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特朗普开始了上任之后的首次访问,来到沙特之后,双方签订了史上最大军售订单,这还只是协议的一部分,投资金额达到了6000亿。不过非常有趣的是,不到24小时,沙特就和中国签订了70多个项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美国的“天价协议”
特朗普的中东行,主打一个关键词“生意”,5月13日落地沙特,白宫便宣布与沙特签署了价值1420亿美元的军售协议,并将其称为“史上最大单”。
按照美方说法,这只是沙特承诺未来四年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的一部分。此外,卡塔尔计划从波音采购百架客机的消息,也被美媒大肆渲染为“外交胜利”。
不过,这类“超级大单”的含金量一直备受质疑。早在2017年,特朗普首次访问沙特时,也曾高调宣布达成3500亿美元合作,但多年过去,实际落地的项目寥寥无几。
美国智库专家直言,此类协议往往充满政治水分,签署时声势浩大,执行时却可能因流程复杂、利益分歧而搁浅。
沙特对美投资的6000亿美元承诺,涉及能源、基建、科技等多个领域,但具体如何分配、何时兑现,至今仍是未知数。美沙关系并非一纸协议所能概括,上世纪70年代,两国通过石油美元体系绑定。
沙特以美元结算石油,美国则提供军事保护。这一合作曾让沙特稳坐中东土豪宝座,但也使其深陷安全依赖。2018年记者卡舒吉遇害事件后,美国国会一度冻结对沙军售,暴露出盟友关系的脆弱性。如今特朗普的6000亿协议,更像是用经济利益修补信任裂痕的“创可贴”。
对于特朗普而言,这份协议更是一场及时雨。美国中期选举临近,国内通胀率居高不下,民众对物价上涨的抱怨声此起彼伏。
此时抛出中东创收故事,既能转移舆论焦点,又能为竞选口号让美国再次富裕添砖加瓦。不过,白宫擅长制造头条,但企业更关心合同细则,比如沙特要求的技术转让是否会被国会卡脖子。
更耐人寻味的是,特朗普此行似乎有意避开传统盟友以色列。美媒爆料称,由于在加沙冲突和伊朗问题上存在分歧,特朗普团队甚至未将以色列列入行程。这种绕道而行的操作,暴露出美国中东政策的功利性,比起地缘政治难题,白宫更看重眼前的商业利益。
沙特的选择
就在美沙协议墨迹未干之际,沙特代表团马不停蹄地飞往北京,5月13日与中国签署了70多个项目,总金额超40亿美元,覆盖农业科技、绿色能源、跨境供应链等领域。为何沙特要“左右逢源”?答案或许藏在两国的合作逻辑中。
另外,沙特相关部门也表示,和中国在北京也签署了57项农产品协议,价值也是达到了269亿人民币。对美国,沙特看重的是军事保护和高端技术。
1420亿美元的军火采购,既能升级本国国防,又能巩固与美国的盟友关系。但这种依赖并非毫无代价,沙特需要承受美国在人权、油价等问题上的施压,甚至可能被迫在地区冲突中选边站队。
对中国,沙特的诉求则更加务实。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中国是沙特石油的“稳定买家”;而中国的基建能力、数字技术和农业创新,恰恰是沙特经济转型急需的“外挂”。
此次签约的航天育种、智慧农业项目,直指沙特粮食自给率低的痛点。此外,中沙合作少有政治附加条件,这让沙特在“向东看”时少了许多顾虑。
沙特的战略转向绝非心血来潮,王储穆罕默德力推的2030愿景,旨在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发展新能源、旅游、科技等产业。
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恰好与之契合。中沙吉赞经济城已吸引超200亿美元投资,成为红海沿岸的工业枢纽;中国光伏企业正帮助沙特建设全球最大太阳能园区。这种模式,让合作少了些口号,多了些落地可能。
这种“两边下注”的策略,本质上是沙特在动荡国际局势中的风险对冲。毕竟,谁也不想把所有筹码押在一张牌桌上。
中东变局
特朗普的中东“创收之旅”,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难掩美国在该地区影响力的下滑。拜登政府时期从阿富汗仓促撤军、对伊朗政策的反复,已让海湾国家心生警惕。美国国内通胀高企、党争激烈,导致其在中东问题上愈发心有余而力不足。
与此同时,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合作却呈现润物细无声的态势。不同于美国高举高打的军售和投资承诺,中国更注重产业链的深度绑定。
以此次中沙农业合作为例,从技术研发到市场销售,双方搭建了“技术-场景-资本-政策”的全链条框架。沙特代表团参访美团、阿里巴巴等企业,也显示出其对数字化供应链和电商渠道的浓厚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中东国家的外交选择正在打破传统阵营界限。沙特既能与美国签军购大单,又能与中国谈科技合作;阿联酋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卡塔尔在世界杯期间与中国企业紧密互动等等。
这些举动表明,海湾国家不愿再充当大国博弈的棋子,而是试图通过多元合作掌握主动权。特朗普此行刻意绕过以色列,暴露出美以关系的微妙变化。
内塔尼亚胡政府强推加沙军事行动,不仅引发阿拉伯国家抗议,还让美国陷入道义困境。而沙特与中国的走近,更让以色列担忧被边缘化。
总结
特朗普的中东行,像极了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路演”,高调签约、制造头条,但能否兑现仍需时间检验。而沙特与中国的迅速联动,则揭示了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必然趋势,技术互补、风险分散、去政治化。
对于中东国家而言,无论是美国的军火库,还是中国的技术包,本质都是实现国家利益的工具。而当“工具”足够多时,选择权便握在了自己手中。这场“6000亿与70个项目”的同台戏码,或许正是未来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永恒的需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