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月底了,我去银行存点钱。」刘阿姨一脸愁容对我说。
「现在存款利率也太低了,2年期才1.65%,我这10万块放2年,连3500块都赚不到。」
中央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10月全国居民存款单月减少5700亿,今年7月又减少8000亿。
去年全年居民存款增速创下近十年新低,银行吸储压力陡增。
你以为钱都存银行最安全?现在很多人把钱从银行搬走了。
今天我就说说老百姓的钱到底都流向了哪里,以及普通人该怎么应对这种变化。
第1个问题,存款真的大幅减少了吗?
相对来说,单月确实出现了减少,但从长期来看,中国居民存款总量依然在增长。
去年全国居民存款余额达到151万亿元,比前年增加了14.3万亿。
所谓「断崖式下降」,主要是指某些月份存款减少的幅度比较大,比如今年4月一个月就减少了1.85万亿。
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季节性因素(比如4月和7月历来是存款下降的月份),也有结构性变化(比如居民投资习惯的改变)。
事实上,银行对这种波动早有心理准备,这也是市场经济下正常的资金流动现象。
第2个问题,老百姓的钱都去哪了?
- 去买了理财产品。银行存款年利率只有1.5%~2%,而银行理财、基金等产品预期收益率普遍在3%~5%。
- 去提前还房贷了。很多人发现与其把钱存银行拿2%的利息,不如直接还掉4%利率的房贷,这样等于多赚2%。
- 去消费了。疫情结束后,大家积压的旅游、购物需求释放,钱花在了吃喝玩乐上。
- 去买股票和基金了。去年以来,不少人把钱投入股市和基金市场,希望获得更高收益。
- 存进了互联网平台。支付宝、微信的理财产品操作简单,收益比银行存款高,吸引了不少存款。
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老百姓变得更精明了,不再满足于低利率的传统存款,而是寻求更多元的资产配置方式。
第3个问题,这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银行需要存款作为放贷的资金来源。存款减少,意味着银行「弹药」不足。
为了吸引存款,一些银行开始暗地里加息,比如送购物卡、返现等变相提高利率的方式。
部分银行推出特色服务,比如专属理财顾问、优先办理业务等非利率竞争手段。
更多银行开始转型「大资管」,从单纯吸储放贷,变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提供商。
第4个问题,普通人该怎么应对?
存款安全第一原则:钱不能只放一个篮子里
家庭资金可以这样配置:
- 生活备用金:约占总资产30%,放在活期账户或定期存款,随时可取。
- 稳健增值部分:约占40%,可配置银行理财、国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
- 增值部分:约占20%,可投资股票型基金、黄金等有一定风险但长期收益较高的产品。
- 专项资金:约占10%,用于子女教育、养老等特定目标的储蓄或保险产品。
误区:盲目追求高收益
很多人看到银行存款利率低,就冲动投资「高收益」产品,结果遭遇风险。
记住:每多1%的收益背后,都隐藏着更多的风险。收益与风险永远成正比。
明智选择:利用银行存款的灵活性
大额存单利率比普通定期高,且可提前支取。
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的存款利率,普遍比国有大行高0.1-0.3个百分点。
定期存款可以选择「零存整取」或「整存零取」方式,兼顾收益和灵活性。
记住,合理配置资产比追求高收益更重要。
不要盲从别人的建议,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同,资产配置也应该个性化。
如果你还是不知道钱该怎么存,不妨先拿出一小部分尝试不同的理财方式,从实践中积累经验。
毕竟,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才能让辛苦赚来的钱真正为你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