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35岁女子查出“砒霜”中毒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位年轻漂亮的宝妈,平时非常注重健康,热爱运动,却因为长期食用一种看似普通的东西,导致身体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起事件为我们敲响了饮食安全的警钟。
35岁的杭州姑娘黄玲(化名)是一名热爱运动的宝妈,身体素质一直很不错。然而,最近她却总感觉浑身没力,肚子也总是胀胀的。一开始,她以为是自己带孩子累的缘故,并没有上心。但是近来,她的身体发生了变化,浑身上下的皮肤都变得黑黢黢的,但又不同于阳光晒过的古铜色,而是一种病态的“黑”。尤其手掌和脚底格外明显,又黑又粗糙,像是常年在户外干粗活的“技工”手。
黄玲不但皮肤变得更黑,而且还出现了发热、月经不调、手脚麻木、胃口不好等症状。在当地医院验血提示血细胞减少后,她立刻挂号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血液内科主任医师谢亚萍接诊后,发现病情不同寻常。根据一系列检查结果,黄玲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低于人体正常范围,同时存在内分泌功能紊乱、肝功能异常、腹水、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系统损害。但是,黄玲的免疫指标、肿瘤指标、微量元素等一切又是正常的。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根据各项检查,也没有发现常见的感染、肿瘤、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迹象。
血液内科的医师们并没有放弃,经过仔细梳理黄玲的资料及查阅国内外文献,最终锁定一个目标“砷中毒”。血液内科医生亲自将患者尿液样本送往杭州市职防院进行重金属检验,结果的确如他们的推断,尿砷高出正常人的十倍,提示“砷中毒”!
说到砷,大家可能不熟悉;说到砒霜,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详了,很多古装影视作品中常有它的身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急性砷中毒,多是误服砒霜所致。雄黄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砷中毒来源,其主要成分就是四硫化四砷,在高温下可被氧化成剧毒的三氧化二砷(As2O3),也就是砒霜。
当谢亚萍再次追问黄玲有没有长期服药史时,黄女士仍然坚定地说自己除了运动量特别大,从来不吃保健品和营养品,更不要说药品。这就更蹊跷了……这似乎成了无头之案,那会不会另有隐情?
通过与黄玲的促膝长谈,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黄玲素来有便秘,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以清热解毒,不间断地吃了三年。而前期在医生多次询问中,黄玲并未将这一情况当作重要信息,因为她觉得这就像喝水一样平常。
谢亚萍听到后十分震惊,牛黄解毒片可经不起这样大量服用!牛黄解毒片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牛黄、雄黄、冰片等,具有良好的抗炎和解毒作用。但很多文献研究表明牛黄解毒处方中里的“雄黄”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长期或大量服用雄黄可能引起慢性砷中毒,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等,这也是影响该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血液内科团队立即对黄玲进行了驱砷治疗,并且需要长期监测肿瘤的发生风险。医生们考虑到长期服用雄黄还可能造成结肠黑变病,还为她进行了肠镜检查。果不其然,肠镜检查显示,黄玲的整个大肠呈黑褐色,也就是结肠黑变病。
这下,一切真相大白,黄玲非常地懊恼后悔,由于自己的错误认知,身体却要承受这么大的代价。医生提醒大家,要警惕长期低剂量接触砷化物,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做好职业健康体检,减少环境污染和砷的接触,是预防砷中毒的主要措施。日常生活中,若是必须服用雄黄类药物,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外用雄黄更应谨慎。同时,端午佳节外用雄黄时应避免接触眼睛、口鼻等黏膜,若需要接触雄黄要提前佩戴好口罩、手套,接触后,立即洗手。若误服雄黄,应立即就医。
【小薇提醒】:这起35岁女子砒霜中毒的事件,给我们敲响了饮食安全的警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安全,谨慎选择药物和食品。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严重的伤害。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饮食安全,守护好自己的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