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在微博透露,小米自主研发的玄戒O1旗舰芯片已经大规模量产,将搭载到高端手机和超高端平板上。
关于该芯片的“自研”,在网上引起不少质疑,甚至有人恶毒地将其和“汉芯”造假关联。
我是 相信该芯片是小米自主研发设计的,因为在芯片的设计方面,我国与领先者的差距已经很小了,芯片的瓶颈在制造和封装测试。曾经OPPO旗下的哲库也是要研发手机芯片。现在研发团队的技术更加成熟,国内也有多个团队具备了3nm芯片的设计能力。小米的魄力在于下决心巨资投入芯片的设计研发,投巨资流片,而且敢于将其用于即将发布的高端手机和平板上。
不过,我建议小米在使用“全自研”时要慎重。去年年初,小米汽车称,全栈自研压铸设备集群。这个自研就有点水。生产线要保持节拍,通常需要大量的非标设备。这些设备大都由技术人员自主设计,但离不开其他企业或机构的专利、技术和核心部件的支持,例如压铸机。
同样宣传出现在小米昌平手机工厂。
我不怀疑小米手机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但觉得这么说设备和软件的自研率并不合适(上图下方的宣传图放大)。
我去过中兴通讯、荣耀的手机工厂,也参观过联想的自动化工厂,中兴通讯、联想不仅自己用,还对外输出全套的自动化生产线,两家都提独立自主,但很少谈“自研率”。
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现在的产业分工非常细,一个先进的工厂,需要用到多家公司的核心技术,这些公司包括国内和境外的企业,“独立自主可控”,非常重要,但不是要全盘“独立研发”。
近几年,小米研发投入大幅增加,自主研发了不少领先技术,这些大力宣传“自主研发”没错。但将“自主研发”泛化,将一些合作研发甚至基于他人核心技术的定制化改造,都说成自主研发,并不合适,而且会影响到真正自主研发部分的声誉。
附:几个公司2024年的研发投入(摘自各公司年度报告):
华为:研发投入1797亿元,约占全年收入的20.8%。
中兴通讯:研发投入24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9.81%.
小米集团:研发投入241亿元,占营业收入6.59%。
美的:研发投入240亿元,占营业收入3.99%。
格力电器:研发投入71亿元,占营业收入3.7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