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桂海潮:逐梦星辰大海

0
分享至




大图: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桂海潮安全顺利出舱。 宋超 摄

  日前,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揭晓,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成为30名获奖者之一。

  从云南小镇仰望星空的少年,到向往航天的北航学子,再到心怀宇宙的青年教授,2023年5月,桂海潮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搭乘神舟十六号飞船进驻中国空间站,把科研工作搬到了太空,把梦想书写在星辰大海,点亮了无数青少年摘星揽月的志向。

  今年1月,桂海潮正式回归北航,继续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在实验室里矢志求索,让太空“出差”的宝贵经历再结硕果。同时,作为在队航天员,“坚持训练,时刻准备迎接任务的挑战,争取再作新的贡献”已成为他的日常。

  航天“圆梦人”

  “国家快速发展、中国航天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让我能够选择兴趣、坚持兴趣、挑战不可能,实现了从学航天、干航天,再到飞上天的超越。”回顾一路走来的历程,桂海潮如是说。

  2003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喜讯,在桂海潮心中埋下了一颗航天梦的种子。200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航,学习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入学第二年,桂海潮在校园里见到了两位偶像——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和航天英雄杨利伟。

  “他们就从我眼前走过,我感到载人航天一下子从电视走到了我的眼前。”在北航扎实的本科教育和空天报国情怀的熏陶下,他对航天逐渐从喜欢变成了热爱,一路读完博士以后,成了北航宇航学院的青年教授。

  2018年,我国启动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工作,桂海潮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于2020年成功入选。转椅、超重、失重等航天环境耐力训练,沙漠生存、72小时睡眠剥夺等身心极限考验……经过2年3个月的勤学苦练,通过200余项高难度、高风险科目的训练和考核,2023年,桂海潮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圆满执行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从向往星空的少年成长为亲手触摸星辰的航天人。

  在这次太空“出差”中,桂海潮难忘一次特别的任务——在返回地球的途中,为中国空间站拍摄首张超高清全身照。当时,在返回舱飞到距离空间站上方大概300米的时候,桂海潮按照乘组和地面的提示通过舷窗往后看。“空间站就这么出现在我的眼前,一瞬间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特别美,特别震撼。”提起那一时刻,兴奋、激动、欣喜的情感再次洋溢在桂海潮的言语中。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平稳降落。经过隔离恢复、疗养恢复、恢复观察、备飞训练等阶段,返回地球约一年多后,按照相关规定,作为载荷专家,桂海潮返回学校继续开展本职工作。与此同时,作为在队航天员,他仍保持每周三次的身体训练和每季度一次定期的体质测评考核,每年定期回到航天员中心集训。

  “正是因为到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频次多了,分工的需求多了,才会向社会招募更多不同背景的航天员,我才有机会进入我们国家的空间站,把自己的所学用在载人航天工程实践中,我感到非常幸运、非常幸福。”桂海潮说。

  在“天宫”做实验

  在154天的太空之旅中,桂海潮主要负责空间站的科学实验工作。他与乘组航天员精心操作,与地面科研人员密切协同,共完成了各种科学实验68项,带回来的样品超过25公斤,推动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人体研究等取得了重要进展。从高校教师到载荷专家,他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经验在太空得到了充分发挥。

  入选航天员之前,桂海潮一直深耕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20余项,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多项成绩。例如,针对执行器失效情况下的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传统方法至少需要三台执行器,但桂海潮提出了只用两台执行器就能让卫星在天上任意“翻身”的控制方法,为执行器故障情况下的卫星自救提供了有效手段。此外,他还提出了高品质的航天器运动估计与控制方法,能让卫星在遇到关键器件故障时仍能快速准确地定姿定位,高效精确地驾驶操控。

  “前期的学习和工作基础,给了我扎实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上的准备。”桂海潮介绍,自己在空间站负责的实验项目可谓“千门百类”,跨度也很大,除了本身就比较熟悉的航天器技术外,还要学习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制备、生命科学等关键领域的知识。此外,除了确保每项实验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航天员还要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将青年学者细致观察、深入思考、追求极致的科研素养融入太空操作,桂海潮总结出了有效处理实验操作中天地差异情况的实践经验,确保了实验任务的高效、成功,获取了大量宝贵的科研数据。

  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在桂海潮主持设计的“又见陀螺”实验中,他手持陀螺飘浮在实验舱,依靠陀螺转动产生的陀螺力矩轻松实现了身体的转向。

  “在空间站的姿态控制执行机构中,也应用了类似陀螺的装置,这个实验和空间站姿态调整的原理结合得特别紧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桂海潮的学生、从事航天器动力学控制研究的王世杰充满向往,“在太空中做这个实验,比在地面上做的直观多了,太空确实是一个开展科学实验的好场景。”

  薪火相传育人才

  新学期,北航学生又在课堂和实验室里看到桂老师了。今年,桂海潮给研究生开设了“非线性控制理论”课,也给大一学生上导学课。桂海潮指导的2名硕士生、6名博士生,也迎来了从太空“出差”回来的导师。

  在空间站执行任务,特别是开展科学实验时获得的经验,以及从实践中发现的科学问题,被桂海潮融入教学和科研中。

  “在巡查空间站的外部情况时,我对舱外重要设备受空间碎片影响的情况有了更清楚、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桂海潮返校后,就开始带领团队深入探索空间碎片的探测与防护技术,如识别、规避、防撞、主动清除等。他还注意到灵巧智能机器人对维护高价值在轨空间资产的重要价值,“随着通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具有空间灵巧操作能力的机器人有可能被更快地研发出来,在未来的月面科考、火星探测中都能发挥作用”。

  如今,带着这些观察到的问题,桂海潮正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一起开展科学研究。不久前,他指导学生开展的空间碎片探测清除的科技项目,在沈元学院的“万新杯”大赛中斩获了一等奖。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是北航的校训,也是桂海潮参与载人航天工程实践的切身体会。“要从工程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这样做出来的科研成果才不是空中楼阁。”他常鼓励学生要多参与工程实践,从实践中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航天员中心刻苦训练的经历,也让他体会到长期规划与坚持的效果,并建议学生们养成好的作息和锻炼习惯,“做好学习计划和工作规划”。

  现在,桂海潮还多了一项日常活动——为全国大中小学生作宣讲。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说,只要时间允许,自己非常愿意“多做这样的工作”,激发年轻学子的科学探索热情,让航天精神薪火相传,“看到台下孩子们眼中闪着光,会觉得特别感动”。

  面对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提到自己收获的诸多关注和荣誉,桂海潮说:“载人航天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我的进步和一点儿成绩,背后是许多人的帮助和托举。这份荣誉属于空天报国的北航人,属于拼搏超越的中国航天人。”

  如今,除了继续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多作贡献外,桂海潮还“时刻准备着再上一次太空,再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0日 第03版

作者:通讯员 史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伊朗人为什么不爱国了?

伊朗人为什么不爱国了?

小院之观
2025-06-19 05:30:03
全球只剩一架!最快战轰“女武神”可携14枚核弹,造价顶3艘航母

全球只剩一架!最快战轰“女武神”可携14枚核弹,造价顶3艘航母

喵与汪的迷彩世界
2025-06-24 11:03:31
❓Shams:独行侠只向欧文提供了年薪低于4000万美元的合同

❓Shams:独行侠只向欧文提供了年薪低于4000万美元的合同

雷速体育
2025-06-25 08:48:41
事发宁波,周某当场被抓!

事发宁波,周某当场被抓!

王晓爱体彩
2025-06-25 11:58:51
保障变特权?全民养老困局如何破,过高养老金完全违背设立初衷

保障变特权?全民养老困局如何破,过高养老金完全违背设立初衷

社科品论
2025-05-26 11:00:09
菲律宾眼巴巴望着,中方2张请帖递到东南亚,就是没有马科斯的份

菲律宾眼巴巴望着,中方2张请帖递到东南亚,就是没有马科斯的份

文雅笔墨
2025-06-20 19:01:20
3万磅“巨型钻地弹”引爆前已穿透61米深,卫星图显示……

3万磅“巨型钻地弹”引爆前已穿透61米深,卫星图显示……

吃瓜体
2025-06-23 09:50:44
瓜达尔港投资了多少,建设了多少年,建成后为什么几乎没有轮船停靠?

瓜达尔港投资了多少,建设了多少年,建成后为什么几乎没有轮船停靠?

高博新视野
2025-06-23 16:19:10
郑钦文在温网首胜,中国球员经历三盘苦战获2885万奖金!

郑钦文在温网首胜,中国球员经历三盘苦战获2885万奖金!

馅饼的寂寞
2025-06-25 09:48:19
冯德莱恩说尽中国坏话,特朗普硬是没敢接一句茬,根本不敢妄动

冯德莱恩说尽中国坏话,特朗普硬是没敢接一句茬,根本不敢妄动

木晓普照
2025-06-25 12:47:41
美国固态电池宣布投产,超中国20年?宁德时代:2年后量产

美国固态电池宣布投产,超中国20年?宁德时代:2年后量产

小鬼头体育
2025-06-25 12:44:51
阴毛有什么作用?要刮掉吗?阴毛变白预示着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

阴毛有什么作用?要刮掉吗?阴毛变白预示着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

医者荣耀
2025-06-22 12:05:07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孤立中国注定不会成功

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孤立中国注定不会成功

参考消息
2025-06-24 15:16:41
S妈再送及时雨,深夜发文疑为小S和具俊晔在韩被偶遇转移视线!

S妈再送及时雨,深夜发文疑为小S和具俊晔在韩被偶遇转移视线!

阿伧说事
2025-06-25 09:27:52
八路军撤退时,发现士兵路边撒尿,杨成武立刻反应过来:前方有埋伏

八路军撤退时,发现士兵路边撒尿,杨成武立刻反应过来:前方有埋伏

黄家湖的忧伤
2025-06-20 17:38:02
拜仁头号罪人:2单刀不进,87分钟失绝平!踢完世俱杯就走

拜仁头号罪人:2单刀不进,87分钟失绝平!踢完世俱杯就走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6-25 06:58:04
后续有反转!2.8万救护车家属晒票据喊冤:没用医院设备,没倒赚

后续有反转!2.8万救护车家属晒票据喊冤:没用医院设备,没倒赚

振华观史
2025-06-24 23:23:12
民间大神自制电脑机箱,成品298元,把大厂设计师秒成渣

民间大神自制电脑机箱,成品298元,把大厂设计师秒成渣

金科技观察家
2025-06-24 19:24:04
大部分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

大部分人不是老死的,不是病死的,而是…

深度知局
2025-06-02 07:32:56
日本首次在本国领土试射导弹

日本首次在本国领土试射导弹

参考消息
2025-06-24 21:48:04
2025-06-25 14:24:49
中国教育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60246文章数 1248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小米YU7已下线500辆展车 26日前运往全国

头条要闻

约1500名中国球迷投资10年后 奥维耶多俱乐部升入西甲

头条要闻

约1500名中国球迷投资10年后 奥维耶多俱乐部升入西甲

体育要闻

山西太原大妈,在NBA闯出一片天

娱乐要闻

林志颖15岁儿子眉眼间神似易烊千玺!

财经要闻

3000亿的泡泡玛特,涨不动了?

汽车要闻

乐高乐园x比亚迪官配曝光!儿童驾驶学校来了

态度原创

教育
手机
家居
旅游
公开课

教育要闻

聚焦科技前沿打造“未来科学家摇篮”,在云南招10人满足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名校直通车 #升学规划 #...

手机要闻

雷军预热小米YU7:共三个版本,最长续航835km

家居要闻

简约大气 多橱高效收纳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