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西城多所名校举办校园开放日。
人从众叕背后,现场也传出一些重磅信息——今年北京中考最大变化露出真容。
⬆ 北京四中校园开放日
⬇ 北师大二附中校园开放日
从搜集整理的西城、东城共6所学校的一手信息来看,今年中招格局迎来结构性调整。
最大的变化出现在学校暂拟定的招生计划上:统招大幅缩招,校额到校扩招明显。
校额到校即将成为主要录取方式,原本全区范围内的竞争,悄然转变为校内竞争。更多通过校额到校升学的孩子,或将成为今年中考的大赢家。
据了解,除东城、西城外,朝阳、丰台也有部分学校透露今年统招暂拟定计划数大幅下降,预计海淀等其他城区也是如此。
别以为这只是今年中考生需要关注的事情,它其实也是未来教育趋势的“剧透”,对幼升小、小升初家庭释放出重要的引导信号。
尤其是下周二(5月20日),西城开始小升初志愿填报。下下周二(5月27日),海淀开始填报一派志愿。建议各位家长务必将“选择什么样的初中更利于孩子进入理想高中” 作为首要考量原则。
西城:统招缩水,校额称王
统招和校额到校此消彼长,这一点在西城表现得尤为明显。
先看北师大二附中。
整体上看,北师大二附中暂拟定计划招生数比去年增加了87人,增幅约为17.6%,增长主要来自校额到校和集团直升规模的扩大。
由上图可见,统招计划数有150个。需要提醒的是,这150个指标里面将包含60个大学子女指标。
北京教育考试院2024年普通高中学校统一招生计划截图
也就是说,普通班加上两个实验班(项目式学习实验班、文科实验班),统招指标满打满算只有90个。
暂拟定计划和去年相比,统招减少了92个,缩减比例约为50.5%。校额到校增加163个,增幅约为137%。
参考暂拟定计划,详细变化见下图,最终招生计划以官方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再看北师大附中。
整体上看,北师大附中扩招力度稍小,和去年相比增加了15人,增幅约为3.3%,增长同样主要来自校额到校计数和集团直升规模的扩大。
暂拟定计划和去年相比,统招减少了139个,缩减比例约为60.2%。校额到校增加138个,增幅约为113.1%。并且,去年钱班还有外区指标,今年可能全部取消。西城统招指标算上普通班和钱班,一共有89个。
参考暂拟定计划,详细变化见下图,最终招生计划以官方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现在来看三十五中。
整体上看,三十五中暂拟定计划招生数比去年增加了84人,增幅约为15.5%,增长主要来自校额到校和集团直升。值得关注的是,三十五中今年新增集团直升64人,直接利好35中初中部和教院附中。
暂拟定计划和去年相比,统招减少142个,缩减比例约为41.9%。校额到校增加154个,增幅约为145.3%。
参考暂拟定计划,详细变化见下图,最终招生计划以官方公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据热心家长分享,北京四中和北师大实验两所学校都没在宣讲会上公布暂拟定计划,期待18日上午北京八中的开放日透露一些关键信息。
东城:统招缩减幅度相对较小
据热心家长分享,东城几所名校最近在直播节目里透露了今年的暂拟定计划招生数。
相比西城的“大刀阔斧”,汇文、一七一、五中等几所头部学校统招可能减少51-55人不等,校额到校可能相应增加35-36人不等,集团直升可能都将比去年增加20个。
因此,预计今年东城头部学校整体的中招计划招生数与去年基本持平。
以上各校暂拟定招生计划仅供参考,实际以北京市教委最终公布为准。
择校逻辑变了!
家长如何见招拆招?
统招计划大范围缩减,校额到校和直升名额全面增加。
这一结构性调整就像靶向药,专挑升学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地方精准发力。
显然,这套教改组合拳的核心逻辑就是:增加优质学位、优化招生结构、降低择校焦虑,让牛娃和普娃都有奔头。
说白了,就是要给学区房、择校热降降温,引导牛娃普娃更加均衡地流向各所初高中。这其实也是兑现此前市教委反复强调的,逐步淡化中考中招,增加多元升学渠道,鼓励教育集团建立连续培养机制。
具体来说,牛娃普娃家长如何见招拆招、提前规划?
小学牛娃:先上桌、再挑肉
都知道小学成绩有“欺骗性”,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牛娃体质呢?
可以参考这几点:写作业效率高不高、爱不爱读书、有没有自己的想法、对成绩上不上心,有没有一门拿得出手的特长……
如果孩子确实是学习的料,那么小升初最好瞄准名校教育集团。
能派位进入本部当然最好,但别过度追求初中校名气,死磕各所集团校本部。
建议把心仪的名校教育集团分校或者集团成员校当作备选。先进入集团人才蓄水池,这一点比啥都强!
大胆预测一下,随着集团普校生源质量提升,未来拿到集团直升的名额可能也会增多。
要是能在集团内当上“凤头”, 就有机会搏一搏集团直升和特长生。即便是本部“凤脖子 ”,或者在集团成员校当“鸡头”,也能靠校额到校稳稳进入头部高中。
中等偏上孩子:“鸡头”还是“凤尾”?向内寻求答案
对于小学成绩中等偏上,学习习惯良好的孩子来说,最稳妥的出路恐怕就是校额到校。
过去,家长需要紧盯孩子在全区的位次;如今,校内排名才是核心。
大体上说,牛校前10%,普校前30%的孩子,极有可能走校额到校进入头部高中。
当“上什么样的初中,决定进什么样的高中”成为新的铁律,中等偏上的孩子可能会更加纠结:是去牛校当“凤尾”,还是去头部教育集团里的普校做“鸡头”。
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只有更适合孩子的路径。建议结合孩子性格、意愿、离家距离等因素综合考量。
普娃:稳字当先,考虑错位竞争
普娃家长的择校策略可以紧紧围绕校额到校红利展开。
建议普娃考虑区重点级别集团校,进可以走直升,享受到集团内最优质的资源,退可以走校额到校,避开和全区考生拼分数。
也可以考虑普通完中。毕竟,普通初中校额到校名额相对较多,且校内竞争相对较小。而且,随着中考中招进一步淡化,普通高中也会逐渐加大直升规模。普通初中校的中等学生,也会有更多的机会直通本校高中。
区重点级别初中校迎来重大利好
值得关注的是,校额到校全覆盖后,区重点级别的初中校可能受益最大:既有不错的师资和生源,又新增了校额到校名额,再加上集团直升计划,学校未来高考出口大概率会提升。
反观不在头部教育集团的传统中考强校,未来可能会面临不小的挑战——校额比例低、统招名额缩水,中等生的升学空间可能被挤压。
今年中招志愿填报可能迎来“史上最难”
最后提醒一点,今年中考总分从670分降到510分,分数压缩可能让一分一段内的人数密集度增加,并加剧志愿填报的偶然性。
往年录取分数不具备参考性,录取位次的参考作用也在下降,建议家长及时调整志愿填报策略。
教育恐怕真的要变天了,以往的志愿填报逻辑几乎被颠覆!如果家长仍旧套用过去的经验,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在升学的路上栽跟头。
文 | 京教君
素材来源 | 北京教育考试院、热心家长分享、院长炖鸡汤、京城教育圈等,由京城教育圈进行整理及补充
微信又改版啦
为了让「京城教育圈」出现在您的时间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