了孩子需求。

  父母一手规划的人生是孩子想要的吗?孩子真正想要什么?孩子真正擅长什么?他们真实的兴趣在哪里?

  很少有父母会关心这些,只要孩子在奔跑,就以为孩子没问题,但很可能他们已经“病入膏肓”。

  

  03

  被富养的中产娃,

  成了城市蹲族

  包办富养的中产娃,因为长期缺乏内驱力,陷入迷茫与痛苦中,长大后就成了「城市蹲族」。

  与普通的啃老族不同的是,城市蹲族专指来自中产阶层的年轻人。

  他们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家庭条件不错,一出生就拿了一张好牌,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

  但长大后他们并没有按照父母的剧本走上期待的道路,而是待在家里或是出租屋里,靠着低欲望、网上冲浪的活法,成了一名城市“蹲族”。

  北上广是城市蹲族的聚集地,如今已经蔓延至了二三线城市。

  城市蹲族并非100%放弃了自我,甘愿堕落,他们多数是以蹲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看似获得了自由、做回了自己,实际上内心无比惶恐,他们也都希望有一天能以“站”的方式出现,找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很多专家指出,城市蹲族与从小的高压生活、大学内卷及工作后当螺丝钉等有巨大的关联。

  首先,过度保护的他们找不到方向。

  这些富养的孩子在父母的照顾下衣食无忧,享受着无尽的教育资源,但也处于高压环境中,身体疲惫不堪,生命力也消失殆尽。

  活在父母规划中苟延残喘的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失去父母的严格管控与赋予的生存价值。

  拥有虚假安全感的他们,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找不到方向和人生的意义。

  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学术环境里,被剥夺了面对困难和失败机会。

  出了社会,社交无能力,也不愿跟人产生链接,缺乏面对现实挑战和失败的勇气和韧性,更对现实世界无兴趣。

  积攒压力已久的他们干脆蹲了下去,去在虚拟社会中找寻价值和安慰。

  

  其次,学历贬值,现实落差感大。

  本以为在父母的规划下上了大学就是人生的终点,但上了好大学,还得找到好工作。

  全民内卷的时代,学历严重贬值,花费三四百万的名校海归回来月薪不过万,甚至找不到工作。

  读了十几年书,一路狂奔,也没法延续父母那一代人的轨迹,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巨大的落差感与羞耻感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与否定中,进而果断蹲下来退回到自己的小世界中疗伤。

  

  最后,无意义的职场生活。

  小时候上学996,长大后上班依然是996。

  内卷在职场加剧,加班等畸形文化盛行,社会规训四处蔓延,无休止的重复劳作让他们产生了职业倦怠感。

  自由和尊严的践踏,让他们宁愿“自暴自弃”。

  

  城市蹲族好在,这批富养长大的中产娃能大胆承认自己是985/藤校废物,勇敢躺平。

  但最近全国各地突然冒出来的「假装上班族」就让人不免有些心酸,活在高期待中的孩子又患上了休息羞耻症。

  多个社交平台上出现了这样的招聘文案:

如果你没有工作或是失业了,想瞒住家人,可以来这里假装上班,“假装上班公司”提供工位,假装布置任务,有电脑空调,还能体验加班通宵,一天收费四五十元,早10晚5不打卡...

  付费上班,给老板发工资,能够支持这些人去假装上班的恐怕都是家里有经济条件的人。

  

  富养的中产娃,在假装努力中压抑着自己长大,又在假装上班中瞒着父母度日如年,多么魔幻的剧情啊。

  富足的童年,换来了脆弱的成年,这是谁都不想看到的人生规划路。

  04

  终结童年富裕症,

  真实是解药

  物质堆砌的优质资源成了软性的枷锁,避免孩子受苦,然而孩子无时无刻不再痛苦中度过。

  原本以为给到孩子最好的,就能让他们直面未来的风雨,结果是他们连直面未来的勇气都没有,一次失败都有可能让他们的世界坍塌。

  当童年富裕症、城市蹲族、假装上班族等层出不穷的负面流行词将笔触对准中产家庭,或许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时刻到了。

  “童年富裕症”的解药可能就是:真实

  直面孩子的真实需求。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物质的滋养,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支持、自主权、自我的成就感和归属感,这是孩子走得更远更长久的根基。

  放下焦虑,打开心门,倾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和需求,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一味投喂,控制性灌输。

  

  在真实情境中找寻意义。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很早就提出了“空心病”一词。

  它指的是一群看似优秀、拥有良好物质条件的孩子,却内心空虚、迷茫,这和童年富裕症有着相同的迹象。

  两者的背后都不是物质匮乏,而是价值体系的崩溃。

  孩子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找不到真正的热爱和动力,这是教育过度功利化和保护划的必然结果。

  想要治愈,必须让孩子回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思考、成长,而不是活在别人设定的剧本里,成为一个被动者。

  例如带着孩子参加志愿者服务,或是假期自我制定计划决定一家人去哪里玩耍,父母提供资源和金钱,孩子自己安排衣食住行或是学业等。

  父母学会放手,不是不保护、不关心、不指导,而是不剥夺他们的体验,让孩子适当面对困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找到内驱力。

  真正的富养,不是一直给,而是让孩子练习自我争取和探索。

  

  童年富裕症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时代的困境。

  当物质生活富足,如何喂养精神世界,是新时代父母都要去完成的育儿命题。

  本文授权转载自“湾妈看世界”,大湾区最优质的教育号,精英家长都在这里。

  多说一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以色列和伊朗相隔1000多公里,并无领土争端,为何以色列要揍伊朗

以色列和伊朗相隔1000多公里,并无领土争端,为何以色列要揍伊朗

行走的知识库
2025-06-14 07:48:23
杭州西站“云门”设计引发争议,一睹实景图

杭州西站“云门”设计引发争议,一睹实景图

GA环球建筑
2025-06-18 22:36:17
风尘味道的 王鸥

风尘味道的 王鸥

情感大头说说
2025-06-05 14:01:00
澳洲少年围殴中国退役女兵遭反杀,抓头发扇巴掌,围观路人引热议

澳洲少年围殴中国退役女兵遭反杀,抓头发扇巴掌,围观路人引热议

南宗历史
2025-06-18 12:36:11
山东威海一小区建成11年却无法入住,业主:只剩下水电气没通

山东威海一小区建成11年却无法入住,业主:只剩下水电气没通

极目新闻
2025-06-18 22:23:46
相互不接壤,以色列为什么一定要揍伊朗?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

相互不接壤,以色列为什么一定要揍伊朗?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

boss外传
2025-06-17 15:20:03
印度神童阿南德最新发言说2026:巨龙彻底苏醒,星辰散为一地黄沙

印度神童阿南德最新发言说2026:巨龙彻底苏醒,星辰散为一地黄沙

风月观主
2025-06-18 11:25:01
参观天安门、逛王府井&吃铜锅,文班亚马继续在北京游玩

参观天安门、逛王府井&吃铜锅,文班亚马继续在北京游玩

懂球帝
2025-06-19 11:12:14
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此文堪称经典

你靠什么在单位立足?此文堪称经典

尚曦读史
2025-06-18 11:41:22
刘冬顺,已任水利部党组成员

刘冬顺,已任水利部党组成员

新京报
2025-06-19 11:40:36
父亲肺癌去世一月,他也查出问题,如今名利成浮云,不恋爱不结婚

父亲肺癌去世一月,他也查出问题,如今名利成浮云,不恋爱不结婚

塞外书语
2025-06-18 10:15:48
苏超解说员何涛被骂惨了:吃着苏超饭还砸苏超碗,忘记自己是谁了

苏超解说员何涛被骂惨了:吃着苏超饭还砸苏超碗,忘记自己是谁了

星河也灿烂
2025-06-19 12:10:47
RNG电竞俱乐部姚金成等被执行1.6亿

RNG电竞俱乐部姚金成等被执行1.6亿

极目新闻
2025-06-19 11:33:34
中国寄生虫最多的5种食物,很多人还特爱吃,建议大家尽量少吃

中国寄生虫最多的5种食物,很多人还特爱吃,建议大家尽量少吃

农夫也疯狂
2025-06-18 11:11:47
巴列维最后的岁月,被5个国家驱赶羞辱,最后只有好兄弟敢收留

巴列维最后的岁月,被5个国家驱赶羞辱,最后只有好兄弟敢收留

顾史
2025-05-31 23:26:44
山西大妈在NBA奋斗30年,身高1米53却每5分钟赚5000美元

山西大妈在NBA奋斗30年,身高1米53却每5分钟赚5000美元

归史
2025-06-12 16:06:42
“没有他们仨,就没有这场招聘吧?”这家国企的录取名单太扎眼

“没有他们仨,就没有这场招聘吧?”这家国企的录取名单太扎眼

知晓科普
2025-06-17 16:51:39
血型决定寿命长短?60万人研究发现:A型血65岁前或更易中风

血型决定寿命长短?60万人研究发现:A型血65岁前或更易中风

震洋健康
2025-06-17 17:10:03
李璇谈成都蓉城:身在其中不应罔顾俱乐部利益而为所欲为

李璇谈成都蓉城:身在其中不应罔顾俱乐部利益而为所欲为

懂球帝
2025-06-19 15:05:47
表现不佳,皇马球迷要求主教练阿隆索弃用一名球员

表现不佳,皇马球迷要求主教练阿隆索弃用一名球员

星耀国际足坛
2025-06-19 11:38:17
2025-06-19 15:43:00
留学生日报
留学生日报
世界名校留学生们的根据地,留学生家长们的教育内参,200万中国青年长期订阅的优质读物。
271文章数 5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孩子想长高 晚上不要吃太饱!医生:建议晚上5点到7点之间吃饭,睡前吃太多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

头条要闻

继张家界后湖南又有溶洞被拍到垃圾堆积如山 当地回应

头条要闻

继张家界后湖南又有溶洞被拍到垃圾堆积如山 当地回应

体育要闻

湖人卖球队细节 简短通知东契奇未告知詹姆斯

娱乐要闻

61岁刘欢晚年生活:父母离世女儿未婚

财经要闻

泡泡玛特的资本游戏!谁是最后的接盘侠?

科技要闻

罗永浩数字人爆火,可怕的不是5500万GMV

汽车要闻

5.99万起/空间大续航长 纯电小车凯翼拾月Mate上市

态度原创

教育
房产
数码
亲子
游戏

教育要闻

小学几何竞赛题:难倒初中生的一道求面积题

房产要闻

预定爆款!江东CBD+海中,海口这一国企大盘,即将引爆市场!

数码要闻

TrendForce:2025 年一季度企业级固态硬盘平均售价下滑近 20%

亲子要闻

四个办法爱上阅读,家长必看

不蹭热度! 《鬼武者:剑之道》导演表示并非“类魂”也并非“开放世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