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升副厅后回老家,同学会被初恋和她老公嘲讽,结账时他俩傻了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林明远,是你吧?这些年你都去哪了?"同桌的老李认出了我,热情地拍着我的肩膀。

我笑着点点头,眼角的皱纹里写满了岁月的痕迹。

正当我准备回答,大厅里突然响起一阵骚动。

"赵美玲来了,还有她老公王志强!"有人小声惊呼。

我下意识地转头,二十五年未见的初恋女友挽着一个西装革履的男人走了进来,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最终落在了我身上。

她愣了一下,随即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那一刻,我知道这场同学会不会太平静了。



人到中年,最怕的就是同学聚会。

尤其是像我这样,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与昔日同窗几乎断了联系的人。

但这次高中毕业二十五周年聚会,我还是决定回去参加。

一来是想趁休假看看年迈的父母,二来也确实想知道那些年轻时朝夕相处的伙伴们,如今过得怎么样。

我叫林明远,今年四十五岁,在省城工作多年。

这些年来,我一直忙于事业,很少回老家石桥镇。

父母倒是经常来省城住上一段时间,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越来越怀念家乡的生活,去年就彻底搬回了老家。

"明远,你这次休假能待多久?"

父亲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喝着茶,慈祥的目光里满是期待。

"五天假期,爸。公司事情多,请假不容易。"

我坐在父亲对面,看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庞,心里有些愧疚。

"够了够了,能回来看看我们老两口就很好。"

父亲笑着点点头,"对了,听说你们班要聚会?邻居老张的儿子前天还提起来呢。"

我点点头:"是啊,高中毕业二十五周年了,大家凑在一起吃个饭。"

"去吧,去吧,老同学难得见一面。"

父亲鼓励道,"你这孩子,从小就不爱凑热闹,现在也该多和老朋友聚聚了。"

我笑了笑,没有多说什么。

其实父亲不知道,我对这次同学会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期待的是能见到许久未见的老朋友,忐忑的则是怕面对那些关于工作和生活的比较。

人到中年,少不了要被问及职位、收入这些敏感话题。

而我这些年,一直保持低调,不喜欢在人前谈论自己的工作和成就。

第二天晚上,同学会如期在石桥镇最好的酒店——金龙大酒店举行。

我特意没有开车,穿着一身简单的深色休闲装,戴了副普通的眼镜,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中年人。

刚到酒店门口,就碰到了当年的同桌老李。

他现在在镇上开了家电器店,生意还不错。

看到我,老李立马热情地拍着我的肩膀:"林明远,是你吧?这些年你都去哪了?听说你在省城?"

我笑着点点头:"对,在省城一家公司上班,平时比较忙,很少回来。"

"什么公司啊?做什么的?"老李好奇地问。

正当我要回答,大厅里突然响起一阵骚动。

"赵美玲来了,还有她老公王志强!"有人小声惊呼。

我下意识地转头,只见一对光鲜亮丽的夫妇走了进来。

女人穿着名牌连衣裙,戴着珍珠项链,手腕上的手表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男人则一身高档西装,举手投足间满是官场上的老练和气派。

赵美玲,我高中时的初恋女友。

那时她是班花,我是班长,我们曾有过一段青涩美好的感情。



但大学毕业后,我去了省城,她留在了县城,我们的感情也随着距离渐渐淡去。

后来听说她嫁给了镇上有背景的王家公子王志强,现在的王志强已经是县里的副书记了。

"各位同学,好久不见啊!"王志强笑容满面地走进来,声音洪亮,一副领导做派。

赵美玲挽着他的手臂,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最终落在了我身上。

她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我,随即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那一刻,我知道这场同学会不会太平静了。

"这不是我们的班长林明远吗?"

赵美玲走过来,声音甜美得有些做作,"多少年没见了?听说你去了省城?"

我微笑着点头:"是啊,去省城工作了,一晃就是二十多年。你过得怎么样?"

"还不错。"

她轻描淡写地说,随即向身边的男人介绍,"志强,这是我高中时的同学,林明远。

明远,这是我丈夫,王志强,现在是咱们县的副书记。"

王志强上下打量了我一眼,伸出手来:"久仰久仰,赵美玲经常提起你们班的事。"

我礼貌地握了握他的手:"你好,恭喜你官运亨通。"

王志强笑了笑:"哪里哪里,为人民服务嘛。

对了,林兄在省城做什么工作啊?"

"在一家公司上班。"我简单地回答。

"哦?什么公司?做什么职位?"王志强追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

我不喜欢在这种场合谈论工作,便笑着岔开话题:"没什么大不了的工作,糊口而已。

咱们今天是老同学聚会,主要还是叙叙旧,对吧?"

王志强意味深长地点点头,没再多问,但他和赵美玲交换的眼神中,明显带着一丝轻视。

随着越来越多的同学到场,聚会正式开始了。



我们被安排在几张大圆桌上,我和几个要好的老同学坐在一起,

而王志强夫妇则坐在了最中央的位置,仿佛这场聚会的主角就是他们一样。

酒过三巡,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同学们开始轮流介绍自己这些年的情况。

有在县城开公司的,有在镇上当老师的,也有像老李一样开店做生意的。

每个人说完,都会得到一片善意的掌声。

轮到王志强时,他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各位老同学,虽然我不是你们班的,但通过美玲,我也算是半个班的成员了。

这些年,我一直在县里工作,从最基层做起,现在有幸担任县委副书记的职务,分管经济和城建。"

他顿了顿,环视四周:"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咱们都是自己人,能帮的我一定帮。"

话音刚落,立刻有人鼓起掌来,甚至有几位同学端着酒杯站起来,向王志强敬酒。

看得出来,在这个小镇上,王志强的地位确实不一般。

"志强工作忙,还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候连续几天都回不了家。"

赵美玲在一旁补充道,语气中满是骄傲,"县里的发展离不开他的付出。"

我默默地听着,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作为一个长期在外工作的人,我清楚地知道这种场合最好低调一些。

然而,就在气氛正好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林明远,你还没介绍你自己呢!"

赵美玲突然提高声音,把大家的注意力都引向了我,"别太谦虚,说说你在省城的工作吧,让大家开开眼界。"

她的语气看似热情,眼神却带着一丝挑衅。

我知道,她是故意的。

我轻轻放下筷子,微笑道:"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普通上班族,公司里的一个小职员而已。"

"哎哟,林班长太谦虚了。"

赵美玲故作惊讶,"当年你可是我们班的尖子生,考上了重点大学,我们都以为你现在至少也是个公司高管了呢。"

王志强适时地接过话头:"林兄,在省城这么多年,混得怎么样啊?

看你穿着打扮,似乎... 挺朴素的嘛。"

这句话里带着明显的嘲讽意味,周围的同学都安静了下来,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

"我一向崇尚简朴,不太讲究这些外在的东西。"

我平静地回应,"况且今天只是同学聚会,没必要穿得太正式。"

"这就是你们城里人的想法吧?"

王志强笑着说,"不过在我们这种小地方,还是讲究个面子工程的。

你看,大家都穿得挺正式的。"

确实,在场的同学大多穿着正装或者光鲜亮丽的衣服,显然是为了这次聚会特意打扮过的。

而我这一身休闲装,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明远,你现在住哪儿啊?买房子了吗?"赵美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关心"。

"租房子住。"我如实回答,"省城房价高,暂时还没考虑买。"

"啊?这么多年了还在租房子啊?"

赵美玲夸张地惊讶道,"我们在县城都有三套房了,还在省城给儿子买了学区房。

志强说了,房子是男人的责任,再苦再累也要给家人一个安稳的家。"

她这话说得很重,显然是在暗示我这个男人不够有担当。

周围的同学开始窃窃私语,有些人甚至投来了同情的目光。

我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表面上依然保持着平静:"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吧。

我觉得生活质量比拥有多少套房子更重要。"

"生活质量?"

王志强笑着插话,"没有物质基础,哪来的生活质量啊?林兄,你这思想可有点落后了。

现在这社会,没钱没权没地位,连人格尊严都保不住啊。"

他这话说得直白而刺耳,明显是在贬低我的处境。

我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回应,一旁的老李却先开口了。

"明远一直是我们班最优秀的学生,他选择怎么生活是他的自由。

志强啊,你虽然是县领导,但说话还是要注意分寸。"

老李虽然语气平和,但话中有话。

"我哪有不注意分寸?"

王志强不以为然地笑道,"我这是肺腑之言啊。

在座的各位,谁不希望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班主任李老师走进了包间。

李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

看到老师,大家都站了起来,气氛瞬间缓和了不少。

"坐坐坐,都别客气。"

李老师摆摆手,慈祥地笑着,"看到你们都这么好,我这个老头子心里特别高兴。"

我们请李老师坐在了主位上,大家轮流向老师敬酒,诉说着这些年的近况和对老师的感谢。

轮到王志强时,他特意走到李老师面前,双手奉上一个红包:

"李老师,这是我和美玲的一点心意,聊表对您当年教诲之恩。"

李老师连忙推辞:"这怎么行,我当老师的收学生红包像什么话。"

"李老师,您就别推辞了。"

赵美玲也走上前,"您当年对我们的培养之恩,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这点心意,您一定要收下。"

在两人的坚持下,李老师最终收下了红包,但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

"志强现在是县里的副书记,前途无量啊。"有同学趁机恭维道。

王志强客套地摆摆手:"哪里哪里,为人民服务嘛,这是我应该做的。"

说着,他还不忘瞥我一眼,眼神中满是炫耀。

李老师似乎注意到了这种微妙的气氛,转向了我:

"明远,你这些年在外面,一定经历了不少吧?"

我点点头:"是啊,李老师,有起有落,也算是经历了人生百态。"

"明远啊,当年你是我教过最聪明的学生之一,老师一直对你寄予厚望。"

李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复杂,希望你始终能保持那颗纯真的心。"

我感动地点点头:"谢谢老师,我会记住您的话。"

李老师的到来,让聚会的气氛变得温馨了不少。

我们开始回忆起高中时的趣事,那些曾经的欢笑和泪水,那些青涩的梦想和友情。

然而,好景不长。

当话题转向各自的家庭生活时,赵美玲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炫耀。

"我儿子今年刚考上重点高中,老师说有望冲击清华北大呢。"

赵美玲得意地说,"当然了,孩子有出息,家长也要给力。

我们请了最好的家教,买了最好的学习资料,条件再艰苦也要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说完,她意有所指地看了我一眼:"明远,你有孩子吗?"

"有,一个女儿,今年十岁了。"我简单回答。

"哎呀,那比我儿子小好多啊。"赵美玲故作惊讶,"你是结婚晚,还是...?"

我知道她在暗示什么,但我不想在这种场合谈论私事:

"我比较晚婚,孩子自然也晚一些。"

王志强不失时机地插话:"林兄,你在省城工资高吗?现在教育可是一笔大开销啊,特别是好学校。

我儿子的学费、培训班、兴趣班,一年下来没个二三十万根本下不来。"

这赤裸裸的炫富让周围的同学都有些不自在。

毕竟,在这个小镇上,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可能还不到十万。

我淡然一笑:"钱够用就行,女儿很懂事,不攀比,学习也不错。"

"这可不行啊。"王志强摇摇头,一副过来人的样子,"现在的社会,没有好学历寸步难行。

我们虽然是小地方出,但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林兄,你得为孩子的未来考虑啊。"

他这话说得冠冕堂皇,但谁都听得出是在暗示我能力不足,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正当我思考如何回应时,李老师开口了:"志强啊,教育不只是钱的问题。

我这辈子教过那么多学生,最后成才的,往往是那些有良好家教、踏实肯干的孩子。

明远当年家境也不富裕,但他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这才是真本事。"

李老师这番话,显然是在为我解围。

我感激地看了老师一眼,心里暖暖的。

然而,王志强显然不太喜欢被打断:"李老师说得对,但时代不同了。

现在的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没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再有天赋的孩子也难以施展。"

赵美玲在一旁附和:"就是啊,我们家条件好,孩子自然有更多选择。

不像有些人,可能连给孩子报个像样的培训班都困难。"

她这话说得太过分了,几乎是直接在讥讽我的经济状况。

周围的同学都沉默了,气氛一时间变得尴尬起来。

我深吸一口气,正准备开口,却见李老师脸色一变,捂着胸口,似乎有些不适。

"李老师,您怎么了?"我连忙问道。

"没事,可能是有点累了,老毛病了。"李老师摆摆手,但脸色明显不好。

"老师需要吃药吗?"我关切地问。

李老师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瓶药,但手抖得厉害,几次都没能打开瓶盖。



我连忙接过来,帮他倒了一粒药,又倒了杯水递给他。

"谢谢你,明远。"李老师喘着气说,"这心脏病有几年了,经常犯。"

"老师,您去过医院吗?"我担忧地问。

李老师苦笑一下:"去过,医生说需要做手术,但费用太高,我这退休金..."

他没说完,但大家都明白了。

作为一名退休老师,李老师的退休金并不高,而心脏手术的费用往往高达数十万,这对他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我正想说些什么,王志强却突然站起来,大声宣布:"李老师,您别担心,我作为您的学生,一定会帮您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识省城最好的心脏专家,改天我您联系一下。"

这话说得漂亮,但我注意到他并没有提到具体会如何帮助,只是说认识专家。

这种表态在官场上很常见,看似热心,实则并无实质承诺。

"志强,你有这份心意,老师已经很感激了。"

李老师虚弱地笑了笑,"不过这手术费用太高,我不想麻烦你们。"

"老师,什么麻烦不麻烦的。"

赵美玲也站起来表态,"志强在县里工作,认识很多医疗系统的朋友,说不定能给您申请一些救助基金呢。"

同样的,她也只是说"说不定",并没有实质性的承诺。

就在这时,同学们开始纷纷表态,有的说可以凑点钱,有的说认识医院的朋友可以帮忙打折。

看得出来,大家对李老师的关心是真诚的。

"各位同学,你们的心意老师领了。"

李老师摆摆手,"我这老胳膊老腿的,值不值那么多钱治疗,还得考虑考虑。"

听到老师这么说,我心里一阵酸楚。

作为一名培养了几代学生的老师,晚年竟然因为经济问题而放弃治疗,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

"老师,您的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我认真地说,"关于手术的事,我..."

还没等我说完,赵美玲突然打断了我:"明远,你一个租房子的人,就别说大话了。

李老师的手术费用可不是小数目,不是随便说说就能解决的。"

王志强也跟着说:"是啊,这种事还是交给有能力的人来处理比较稳妥。

林兄,你的好意我们理解,但量力而行嘛。"

他们的话语中充满了轻视和嘲讽,仿佛我是个一无所有的穷人,没资格谈论帮助别人。

这种赤裸裸的侮辱让我心中的怒火几乎要压抑不住了。

但看着李老师苍白的脸色,我还是强行按捺住了情绪,没有当场发作。

现在最重要的是老师的健康,而不是和这对夫妇计较。

"老师,您先休息一下,我扶您去旁边的休息室。"

我站起来,搀扶着李老师离开了热闹的包间。

在休息室里,李老师的呼吸渐渐平稳下来,脸色也好了一些。

"明远,你别往心里去。"李老师拍拍我的手,"人各有志,不必与他们计较。"

我点点头:"老师,我没事。只是心疼的身体。"

"老了,这身体就是个零件厂,哪儿都容易出问题。"

李老师自嘲地笑笑,"不过看到你们都有出息,我就满足了。"

"老师..."我刚想说什么,休息室的门被推开了,几个同学走了进来。

"李老师,您好些了吗?"大家关切地问道。

李老师点点头:"好多了,谢谢大家关心。"

"老师,我们商量了一下,准备每人捐一些钱,帮您筹集手术费。"一个同学说道。

李老师连忙摆手:"这怎么行,你们都有家庭负担,我怎么能收你们的钱。"

"老师,您培养了我们,现在您需要帮助,我们义不容辞。"另一个同学坚定地说。

看着同学们真挚的眼神,我心中感慨万分。

这才是真正的师生情谊,朴素而真诚。

我们扶着李老师回到包间时,发现气氛有些微妙。

王志强和赵美玲正在与几个同学低声交谈,看到我们进来,立刻停止了谈话。

"李老师,您好些了吗?"王志强假惺惺地问道。

李老师点点头:"好多了,谢谢关心。"

"那就好,那就好。"王志强笑着说,然后转向大家,"各位,时间不早了,我们是不是该结账走人了?"

此时,已经接近晚上十点,确实到了该散场的时候。

同学们纷纷点头,准备结账离开。

"这顿饭谁来买单啊?"赵美玲突然问道,环视四周。

按照惯例,同学聚会一般是AA制,或者由发起人请客。

但赵美玲这么一问,显然是另有用意。

果然,她紧接着说:"要不这样吧,谁最有钱谁买单,怎么样?"

这话一出,场面顿时尴尬起来。

在场的同学大多是普通工薪阶层,谁也不愿意在这种场合谈论财富。

"美玲,同学聚会还是AA比较好。"班长小刘提议道。

"AA多没意思啊。"

王志强摆摆手,一副大方的样子,"这样吧,我请大家。

反正这顿饭也就一两万块钱,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他这话说得光明正大,但眼神却不时瞥向我,明显是在炫耀自己的经济实力,同时也是在暗示我拿不出这个钱。

赵美玲立刻附和:"是啊,志强平时应酬多,一顿饭动辄上万,这点钱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

我心里冷笑,看来这对夫妇是铁了心要在这场聚会上贬低我,抬高自己。

就在这时,一个同学突然提议:"要不我们猜拳决定谁买单?

这样更公平,也更有意思。"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毕竟,猜拳是个游戏,不涉及到个人财富的比较,可以避免尴尬。

"好啊,猜拳决定!"王志强痛快地答应了,显然是自信自己不会输。

于是,所有人围成一圈,准备进行最后的猜拳大战。

我本想推辞,但在大家的热情拉扯下,也只好加入其中。

"等等!"就在猜拳即将开始的时候,赵美玲突然叫停,"我觉得猜拳太随机了,不如来点更有意思的。"

她眼珠一转,提出了一个新的提议:"要不这样,每个人亮出自己的职位和身份,最有地位的人来买单,怎么样?"

这个提议一出,在场的同学们都愣住了。

这分明是赵美玲故意设计的一个环节,目的就是要让她丈夫在众人面前展示权势和地位。

"美玲,这不合适吧?"班长小刘为难地说,"大家职业不同,没法比较啊。"

"有什么不合适的?"

赵美玲满不在乎地说,"大家都是老同学了,有什么不能说的?

再说了,知道大家都在做什么,也是同学聚会的意义之一啊。"

王志强也跟着附和:"是啊,咱们都是自己人,开诚布公嘛。

我先来,县委副书记,分管经济和城建。"

他一脸得意,环视四周,仿佛在说"谁能比我的官大"。

见王志强都这么说了,其他同学也只好纷纷报出自己的职业:

小学老师、个体户、公司职员、小镇医生...大多是些普通职业。

轮到我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了过来,特别是王志强和赵美玲,眼中带着明显的嘲讽和期待,仿佛在等着看我出丑。

我深吸一口气,淡淡地说:"省城一家公司的员工。"

"什么公司啊?做什么职位的?"赵美玲追问道,眼神中满是挑衅。

我看了她一眼,平静地说:"国企,普通职员。"

"国企?"王志强露出夸张的惊讶表情,"现在国企也不景气啊,听说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林兄,怪不得你还在租房子住呢。"

赵美玲掩嘴轻笑:"明远,你这样的条件,在省城一定很艰难吧?

要不要志强帮你介绍个工作?

回县里来,虽然比不上省城繁华,但至少能买得起房子。"

这番话里充满了居高临下的怜悯和嘲弄,让在场的很多同学都感到不舒服。

但碍于王志强的身份和地位,没人敢说什么。

就在这尴尬的氛围中,包间的门突然被推开了。一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中年男子快步走了进来,环视一周后,目光锁定在了我身上。

"林厅长!终于找到您了!"他快步走到我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省长电话找您好几次了,有紧急文件需要您签批。"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