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99%的孩子40岁还没开窍,不是智商不够硬,不是不够努力,是整个的应试教育体系,就确保你一辈子不开窍。什么叫开窍?
余华说得最清楚,谁走得远,最后已经不是技术才华,是性格让他走得更远。一定要在恐惧的伴随下,勇气往前走。这个勇气才是了不起的。如果你没有受到威胁,往前走,不叫勇气。
所以听清楚了没有?不是没恐惧,而是在恐惧里也敢冲的人,才真正的开窍了。
现在的孩子压根儿就没这能力,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不是教育,而是耻辱训练。拿错题是准,考倒数丢人,错了就罚,那么差了就挨批。哪怕是满分尖子生,他也怕错,怕输,怕难题。
我们不是不聪明,是从小被驯化成不能输,不能错的胆小鬼。于是你就看,高考状元怕社交,名校博士怕表达,走入社会全线崩溃。技术再强,扛不住压力;能力再高,经不起失败。
最后比拼的早就不是分数、学历,而是你敢不敢在恐惧中往前冲。真正的赢家是在恐惧中开圈。狠人不是不为错的人,而是错了,敢重来的人。那么,这种狠是可以训练出来的。
今天我给大家一个开窍训练三部曲。
第一步,耻辱脱敏。硬扛羞耻感,刻意制造失败、答错、公开试错这种情景。从怕被笑,练到被笑也无所谓。孩子从抗拒到自嘲,从自嘲到自如。你家的孩子敢不敢在全班讲错一道题,第二天照样上台,“我继续讲错,我连错100次,我就不怕再错了。错了,我再来。”
第二步,失败日记。把挫败当饭吃,每周记录一次最失败的瞬间,那么写下恐惧、耻辱、失控感。在写清楚“我怎么才能站起来”中复盘,而不是压抑。开窍不是成功了多少,而是失败扛多了。
第三步,应急预演。把危机变成习惯,设置现实混乱任务、高压模拟考、情绪挑战训练。让孩子一次次经历心跳加速、手心出汗、头脑混乱,然后学会“我可以喘,但我不能退”。真正的勇气是被击溃100次,还能站起来101次。
那么,你想培养不会错的孩子,还是能在错了以后还能赢的孩子?这就是中国家长必须搞清楚的教育分水岭。不怕输的孩子才有赢的资格,能在恐惧中走下去的才叫真正开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