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不需要你的怜悯!"
李奶奶颤抖着手将儿子送来的保温饭盒推开,
"当初你们都支持我离婚,现在又来假装关心?"
夜已深,她独自坐在窗前,望着对面那个熟悉的身影,泪水模糊了视线。
![]()
01
老旧小区的树影在初秋的风中摇曳,李桂华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年80岁的她,脸上的皱纹像是刻进了岁月的痕迹,腰也不如从前挺拔,但一双眼睛依然明亮有神。
"桂华,买菜回来啦?一个人拎这么多东西,让儿女帮帮忙不行吗?"小区门口,同住一栋楼的张大妈热情地打招呼。
李桂华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他们都忙,我自己能行。"
"这都离婚大半年了,你家那位也不闻不问,真是绝情啊!"
张大妈压低声音说,眼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五十多年的夫妻,说散就散,图个啥呢?"
李桂华眼神一暗,加快了脚步,"我还有饭要做,先走了。"
回到家,李桂华将买来的蔬菜一样样放进冰箱。两居室的房子不算大,却显得空荡荡的。墙上还挂着她和老伴儿王德明的合影,那是他们金婚时儿女们送的礼物。照片中两人相依而坐,笑容满面。谁能想到,仅仅七年后,这段延续了五十七年的婚姻会走向终点。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打破了屋内的寂静。
"妈,晚上我送饭过来吧,天气转凉了,您别总是自己做。"电话那头是大女儿王丽的声音。
"不用,我自己能行。"李桂华语气平淡。
"妈,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啊?爸这几天气色也不好,您要不要..."
"我累了,先挂了。"不等女儿说完,李桂华就挂断了电话。
离婚的消息在社区传开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是王德明在外有了新欢,也有人说是李桂华无理取闹想折腾老伴儿。更有甚者,连他们的经济问题都开始猜测。
"我听说是为了分房子。"
"老王可能攒了一笔钱不肯拿出来用,老太太一气之下就闹离婚。"
"这把年纪了,离什么婚啊,怪吓人的!"
面对社区里众说纷纭的议论,李桂华始终保持沉默,默默承受着那些或惊讶或探究的目光。
晚饭后,李桂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忽然传来敲门声。打开门,大儿子王强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保温饭盒。
"妈,给您带了点排骨汤,趁热喝点吧。"王强的眼神躲闪着,显得有些不自然。
李桂华没有接过饭盒,"你爸让你来的?"
王强叹了口气,"妈,您和爸这是何必呢?大半辈子都过来了,这会儿何必..."
"我不需要你们可怜我!"
李桂华情绪激动起来,"当初我说要离婚,你们不都同意了吗?现在又来假装关心什么?"
王强脸上闪过一丝尴尬和愧疚,"妈,我们也是被您和爸突然的决定吓着了。谁能想到你们退休这么多年,突然就..."
"够了!"李桂华打断儿子,"我心里有数,不用你们操心。"说完,她关上了门。
房门关上后,李桂华瞬间失去了力气,靠在门上慢慢滑坐到地上。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来,但她迅速擦干,挺直腰板站了起来。这段时间,她必须表现得坚强,不能让任何人看出她的脆弱。
那晚过后,王强和王丽频繁地联系她,轮流前来探望。李桂华明白,儿女们是真心担心她,可她就是无法向他们敞开心扉。孩子们左右为难的处境,她看在眼里,却无法解释。
02
离婚四个月了,李桂华开始慢慢适应独居的生活。
清晨六点,她准时起床,煮一小锅粥,切几片咸菜,简单吃过早饭后到小区的健身角锻炼身体。这是她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只是现在少了并肩而行的伴侣。
![]()
"桂华啊,今天早上我看见你前夫在东门那家药店买药呢,看样子身体不太好啊。”小区健身角里,林阿姨搭话道。
李桂华动作一顿,假装没听见,继续做她的广播体操。
"真是想不通,你们俩以前多恩爱啊!我记得去年重阳节活动,你们还获得了'模范老伴'奖杯呢!这转眼就..."林阿姨继续道。
"林姐,人家的事情咱少管。"一旁的老刘打断道,朝李桂华投来同情的目光。
回到家中,李桂华坐在窗前发呆。对面楼正好是她和王德明曾经共同生活的老房子。透过窗户,她时常能看到王德明的身影。有时他在阳台晾衣服,动作笨拙;有时他坐在窗前看报纸,眉头紧锁。
夜幕降临,李桂华准备睡觉。她把药片整齐地排在床头,倒了杯水,然后躺下。卧室很安静,安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这种时刻最难熬,五十多年来第一次没有人在身边打鼾,没有人需要她半夜起来添被子,没有人在她翻身时轻声问"睡不着吗"。
失眠成了家常便饭。李桂华经常在半夜惊醒,下意识地伸手去摸身边的位置,却只摸到一片冰凉。有时她会悄悄地流泪,但天亮后,她又会戴上刚强的面具,不让任何人看出她的脆弱。
"妈,我看您这样不行,要不搬去跟我们住吧?"二女儿王芳某天来访时提议道。
"不用,我习惯了。再说我这把年纪了,折腾什么。"李桂华拒绝道。
"那您和爸爸..."王芳欲言又止。
李桂华摇摇头,"别提了,都过去了。"
王芳叹了口气,从包里拿出一个小药盒,"这是安神的药,医生说对失眠有帮助。我看您眼圈都黑了,肯定睡不好。"
李桂华接过药盒,心中一暖。虽然儿女们不理解她的决定,但他们的关心是真实的。只是有些事,她无法开口解释。
随着时间推移,独居生活带来的不便越来越明显。一次半夜腹痛,李桂华疼得满头大汗,却不愿意打扰子女。她强撑着自己叫了救护车,在医院待了三天。
"老人家,有什么困难应该跟家人说啊,这么大年纪了,身体要紧。"医生语重心长地说。
李桂华只是点头,没有多言。出院那天,几个子女都来接她,脸上写满了担忧和愧疚。
"妈,我们商量好了,以后轮流来照顾您。"大儿子王强说。
"不用,我没那么娇气。"李桂华固执地摇头,"你们各自有家庭,我一个人挺好的。"
回到家后,李桂华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忽然,她听到楼下有人吵架的声音。凑到窗前一看,是小区里一对中年夫妻在争吵。
"你看看你,整天就知道打麻将,家里的事情一点都不管!"女人尖声指责。
"我挣钱养家还不够吗?你除了花钱还会做什么?"男人反击道。
听着楼下的争吵,李桂华不禁想起自己和王德明年轻时的日子。那时他们也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不休,但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走向离婚。时光荏苒,当年的热血青年已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而那些曾经重要得不得了的争执点,如今回想起来不过是生活的调味剂。
夜深了,李桂华坐在窗前,看着对面楼亮着灯的窗户。她知道,那是王德明的卧室。这个时间,他应该正在看晚间新闻,然后准备睡觉。这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习惯。
![]()
一阵莫名的思念涌上心头,李桂华赶紧收回目光,责备自己的软弱。离婚是她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绝不能动摇。
03
周末下午,李桂华接到小区居委会打来的电话,邀请她参加老年协会组织的秋游活动。
"李奶奶,这次活动王爷爷也报名了,您..."电话那头的小陈欲言又止。
李桂华沉默了一会儿,"我就不去了,身体不太舒服。"
挂断电话,李桂华陷入回忆。她和王德明年轻时是工厂的工人,一个负责机械维修,一个在厂办工作。那是1960年代初,他们通过同事介绍认识,很快坠入爱河,半年后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后生活并不容易。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住在简陋的集体宿舍里,生活拮据却也甜蜜。王德明是个体贴的丈夫,工作再忙也会帮着做家务,从不让李桂华一个人操劳。
记忆中最温暖的画面是每年冬天,王德明都会提前准备好暖水袋,放在被窝里,等她回来时床铺已经暖和了。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了几十年,直到去年冬天。
去年冬天发生了什么?李桂华的思绪被打断,不愿继续回想。
傍晚时分,外面下起了小雨。李桂华站在阳台上,看着雨滴打在树叶上的模样,忽然听到门铃声。
开门一看,是小儿子王明和儿媳小赵站在门口,手里提着大包小包。
"妈,今天我们来陪您吃晚饭!"王明笑着说,"媳妇儿特意买了您爱吃的糖醋排骨的材料,亲自给您做。"
李桂华勉强笑了笑,让他们进门。看着儿媳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她心中五味杂陈。
"妈,我听说爸最近搬家了?"王明小心翼翼地问道。
李桂华手中的茶杯一顿,"搬去哪儿了?"
"就搬到三姐家附近了,说是照顾方便。"
王明观察着母亲的反应,"妈,您和爸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这么多年了,突然就..."
"你爸身体不好吗?"李桂华打断儿子,语气中透着关切却又故作平静。
王明叹了口气,"前段时间查出了心脏问题,不过医生说问题不大,按时吃药就行。"
李桂华点点头,没再说话。
晚饭很丰盛,儿媳妇手艺不错。一家人有说有笑,气氛和睦。临走时,王明欲言又止地看着李桂华,"妈,下周是您八十岁生日,我们想给您办个小型聚会,您看..."
"不用了,这把年纪了,办什么生日。"李桂华摆摆手。
"可是妈..."
"就这样吧,你们有心意就好。"李桂华坚持道。
送走儿子一家,李桂华坐在沙发上,电视里正播放着她和王德明以前最爱看的戏曲节目。这是他们几十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周日晚上一起看戏曲,边看边评论,有时还会跟着哼两句。
![]()
想起这些,李桂华鼻子一酸,赶紧换了台。
夜深了,社区逐渐安静下来。李桂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窗外偶尔传来几声狗叫,远处的马路上偶有车辆驶过的声音。
她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夜晚,王德明发高烧不退,她一夜未眠,守在床前不断地给他换冰毛巾降温。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家里也没有电话,她不敢离开他半步去叫医生,怕他突然有什么状况。天亮后,王德明的烧终于退了,睁开眼第一句话就是心疼地问她:"你一晚上没睡吧?"
那一刻,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想着想着,李桂华不禁落泪。她悄悄起床,从床头柜的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王德明送给她的唯一一件珠宝——一条普通的银项链,那是他们结婚二十周年时,王德明省吃俭用买给她的礼物。
她轻轻抚摸着银链,回忆涌上心头。他们共同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成人,照顾双方父母到生命终点,一起经历国家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段婚姻承载了太多记忆,无论是甜蜜还是苦涩。
"德明,我是不是做错了?"李桂华低声自语,却又很快摇头,"不,我没错。"
第二天早上,李桂华照常去小区活动中心锻炼。远远地,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王德明也在那里。这是离婚后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看到他。
王德明似乎比分开前消瘦了不少,步伐也不如从前稳健。他正和几个老伙伴下象棋,专注的样子和以前一模一样。
李桂华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看了良久,然后悄悄转身离开。
回到家,她突然感到一阵心慌,额头上冒出冷汗。这种情况最近经常发生,但她一直没当回事。
"可能是上了年纪,难免的。"李桂华自我安慰道,吃了片降压药。
下午,邻居刘婶来访,带来了一盒亲手做的枣糕。
"桂华啊,我看你最近气色不太好,多吃点补补。"刘婶关切地说。
李桂华笑笑,"哪有那么娇气,我好得很。"
"对了,我今天在菜市场看见你前夫了,他特意问起你来。"刘婶边倒茶边说。
李桂华手一抖,茶水洒了几滴在桌上。"他...问什么了?"
"问你身体怎么样,生活还习惯吗。我说你挺好的,每天早上还坚持锻炼呢。"刘婶观察着李桂华的反应,"你们这是何必呢?都八十岁的人了,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李桂华抿了抿嘴,没有回答。
刘婶又闲聊了一会儿才离开。送走她后,李桂华站在窗前,望向对面原来的家。那个家,承载了她大半辈子的记忆。
窗外的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李桂华忽然看到王德明的身影出现在对面楼下。他站在那里,仰头望向她所在的窗户,一动不动。
两人隔着一段距离对视,谁也没有动,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良久,王德明转身离去,背影显得异常孤独。
李桂华闭上眼,泪水滑落。她多想冲下楼去,告诉他她有多想念他。可是,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能轻易改变。
夜深了,社区里的灯光一盏盏熄灭。李桂华躺在床上,回忆着那些与王德明共度的时光。五十七年的婚姻,承载了太多回忆,无论甜蜜还是苦涩。
李桂华午夜惊醒,摸索着打开床头灯,拿出藏在枕头下的老照片,指尖颤抖地抚过前夫的面容。电话突然响起,是那个熟悉的号码。
![]()
她犹豫了很久,最终按下接听键。
04
"喂?"李桂华声音颤抖,握紧电话的手微微发抖。
"桂华,是我。"
电话那头传来王德明熟悉的声音,沙哑中带着疲惫,"对不起,这么晚打扰你。"
李桂华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听着,眼泪不受控制地滑落。
"我...我今天去医院复查了。"王德明停顿了一下,声音低沉,"医生说情况不太好。”
李桂华心一紧,"怎么了?"
"心脏问题比之前严重了,医生建议做搭桥手术。"王德明语气平静,仿佛在谈论别人的事情,"手术定在下周三。"
一阵沉默后,王德明继续道:"我知道我们已经离婚了,但...但我想在手术前见你一面,说清楚那件事。毕竟,那是我们离婚的真正原因。"
李桂华闭上眼,往事如潮水般涌来。那个秘密,压在她心头整整三十年,也正是这个秘密,最终摧毁了他们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