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人名地名皆是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陈总,我们的量子链项目绝对是下一个独角兽,两百万只是入场券。”徐立面带自信微笑,推过合同。
“希望如此。”陈明远签完字,将转账凭证递给对方,脸上波澜不惊。
六个月后,深夜办公室里,陈明远盯着手机屏幕上徐立发来的简短回复,眉头紧锁。只有三个字,却让他立刻做出了决定。
两天后,律师确认账户到账一百八十万,陈明远长舒一口气。
01
要说陈明远这人,在创业圈也算是个传奇人物。35岁,两次成功创业,上一个项目刚以5000万卖掉,腰包鼓鼓的,但人没有一点暴发户的样子,反而格外低调。
那天陈明远正窝在办公室的真皮沙发上玩手机,助理小陈敲门进来。
“陈总,您快看看这个邀请,下周的'未来科技峰会',据说那位硅谷科技巨头的中国追随者也会去。”小陈半开玩笑地说。
陈明远瞥了一眼那张烫金请柬:“哪个追随者?国内这硅谷科技巨头的徒弟都快赶上孙悟空徒弟多了。”
“就是那个号称要用量子计算颠覆物流行业的徐立啊,网上好多人叫他“量子领域的创新者”。”
“听着就像个噱头。”陈明远撇撇嘴,但还是把请柬拿在了手里,“行吧,我去看看,最近确实闲得慌。”
峰会当天,陈明远穿了件普通的深蓝色T恤配牛仔裤,戴着普通黑框眼镜,跟会场里那些西装革履的投资人形成鲜明对比。他就像个普通观众一样,悄悄坐在后排。
“量子计算将彻底重塑全球供应链!”一个洪亮的声音从演讲台上传来,吸引了陈明远的注意。
台上站着一个精神抖擞的年轻人,西装革履,发型一丝不苟,面带自信微笑,正激情四射地挥舞着手臂,这就是徐立。
![]()
“传统算法需要三天才能优化的跨国供应网络,我们的量子算法只需要3分钟!”徐立自信满满地宣称,引来台下一片惊叹。
陈明远却微微皱眉——作为经验丰富的创业者,他对这种过于夸张的描述天生有抵触。不过,当徐立开始深入讲解量子计算在优化多变量问题时的优势时,他又来了兴趣。这家伙至少在技术层面上是有真东西的。
演讲结束后,陈明远本想默默离开,却被徐立认出来了。
“陈总!”徐立热情地迎上来,“我可是您的粉丝,您上一个区块链项目太厉害了!”
陈明远有些意外:“你认识我?”
“科技创业圈谁不认识陈明远啊!”徐立拍了个马屁,然后神秘地压低声音,“陈总,要不咱们找个安静的地方聊聊?我有个想法,可能需要您这样有远见的投资人。”
陈明远差点笑出声——这套路也太直白了。但他表面上还是点点头:“可以,不过我这人比较直接,不喜欢太过包装的项目。”
“那太好了,我也是实干派,不搞那些虚的。”徐立信誓旦旦地说。
咖啡厅里,徐立滔滔不绝地讲着他的“量子链”项目,如何将量子计算应用到供应链管理,如何帮助跨国企业节省物流成本,如何颠覆传统行业...“
”听起来不错,“陈明远喝了口咖啡,不咸不淡地评价,”不过这种项目技术壁垒很高吧?“
”这正是我们的优势!“徐立眼睛一亮,”我从华腾科技带出了几个核心技术专家,都是量子领域的尖端人才。我们已经有了初步成果,就差资金推动产品落地了。“
![]()
陈明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没有表现出太多兴趣。这是他的老把戏——越是感兴趣的项目,越要表现得冷淡,才能看清对方的真实情况。
”徐总,你的项目听起来确实不错,但我最近投资比较谨慎,需要时间考虑。“陈明远给出了一个模糊的回应。
”没问题,陈总慢慢考虑,我相信以您的眼光,一定能看到这个项目的价值。“徐立一点也不着急,这让陈明远反而对他另眼相看。
回到办公室,陈明远立刻打了个电话。
”老张,帮我查个人,叫徐立,做量子计算应用的,据说从华腾科技出来创业。查详细点,包括他的团队成员和融资情况。“
”又盯上猎物了?“电话那头的老张笑道。
”还没定,先摸摸底再说。“陈明远挂断电话,靠在椅子上若有所思。
02
在商业江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陈明远发明了一套自己的”反向尽调“方法。普通投资人都是先表现出兴趣,然后调查项目,这样创业者往往会极力包装。陈明远则反其道而行之——先表现得兴趣不大,暗中调查,等对方放松警惕后再出手。
三天后,老张带着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来到陈明远的办公室。
”徐立,清华计算机博士,确实在华腾做过量子研究部门的技术总监,有两项相关专利。“老张翻开报告,”团队有五个人,三个是从华腾跟着他出来的技术专家,确实都有量子计算背景。“
”资金呢?“陈明远最关心这个。
”拿过两轮天使投资,大概800万,投资方是东方创投和星辰资本。“老张顿了顿,”不过有个信息你可能会感兴趣——徐立的父亲是东方创投的创始人之一。“
陈明远挑了挑眉毛:”哦?背景不简单啊。星辰资本呢?“
”普通VC,但投资决策人是徐立的大学同学。“
”了解,“陈明远若有所思,”看来是典型的关系融资,还不能证明项目本身价值。继续观察吧。“
接下来的两周,陈明远通过各种场合”偶遇“徐立——有时是行业研讨会,有时是朋友聚会,甚至还去蹭了一次徐立公司的开放日活动。每次见面,陈明远都会抛出几个专业问题,测试徐立的行业理解和诚实程度。
”徐总,量子计算现在不是还没完全实用化吗?你们怎么解决算法稳定性问题?“在一次技术沙龙上,陈明远直接发问。
徐立没有回避:”陈总问得好,目前量子计算确实存在稳定性挑战,所以我们采用混合架构,只在特定场景使用量子算法,比如多变量条件下的路径规划,其他场景仍然用传统算法。我们还设计了多层错误校正机制...“
徐立的解释专业且坦诚,没有回避困难,这一点让陈明远很满意。而且通过多次接触,陈明远发现徐立确实不只懂技术,还有一套完整的商业模式——通过与跨国企业合作,获取供应链数据,优化后按照为客户节省成本的比例收费。
经过反复试探,陈明远终于决定见徐立一次正式的。
”徐总,坦白说,我对你的项目很感兴趣,“陈明远在一家高档餐厅约见徐立,”但我有自己的投资原则。“
徐立稳重地点点头:”陈总请说,我洗耳恭听。“
03
陈明远切了一块牛排,慢条斯理地说:”第一,资金分阶段投入,必须达到约定的节点目标才能获得下一轮资金;第二,重要支出需要联合签字;第三,我需要定期详细的财务和技术进展报告。“
徐立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而是举起酒杯:”这些条件我完全接受。事实上,我认为一个真正有信心的创业者不应该害怕监督。我还可以追加一条:每月团队会议你都可以参加,直接了解项目进展。“
陈明远有些意外,与徐立碰杯:”爽快。那就合作愉快。“
两人又详细讨论了投资细节、股权结构和退出机制,最终达成了投资协议:陈明远投资200万,获得公司15%的股份,分两期支付,每期100万。同时设立联合账户,单笔超过20万的支出需要双方共同签字。
合同签订后一周,陈明远将第一期100万转入了项目账户,正式成为”量子链“的投资人和合伙人。
接下来的三个月,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徐立行动迅速,租了个科技园的小办公室,招了几个看起来很专业的技术人员,团队氛围活跃。陈明远定期参加团队会议,发现大家确实都在埋头苦干,技术进展也符合预期。
”这个月我们优化了量子门电路,计算效率提升了30%!“在一次技术汇报会上,徐立兴奋地展示着一组数据,”下个月我们准备与物流公司开始小规模测试,如果顺利,可能会签下我们的第一个商业合同!“
陈明远暗自点头,按照约定,在第三个月末转入了剩余的100万投资。团队也如期完成了产品原型,并成功吸引了两家大型物流企业表示试用意向。
”量子链“项目开始受到行业关注,几家科技媒体争相报道这个结合前沿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创新项目。
”明远,你眼光不错啊,徐立这个项目看来要火。“在一次饭局上,朋友李强拍着陈明远的肩膀说。
”哪有,运气好碰上了。“陈明远谦虚地说,但心里确实有点小得意。
然而,古人云”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项目进行到第四个月时,陈明远开始注意到一些奇怪的现象。
![]()
变化始于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徐立开始”失联“。原本每周一次的项目进展会议变成了两周一次,有时候连视频会议都临时取消。
”徐总最近在忙什么?“陈明远问项目经理小刘。
小刘一脸崇拜:”徐总最近在钻研核心算法,经常通宵达旦,有时候就睡在办公室。他说这是项目的关键突破点,需要绝对专注。“
陈明远点点头,没多说什么。创业公司的确有这种”闭关“阶段,合伙人亲自冲在技术一线也是好事。
直到一周后,陈明远例行查看财务报表,发现了一笔金额不小的支出:技术服务费,50万元。
”这什么情况?“陈明远立刻警觉起来。按照协议,超过20万的支出需要他的签字,而他压根不记得批准过这笔钱。
”徐立,关于那笔50万的技术服务费,是怎么回事?我怎么不知道?“陈明远直接打电话质问。
电话那头,徐立明显愣了一下:”啊,是这样的,一个量子算法专家,正好从麻省理工回国短期访问,机会难得,我们紧急聘请他做了几次技术咨询。事发突然,忘了提前通知你,抱歉抱歉。“
”下次这种大额支出,必须提前沟通,“陈明远语气冷了下来,”这是我们签合同时就明确的。“
”对对对,百分百是我的错。“徐立连声道歉,”我已经让助理准备了详细资料,今天就发给你。这位专家给我们提供了量子误差校正的关键算法,绝对值这个价。“
陈明远没再多说,但挂了电话后立刻联系了自己的技术顾问:”张教授,帮我看个文件,是关于量子误差校正的,我想确认一下价值。“
两天后,徐立确实发来了那位”专家“的简历和咨询报告。简历看起来很专业——麻省理工博士,量子计算研究十年经验,发表过多篇顶级论文。咨询报告也很专业,充满了技术术语和数学公式。
但陈明远的技术顾问给出了不同的评价:”这报告内容没什么特别之处,基本上是公开论文的综合,花50万请这样一个顾问,说实话,太贵了。“
更让陈明远警觉的是,他让人暗中调查了那位”专家“,发现此人确实在量子领域有些名气,但并非徐立描述的那么顶尖,而且据可靠消息,这人根本没有回国访问的行程。
”有猫腻啊...“陈明远喃喃自语,但他决定暂时不点破,继续观察。
随后的几周,徐立似乎意识到陈明远的警觉,开始更加勤快地汇报工作,项目进展看起来也不错,让陈明远的疑虑稍微缓解。
”我们已经完成了系统的初步测试,效果比预期要好!“徐立在一次汇报会上绘声绘色地介绍,”测试显示,在复杂供应网络下,我们的算法比传统方法平均节省23%的物流成本。“
数据看起来很漂亮,陈明远也确实在演示中看到了系统运行的效果。但他还是保持着审慎态度——对这个行业了解的人都知道,演示环境和实际应用是两回事。
就这样,项目进行到了第六个月,按照计划,这是一个关键节点——产品应该进入实际客户的测试阶段,为正式商业化铺平道路。
然而,就在这个节点,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
04
”陈总,我们需要加快发展步伐了!“一天晚上十点,徐立突然打来电话,语气里充满了紧迫感,”我刚刚得到消息,有两家大企业都在布局类似技术,如果我们不加快进度,很可能错失市场先机!“
”具体需要做什么?“陈明远问道,心里却在想:哪家公司开始做量子计算了?这消息怎么只有徐立知道?
”我们需要扩充团队,引进更多顶级专家,加速产品迭代,“徐立语速飞快,”我粗略估算了一下,大约需要追加投资300万。“
这个数字让陈明远彻底警觉起来。按照原计划,产品现在应该已经进入测试阶段,而不是还需要大规模投入开发。更重要的是,徐立提出追加投资的方式太过唐突,没有提供任何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
”徐总,在考虑追加投资前,我需要看到详细的财务报表和技术进展报告,“陈明远语气平静但坚定,”特别是客户测试的安排和结果,这是我们当初约定的关键节点。“
”报表正在整理,明天就能给你,“徐立的语气有些敷衍,”至于客户测试,我们正在与几家企业密切沟通,但他们内部审批流程比较慢,还没确定具体时间。“
陈明远没有继续追问,只是说需要看到详细材料后再做决定。
接下来的几天,陈明远多次联系徐立索要报表和测试计划,但徐立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时而说财务在加班整理,时而说正在等待客户最终回复,就是不给出明确的答案。
一周后,陈明远的耐心逐渐耗尽。作为经验丰富的投资人,他深知信息透明是合作的基础,而徐立的一再拖延已经严重动摇了他的信任。
”徐总,我们必须当面谈谈,“陈明远发出了最后通牒,”我需要在24小时内看到所有的财务报表和技术进展文档,包括客户接洽的具体情况。“
”陈总,你放心,明天一定给你,保证详细完整!“徐立在电话里信誓旦旦地承诺。
然而,整整一天过去了,陈明远的邮箱和手机上都没有收到任何文件。直到晚上十一点,他再次发消息催促,结果等来的只有徐立简短的三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