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华语歌手陈奕迅因确诊新冠XEC变种引发关注,其从出现症状到确诊的「24小时极速感染」轨迹,成为病毒高传播性的典型案例。据团队披露的详细行程,5月13日下午2点,陈奕迅抵达高雄巨蛋体育馆进行演唱会彩排,期间多次摘下口罩调整耳麦,与舞台总监、音响师等15名工作人员近距离沟通(间隔不足1米),持续约4小时。当晚7点,他乘车返回酒店,途中未佩戴N95口罩,与司机有短暂交流。晚8点30分,在酒店一楼餐厅用餐,邻桌有4组客人(约12人),用餐时间约50分钟。
5月14日凌晨1点,陈奕迅出现低烧(37.8℃),但未服用退烧药,继续在房间内练习歌词。上午10点,体温升至39.5℃,伴随剧烈咳嗽,紧急前往高雄市立医院就诊。经PCR检测,确诊感染新冠XEC变种,血氧饱和度一度降至89%,随即被收治入院。截至目前,其密切接触者已达52人,包括彩排团队、酒店工作人员、餐饮从业者等,其中3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均为未接种加强针的高风险人群。
XEC变种:24小时传播链的「幕后推手」
此次感染的XEC变种是奥密克戎BA.2.10.1与BA.2.75的重组毒株,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其基本传染数(R0值)高达14-18,是原始毒株的7-9倍。港大传染病专家金冬雁指出:「XEC的潜伏期最短可压缩至12小时,且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即使完成三剂疫苗接种,突破性感染风险仍比早期变种高40%。」这解释了为何陈奕迅在出现症状前已具有传染性,且病情恶化速度远超普通流感。
行程图公开引发「全民自查」
陈奕迅团队首次完整披露艺人感染轨迹细节,包括具体时间点、场所照片及密接者职业分布,相关信息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传播超5亿次。网友自发制作「高雄巨蛋周边24小时活动对照图」,截至16日中午,已有超20万人通过「防疫行程查询」小程序输入关键词「陈奕迅」「高雄巨蛋」自查风险。高雄市卫生局紧急发布公告,提醒5月13日14:00-18:00、19:30-20:20期间到访上述场所者,尽快进行核酸检测,并佩戴口罩避免前往公共场所。
艺人防疫漏洞:高频流动下的「隐形风险」
事件暴露了娱乐圈「空中飞人」式工作模式的防疫隐患。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头部艺人平均每月跨城行程达6.2次,接触陌生人群超200人/月,但仅35%的团队配备随行防疫专员。台湾感染科医师陈时中建议:「艺人及团队应执行『演出前48小时核酸+每日抗原自测』制度,高风险场景需佩戴FFP2口罩,并避免在密闭空间聚集用餐。」
截至发稿,陈奕迅已在社交平台报平安,称「正在积极配合治疗」,其团队宣布将承担所有密接者的检测费用。这场「24小时的感染课」,不仅为公众敲响病毒防控警钟,更促使娱乐行业重新审视高强度工作下的健康管理逻辑——在追求舞台效果之前,或许更需要筑牢「健康安全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