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看见光明(ID:kjianguang)
历史的进程往往充满戏剧性,某些看似对立的力量,反而在客观上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特朗普执政时期的对华政策,正是这样一个极具争议却又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案例。
尽管其政策初衷是遏制中国,但一系列“意外后果”却让中国在科技自主、国际地位、两岸关系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堪称中国和平崛起的“特殊推手”。
正如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瓦兰·辛格所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未能奏效”,反而加速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全球认同。
特朗普政府发起的贸易战和科技封锁,本意是通过限制技术出口削弱中国竞争力,却意外成为中国科技自主的催化剂。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指出,特朗普的科技封锁“倒逼”中国进行科技自主升级。
以华为为例,美国将其列入“实体清单”后,华为迅速启动“备胎计划”,鸿蒙系统从概念变为现实,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操作系统。
2024年,华为研发投入达179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0.8%,这一比例远超科技行业平均水平。
持续的研发投入带来了丰硕成果:累计获得全球有效专利超15万件,主导300+项5G/6G国际标准,品牌价值在2025年跃升至全球第39位,年增长高达142.4%,创下历史新高。
这种“标准制定能力”构建了华为品牌的长期护城河,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技的韧性。
在汽车产业,中国从传统制造业向新能源领域的转型同样令人瞩目。
英国《经济学人》评论称,中国已成为“新的世界汽车超级大国”,不仅在整车制造上占据全球主导地位,还在电池、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2025年前四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128万辆,同比增长58%,全球市场份额突破35%,稳居世界第一。
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加大海外投资,比亚迪在巴西、匈牙利设立工厂,预计2026年海外产能将突破百万辆。
这种产业升级的速度,让国际社会不得不重新评估中国的科技实力。
特朗普的政策还意外提升了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拉美国家将中国视为“更受尊重的超级大国”,认为中国是“结构性参与者”,而非单纯的贸易伙伴。
在中拉论坛上,巴西、智利等国首脑亲赴参会,寻求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这标志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已从“跟随者”转变为“引领者”。
正如斯瓦兰·辛格所言,中国已成为“全球南方”的代表,其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路径。
在最近的中美关税谈判中,特朗普突然提到“统一与和平”,引发岛内震动。
尽管美国国务院随后澄清这是指贸易关系,但这一表态仍让台独势力感受到强烈压力。
台湾《中国时报》评论称,特朗普的言论“踩到了民进党当局的敏感神经”,赖清德办公室的紧急否认反而凸显其焦虑。
国民党“立委”林沛祥指出,这显示赖当局与美方联系存在巨大落差,所谓“倚美谋独”不过是自欺欺人。
事实上,特朗普的表态并非偶然。
在中美贸易谈判中,台湾问题始终是美国手中的一张牌。
2017年特朗普访华时,中美签署了2535亿美元的超级大单,其中隐含着美方对“一个中国”政策的重申。
而在2025年的谈判中,中方通过强硬反制迫使美方大幅降低关税:美方取消91%的叠加关税,暂停24%的“对等关税”,实际税率从极端高位(如125%)降至10%。
这种经济实力的展示让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任何分裂行径都将损害自身利益。
特朗普的言论也让台湾社会看清了现实。
中美关税会谈后,岛内舆论几乎一边倒支持大陆,网友讽刺赖清德“滑跪卖台”,认为“连美国都承认无法与大陆脱钩”。
尽管台湾民意基金会调查显示48.9%的民众支持“台独”,但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的大胜,反映出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的不满。
这种民意转向,为两岸统一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特朗普的助攻,可以说客观上在助力我们加速统一进程。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对传统盟友关系造成了深远冲击。
在北约,美国要求盟友增加军费分摊,导致欧洲国家对美信任度下降。
德国马歇尔基金会的报告指出,北约内部的裂痕正在扩大,法国、德国等国开始寻求更独立的防务政策。这种离心倾向为中国与欧洲的合作创造了空间。
2025年,欧盟公布价值近1000亿欧元的对美关税反制清单,同时加强与中国在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
例如,比亚迪与瑞典公共交通巨头TransdevAB签署52辆电动巴士订单,小鹏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增长23%。
在亚洲,特朗普对盟友的贸易施压同样适得其反。韩国、日本等国在半导体、汽车等领域与中国的合作日益紧密。
韩国三星与中国车企签署了价值50亿美元的电池供应协议,日本丰田则加大在华新能源汽车投资。这种合作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驱动,更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回应。特朗普的政策还加速了国际秩序的多极化进程。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RCEP等机制,与沿线国家建立了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截至2025年,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贸易总额超过19万亿美元。
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的加入,进一步扩大了“一带一路”的全球影响力。
这种多边合作模式,与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鲜明对比,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选择。
正如《大西洋月刊》所言,中国的强硬反制为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对抗特朗普虽非必胜,但妥协必然会输。
特朗普的对华政策无疑充满争议,但其客观效果却深刻改变了国际格局。
科技封锁倒逼中国自主创新,关税谈判强化了国际社会对“一个中国”的共识,美国优先政策则加速了多极世界的到来。
正如陈凤英所言,特朗普的政策“逼着我们自主发展核心基础设施建设”,这种“危机转机会”比中国加入WTO的影响更为深远。
从这个角度看,特朗普堪称中国和平崛起的“特殊推手”。
他的政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韧性与潜力,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广泛的认可。
正如拉美学者所言,中国已成为“全球南方”的代表,其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新的路径。
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中国在这场博弈中不仅稳住了阵脚,更赢得了战略主动。
这或许就是历史的辩证法:那些试图遏制中国的力量,最终反而成为推动中国前进的动力。
所以说我们要感谢特朗普。
首先是,特朗普让世界知道中国原来这么厉害,中国的超级地位被确认。
其次是关税战谈判后,特朗普突然表态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让台独们从噩梦中惊醒过来,统一既是历史趋势也是全球共识。
再次是特朗普对美国盟友的警惕,让美国清醒的意识到,与中国的合作更符合时代发展,也让美国及其盟友不得不正视中国的和平崛起,这为中国的多极世界主张提供更好的全球环境。
毫不夸张的说,是特朗普让中国在世界变成了正常国家,得到了全球公认的正常国家名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