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姨家的老黄,退休这几年最怕的不是打麻将输钱,而是每年体检那张单子上多出来的那几个字。去年体检报告一公布,他念叨了三天:“怎么我大便隐血阳性了?是不是肠子出问题了?”
医院一查,果然——肠镜下看到的不是风景,是个不大不小的腺瘤。
医生说,幸好发现得早,处理及时,不然几年后,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
肠癌,已经悄悄爬上了我国常见癌症榜的前排。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新发肠癌病例超过55万,死亡人数突破28万。
而最近,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更是给了我们一个警钟——他们分析了513名死于结直肠癌的患者档案后,发现这些人身上常常有六个“共性”,而这些共性,在我们身边可不罕见。
咱们今天就来掰开揉碎,说说这“六宗罪”。
都怪那张嘴,吃出一身病
说到吃,谁不爱呢?可偏偏,高脂肪、低纤维、红肉吃到撑,就像是给肠道点了一锅毒火锅。《柳叶刀·胃肠病与肝病》杂志有研究指出,每天摄入超过90克红肉的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升高。
你想啊,牛排、香肠、腊肉这些东西,吃的时候香得不行,可它们在肠道里慢慢代谢,产生的亚硝胺和其他致癌物,就像是蹲在肠道门口的“刺客”。
而蔬菜、水果、全谷物这些“清洁工”,如果长期缺席,那肠道的“清扫工程”就会瘫痪。
纤维就像是马桶刷,没它,肠道容易“堵车”,垃圾堆积,癌细胞也就有了“落脚点”。
坐着不动,屁股长草
你别不信,牛津的这项研究还发现,这513人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基本都“不爱动”。
长时间久坐,尤其是每天超过8小时的“沙发土豆式生活”,让人的代谢变慢,肠道蠕动变懒,肠腔内的废物像过期食品一样“积压”,变异几率自然飙升。
想想啊,人体这台机器,本来是要“边走边烧油”的,你非让它一直怠速,时间一久,不出问题才怪。
隔壁王大爷,退休后天天坐家里看电视,一年胖了十五斤,后来查出来肠道息肉,一切,早就有迹可循。
家族的“传家宝”,可别真宝贝
有些人啊,就算吃得清淡、动得勤快,还是“躲不过去”。
为啥?遗传这只“幕后黑手”,可不是你想装作没看见就算了事的。
研究中发现,有家族肠癌史的人,患病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尤其是“林奇综合征”这种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发病年龄更早,有时候三十出头就中招。
张姨的外甥女小雪,刚过三十,天天喝果汁、做瑜伽,可还是查出乙状结肠癌一期。她的爸爸、爷爷都因肠癌去世,医生一看家族史,立马建议她做基因检测。
果然,携带MLH1基因突变。
所以啊,家里有人得过肠癌的,别再装糊涂,该查就查,别等到病情晚期才后悔。
酒精和肠道:一场“灼烧的恋爱”
有些人说:喝点小酒,活血化瘀。
可你知不知道,酒精在肠道里,就像泼上汽油的火?研究显示,长期饮酒者,特别是每天摄入超过30克酒精的人(大约就是2瓶啤酒),肠道黏膜受损严重,免疫屏障塌方,癌变风险直线上升。
更要命的是,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是一类明确的致癌物。它就像是个“化学杀手”,专挑黏膜细胞痛下毒手。长期喝,天天喝,肠子哪受得了?
别说你是“喝酒脸红型”,就安全。
脸红,恰恰说明你乙醛代谢能力弱,致癌风险更高。
拉不出,是一种“沉默的求救”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总觉得自己“便秘是体质”,不当回事,可长期便秘其实是肠道健康亮红灯的信号。
研究中,很多死于肠癌的患者在生前都有超过五年的慢性便秘史。便秘不是病,可它真能要命。因为粪便在肠道里时间一长,就像是垃圾堆在家里一星期,滋生细菌、毒素、炎症反应,一步步催生癌变。
老张家的闺女小敏,三天一次厕所,已经习以为常。直到她发现大便变细、带血丝,才引起重视。检查结果让她吓了一跳——直肠癌早期。
所以说,便秘不是你身体的“个性”,而是求救信号。
年龄,是一把锋利的剪刀
年纪大了,身体这本说明书就开始掉页了。超过50岁的人群,是肠癌的高发人群。
这不是天意,而是细胞在长期复制过程中的“失误”越来越多。
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的统计,我国超过70%的肠癌患者都在50岁以上。
这时候的身体,像是一辆跑了30万公里的老车,零件可能没坏,但发动机早就不灵了。
这时,哪怕你没什么症状,也建议你去做个肠镜。别怕痛,现在的无痛肠镜技术,和睡个觉差不多,查得早,危险就少。
咱们还能做点啥?
你可能想问,那我到底该怎么保护这条“肠命无忧”的路呢?
别怕,我不让你“忌口到绝望”,也不要求你跑步到脱发。
你只需要在生活中多点“肠道的朋友”,少点“肠癌的帮凶”。
吃饭的时候,记得多加点粗粮、绿叶蔬菜、豆类。
每天活动活动,别一直赖在沙发上,“遛弯”也好,“扭秧歌”也罢,肠子只要动起来,就不容易出岔子。
有家族史的,早点查;有不舒服的,别硬抗。
身体是你自己的,不是用来赌的。
说到底,别让“无知”成为肠癌的帮凶
肠癌不是一下子就蹦出来的,它是长年累月和你“耗”出来的。它像个耐心的赌徒,一点点把你推向悬崖。
但你只要早知道、早预防,它就奈你不何。
牛津大学的这513个病例,不是用来吓唬人的,而是给我们敲响的警钟。
因为生活中太多人,都是在“没事”“不怕”“不疼”的借口中,一步步走向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记住一句话:身体的沉默,不代表健康;而你的在意,才是真正的自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