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024年1093万人去世,专家揭秘三大主因

0
分享至

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但你有没有想象过到了21世纪末,中国将有总计12.3亿死亡人口!?



这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人口专家测算出的真实数字,自然性+非自然性,我国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人口死亡高峰。

2024年出生人数为954万人,死亡人口就高达1093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呈现负增长的趋势。



早在2024年,复旦大学发表的论文《中国人口死亡高峰的特征与演化机制》,人口研究所教授张震也曾提出“人口死亡高峰”的这一观点。

信源来自:界面新闻:2024-07-06中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专家呼吁加快安宁疗护体系建设|最新研究



他还论证了三大主因,明明我们现在社会条件变好了,人均寿命也远超从前,那为什么死亡基数越来越大呢?

历史出生率的波动:“婴儿潮”

人口死亡高峰形成和历史出生高峰期有着密切关系,在抗日战争和建国前期,战争造成了青壮年大量死亡。



那个时期出生率低,死亡率高,1949年建国后,国家稳定,人民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出生率开始飙升。

1950-1985年,第一批婴儿潮,几乎每年的新生儿数量都突破两千万,1963-1972年,第二批,出生婴儿量每年稳定在2700万。



一直到1979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才逐渐开始下降,这两个“婴儿潮”都累积了足够的人口基数。

但同时随着时间发展,它们也为未来某一时间段累积够了足够的死亡人口基数,还有人口老龄化的现象。(通俗来讲就是:同时期生了很多小孩,她们未来也会在同一时间段去世)



所以历史上每一段的“婴儿潮”都会为未来社会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国家生育政策也会影响。

一直在历史上循环的这一现象就会在未来某时期爆发,产生前所未有的死亡高峰。

存活率提升: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建国之后,中国社会高速发展,工业、农业、医疗、教育、大健康领域,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吃的饱、吃的好,到吃的健康,各项癌症、重大疾病逐渐出现靶向药、针对性手术,让更多病人能活下来,甚至在未来痊愈。

再到健身、养生行业的发展,中国人口预期寿命从曾经的35岁,到如今的79岁,虽然是好事。



但也增加了老年人口基数,老年人口越大,同时期的死亡人口越多,间接增加死亡绝对数。

假如碰上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免疫力低的老年人就是最危险的,也会增加人口死亡高峰的概率。

人口老龄化

中国社会已经逐步走向老龄化趋势,死亡高峰将会集中在老年阶段。



从建国以来,死亡人口从曾经的35-45岁青年人为主,逐渐转变成65-90岁的老年人。

2024年人均寿命是79岁,2025年很有可能突破80岁大关,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年长者基数越多。



死亡被推到更高的年龄,高峰期概率越大,专家预测将在2024年达到跃升,2026年达到峰值。

24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有3.1亿,占人口总量的22%,80岁以上的人口有3577万,而2026年这一数字可能会突破1亿。



也就意味着每15个中国人里就可能有一个80岁的老人,今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增长后,基数已经接近美国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

出生人口变少,老年人基数增大、老龄化越来越重,虽然现在我们国家在老龄化世界排名是21,但未来一定会逐步升高。



危害

除了未来将面临的死亡高峰,同样对社会有影响的就是目前的“低出生率”现象。



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结婚、生孩子,2024年我国出生人数954万,而结婚人数历史新低,预计2025年的出生人数会降到800万,也就意味着每年净减少人数突破1000万。



这会造成劳动力短缺、教育行业发展受挫、生产力下降、房地产行业不景气、社会养老压力大等问题。

对一个国家发展来说是致命的威胁,和人口死亡高峰的危害基本相同。



但这些都是社会自然发展规律,我们无法避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同时国家和政府也可以出台政策改善,加强老年人的保障,鼓励年轻人优生,发展大健康行业。

信源来自:中国青年网——2024年7月7日——《复旦新研究:中国将迎人口死亡高峰,应普及生命教育、完善安宁疗护》



能够平稳的度过未来的难关,才能让未来中国社会发展更和谐,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周总理去世3小时后,遗体被医生解剖研究!发现主要器官都有癌瘤

周总理去世3小时后,遗体被医生解剖研究!发现主要器官都有癌瘤

南权先生
2025-06-14 14:22:54
波黑女篮主帅:张子宇是从没见过的优秀队员,在球队起到主导作用

波黑女篮主帅:张子宇是从没见过的优秀队员,在球队起到主导作用

懂球帝
2025-06-14 07:51:32
630分白考了!211家长怒斥张雪峰误导,电网凭啥不要我儿子?

630分白考了!211家长怒斥张雪峰误导,电网凭啥不要我儿子?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5-06-14 14:05:23
太辛酸!47岁港星长沙街头摆摊,含泪回应,曾9个月没和人说话

太辛酸!47岁港星长沙街头摆摊,含泪回应,曾9个月没和人说话

侃侃娱季
2025-06-13 13:46:37
已停售!内地顶流奶茶入港翻车了?细菌超标70%,网友:屎尿水

已停售!内地顶流奶茶入港翻车了?细菌超标70%,网友:屎尿水

素衣读史
2025-06-13 09:38:51
牛!安徽两名学生,拟保送北大

牛!安徽两名学生,拟保送北大

AHTV第一时间
2025-06-14 16:06:38
多名院士呼吁停止食用,比肥肉还伤血管,转告父母,趁早撤下餐桌

多名院士呼吁停止食用,比肥肉还伤血管,转告父母,趁早撤下餐桌

温读史
2025-06-14 11:49:31
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复苏呢?如果把真相说出来,可能有点扎心!

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复苏呢?如果把真相说出来,可能有点扎心!

流苏晚晴
2025-06-13 19:27:26
埃及法老迎娶自己的女儿,还生下孩子,难道他们不觉得违背伦理?

埃及法老迎娶自己的女儿,还生下孩子,难道他们不觉得违背伦理?

红色鉴史官
2025-06-13 19:00:03
黄仁勋回应任正非最新讲话

黄仁勋回应任正非最新讲话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6-13 22:47:36
56岁男子查出胰腺癌,后悔大哭:原来大便早已提醒,自己没有在意

56岁男子查出胰腺癌,后悔大哭:原来大便早已提醒,自己没有在意

医学原创故事会
2025-06-13 18:45:10
中国最先倒下的13家电器公司,都曾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企业

中国最先倒下的13家电器公司,都曾是家喻户晓的著名企业

小蜜情感说
2025-06-05 09:27:01
刘国梁时来运转!辞职后靠两件事扭转名声,终于找到正确发展方向

刘国梁时来运转!辞职后靠两件事扭转名声,终于找到正确发展方向

三十年莱斯特城球迷
2025-06-13 19:27:25
WTT战报!国乒2项全军覆没,日本单打4战全输,男女单4强诞生

WTT战报!国乒2项全军覆没,日本单打4战全输,男女单4强诞生

知轩体育
2025-06-14 21:21:23
岛内三路人马前往大陆,赖清德急召集人开会,侯友宜露出真面目

岛内三路人马前往大陆,赖清德急召集人开会,侯友宜露出真面目

猎火照狼山
2025-06-14 19:41:19
恭喜!李凯尔晒妻子大肚照官宣二胎 大概率不随男篮打亚洲杯

恭喜!李凯尔晒妻子大肚照官宣二胎 大概率不随男篮打亚洲杯

醉卧浮生
2025-06-14 10:20:00
丧钟已敲响,新能源汽车金融泡沫已到崩的前夜?

丧钟已敲响,新能源汽车金融泡沫已到崩的前夜?

米筐投资
2025-05-30 07:18:09
三位港独艺人妄图内地捞金,遭遇滑铁卢!演唱会取消,全面遭抵制

三位港独艺人妄图内地捞金,遭遇滑铁卢!演唱会取消,全面遭抵制

归史
2025-06-06 14:49:41
为何越南女嫁到中国后全跑光了,越南女说出了真相

为何越南女嫁到中国后全跑光了,越南女说出了真相

二月侃事
2025-06-14 10:26:42
皇马官宣第3签!17岁小将加盟:短短13天买3人,豪砸1.3亿

皇马官宣第3签!17岁小将加盟:短短13天买3人,豪砸1.3亿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6-13 21:40:43
2025-06-14 22:24:49
联友说娱 incentive-icons
联友说娱
尊重历史,客观事实,一起了解更耐人寻味的故事。
2760文章数 61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苏超"有球队球员年龄差20岁:初三生踢完比赛隔天中考

头条要闻

"苏超"有球队球员年龄差20岁:初三生踢完比赛隔天中考

体育要闻

32队争10亿奖金,全新世俱杯来了!

娱乐要闻

陈小春演唱会卖力唱跳 57岁仍活力满满

财经要闻

楼市权威发声

科技要闻

一辆新车比特斯拉FSD都便宜,全行业陪葬?

汽车要闻

长城为了拿环塔冠军有多拼?魏建军在下一盘大棋!

态度原创

艺术
房产
数码
教育
本地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又一城购房补贴!买房就发钱,正在海南楼市疯狂扩散!

数码要闻

定价或在千元?小米AI眼镜定档,行业爆发的征兆

教育要闻

教育纵深丨家庭教育“他”力量

本地新闻

最近的打工人,都在熬夜看这剧逐帧学习职场小技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