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林雨,你冷静点!新郎还没来,宾客都等急了!"
闺蜜小杨焦急地在新娘化妆室来回踱步。
"我再打一次电话。"我的声音已经颤抖得不成样子,手指几乎按不对号码。
第十七个未接电话后,我的手机突然震动——是他发来的短信:"对不起,婚礼取消。我不能娶你。"
"这是什么意思?"我猛地站起来,婚纱裙摆扫落了梳妆台上的饰品,"他怎么能这样?五年感情,说不要就不要了?"
我失控地砸碎了手边的花瓶,玻璃碎片崩飞的瞬间,更衣室的门被推开了。
"姐,别哭。"
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让我浑身一颤。站在门口的,是已经消失六年的弟弟李默。
他西装笔挺,目光复杂地看着我,嘴角带着一丝苦涩。
二十二年前,继父带着这个孤儿走进我家门;而现在,当我的新郎选择逃婚,竟是他在这最绝望的时刻出现在我面前。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01
1985年盛夏,蝉鸣声震耳欲聋。八岁的我站在家门口,看着妈妈挽着一个陌生男人的手走来。男人身后跟着一个瘦小的男孩,低着头,紧紧抓着自己的衣角。
"小雨,这是李叔叔,以后他就是你的新爸爸了。"
妈妈轻声说,眼角还有未干的泪痕。自从爸爸去世后,妈妈就很少笑了。今天她眼中有久违的光彩,让我不忍心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是默默,以后就是你弟弟了。"妈妈又指了指那个男孩,"他比你小两岁,你要好好照顾他。"
李默抬起头,怯生生地看了我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他的眼睛很黑,像两颗湿润的葡萄,但里面藏着什么,我看不透。
"他父母都不在了吗?"我好奇地问。
"嗯,是个可怜的孩子。"李叔叔摸了摸李默的头,"他爸是我工地上的工友,去年出了意外。他妈妈没撑过去,今年初也走了。"
李叔叔的声音沉重,我注意到李默的肩膀微微颤抖,但他没有哭出声来。
那一刻,我心中升起一丝同情,但更多的是排斥——我从小就是个独生女,突然多了个"弟弟",还要共享妈妈的爱,我怎么可能开心起来?
最初的几个月,我对李默充满敌意。我不和他说话,故意在他面前表现得很亲热地喊李叔叔"爸爸",还时不时藏他的东西。
但李默从不告状,只是默默地找回自己的东西,继续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
有一次,我把他刚画好的画撕了,本以为他会哭,会告诉妈妈,但他只是看了看碎片,然后一言不发地走开了。
晚上,我偷偷经过他的房间,听到细微的抽泣声。我站在门口,突然感到一阵内疚。
第二天,我悄悄把自己最喜欢的彩色铅笔放在了他的书桌上,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走开。
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桌上多了一张纸——李默用我的彩色铅笔画了一幅画,是两个小孩手拉手站在太阳下。
"这是你和我吗?"我问他。
他点点头,眼睛亮亮的,像是在期待什么。
"画得真难看。"我故意说,但还是把画小心翼翼地夹进了我的课本里。
从那以后,我们的关系慢慢缓和。我发现这个沉默的男孩其实很聪明,也很贴心。
他会记得我喜欢什么颜色的发卡,知道我害怕黑暗会偷偷留一盏小灯在走廊,甚至会在我考试前在书包里塞一块巧克力,说是"给脑子补充能量"。
四年级那年,班上来了个新男生,长得高高大大,仗着自己年纪比我们大,经常欺负人。
有一天放学,他堵住我的路,非说我撞了他,要我道歉。我当然不肯,结果他推了我一把,把我的书包踢到了水坑里。
正当我快要哭出来的时候,一个瘦小的身影冲了过来,挡在我面前。是李默。他当时才三年级,比那个男生矮了一个头,却死死挡在我和那个男生之间。
"你敢欺负我姐姐?"李默的声音颤抖却坚定。
那个男生哈哈大笑:"你这小不点也想英雄救美?"说着就要推开李默。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李默突然一脚踢在那男生的膝盖上,趁他弯腰的瞬间,一把抓起我的手就跑。
我们跑出老远,才停下来喘气。李默的脸上有擦伤,衣服也脏了,但他第一句话却是:"姐,你没事吧?"
那一刻,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是我第一次真心实意地把他当成"弟弟"。
"没事,"我摸了摸他的头,"我们回家吧,弟弟。"
听到"弟弟"这个称呼,李默的眼睛亮了起来,冲我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
从那以后,我和李默形影不离。我们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写作业,一起在小区的空地上玩耍。
他总是安静地跟在我身后,像个忠实的小卫士。而我也学会了像个姐姐一样照顾他,帮他检查作业,教他一些我已经学过的知识。
李默学习很认真,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每当我取得什么成绩,他的眼睛都会亮起来,比我自己还要高兴。
而当他得了第一名,回到家却从不炫耀,只是默默地把奖状收起来。
"你可以骄傲一点的,"我曾对他说,"妈妈和爸爸会为你高兴的。"
"我只想让你为我骄傲,姐姐。"他认真地回答,那目光中有种超越年龄的沉稳。
初中时,我们上了不同的学校。我去了市重点,而李默因为户口问题,只能去附近的普通中学。但他依然很努力,期末考试总能拿到全年级第一。
进入青春期后,李默变得更加沉默。他原本瘦小的身材逐渐拔高,超过了我半个头。女孩子们开始对这个安静又优秀的男生产生兴趣,时不时有人托我给他送小礼物。
"你要不要考虑一下王莉?她人挺好的,还是班长呢。"有一次我半开玩笑地问他。
李默摇摇头,眼神有些躲闪:"我现在只想好好学习。"
"得了吧,哪个男生不想谈恋爱?"我打趣道,"难道你有喜欢的人了?"
他沉默了片刻,轻声说:"有一个人,很特别。但我不能说。"
"为什么不能说?"我好奇起来。
"因为不合适。"他的表情变得复杂,让我有些看不懂。
后来我也没再追问,以为是青春期男生的正常秘密。
02
高中时光是紧张而忙碌的。我们都在为未来奋斗,几乎没有时间思考其他事情。
李默比我小两岁,当我高三时,他才高一,但已经在为提前参加高考做准备。
我高考那年,压力特别大。有一天晚上,我因为一道数学题怎么也解不出来,突然崩溃大哭。
李默听到声音,轻轻敲开我的门,接过我手中的题本,仔细看了几分钟,然后拿起笔,一步步地给我讲解。
"你怎么这么聪明?"我擦着眼泪问他。
"因为我有个聪明的姐姐啊。"他笑着回答,眼睛弯成了月牙。
高考结束后,我如愿考上了北京的大学。临行前夜,李默站在我房间门口,欲言又止。
"有什么想说的就说吧,"我笑着整理行李,"别一副要生离死别的样子,放假我就回来了。"
"姐,照顾好自己。"他递给我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一条简单的银项链,吊坠是一片小小的树叶形状。
"我存了很久的零花钱,"他难得一见地有些窘迫,"不值钱,但希望你戴着...记得家里还有我。"
那是他送我的第一份礼物,我当即戴上,并承诺永远不会摘下来。
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我很快交到了新朋友,参加各种活动,几乎每天都过得忙忙碌碌。
李默会定期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近况,但从不过多打扰我的生活。每次通话结束前,他都会轻声说一句:"姐,我很想你。"
寒假回家,我带了一堆礼物。给妈妈买了丝巾,给李叔叔买了领带,给李默买了一本他念叨了很久的小说。看到礼物,他高兴得眼睛都亮了,但又很快恢复了平静。
"姐,北京好玩吗?"他问我。
"好玩啊,有机会你一定要来。"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大学的趣事,新交的朋友,参加的社团,甚至还有悄悄喜欢的男生。
李默安静地听着,时不时点点头,眼睛一直看着我,似乎想把我的每个表情都记下来。
"你呢?学校怎么样?"我问他。
"还行,"他简短地回答,"成绩挺好的。"
后来妈妈告诉我,李默已经被选为了年级代表,参加了全市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拿了一等奖。
"这孩子就是不爱张扬,"妈妈叹了口气,"连这么大的荣誉都不跟你说。"
我有些心疼,又有些骄傲。我的弟弟,总是这样低调,却又这样优秀。
大学第二年的冬天,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妈妈打来电话,声音哽咽:"默默离家出走了!"
我匆忙请假回家,发现家里一片混乱。
继父的脸色阴沉得可怕,妈妈眼睛哭得通红。李默的房间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书桌上多了一张纸条:
"爸,妈,姐姐,对不起。我有些事情必须去做。不要找我,我会好好的。"
字迹潦草,像是在极度情绪中写下的。
我们报了警,贴了寻人启事,找了整整三个月,却毫无音信。家里的气氛一落千丈,我也无心学业,几乎要休学。
直到有一天,我收到一条匿名短信:"我很好,别担心,继续你的生活。"
没有署名,但我知道是他。我试着回复,却发现号码已经无法接通。我只能带着这份思念和担忧,继续我的大学生活。
毕业那年,我再次收到一条匿名短信:"恭喜毕业。为你骄傲。"
依然是李默的风格,简短却温暖。我回复了一大段话,告诉他我找到了一份编辑的工作,准备留在北京发展,希望他能联系我。但和上次一样,没有回音。
工作后的生活忙碌而充实。我从助理编辑做起,慢慢成长为一名资深编辑,负责发掘新人作家。每当看到一本好书出版,我就会想:如果李默在,他会不会也为我骄傲?
三年前的春天,编辑部来了一份特殊的投稿。那是一本名为《无声告白》的小说,讲述了一个被收养的男孩如何寻找自己身世的故事。
文笔不算华丽,但情感真挚,细节丰富,读来令人动容。
"这本书,我们要定了。"主编拍板道,"作者是谁?约他来谈谈。"
电话那头的声音温和而克制:"陈骁,很高兴认识您。"
那是我与陈骁的第一次接触。他比我年长两岁,是个眉眼温柔的男人,谈吐优雅,举止得体。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的小说写得很好,"我由衷地赞美,"那种被收养的孩子的心理描写特别真实。你是有相关经历吗?"
"我研究过很多案例,"他微笑着回答,"我想给那些无声的孩子一个发声的机会。"
那次会面结束后,陈骁主动加了我的联系方式,说有任何修改意见都可以随时沟通。之后的日子里,我们的联系越来越频繁,从公事逐渐延伸到了私人生活。
他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关心我,知道我加班时送来一杯热咖啡,知道我生病时推荐最适合的药,甚至知道我小时候最喜欢的卡通角色。
"你怎么知道这些的?"我惊讶地问。
"因为在遇见你之前,我就已经爱上你了。"他总是这样回答,带着神秘的微笑。
我以为那只是一句浪漫的情话,却不知道其中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随着《无声告白》的出版,陈骁迅速成为文坛新秀。
他的签售会场场爆满,社交媒体上的粉丝数量激增,甚至有电影公司找上门来,想要改编他的小说。而我,也从他的编辑变成了他的女朋友。
我们的恋爱进展得很顺利。
陈骁温柔体贴,事业上升期却从不忽视我的感受。他会记得每一个纪念日,会在我忙碌时主动承担家务,会在我失落时用最温暖的方式安慰我。
"你真的太完美了,"我有时会半开玩笑地说,"完美得不真实。"
"在你面前,我只想做最好的自己。"他认真地看着我,眼神诚恳得让人无法怀疑。
交往两年后,陈骁在一场读者见面会上,当着几百人的面向我求婚。他单膝跪地,手捧戒指,声音微微颤抖:"林雨,我想余生的每一个清晨都能看到你。嫁给我好吗?"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我含泪点头。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婚期定在第二年的五月,我们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选场地,定婚纱,邀请亲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我还特意回了趟老家,想告诉妈妈和李叔叔这个好消息,也想把婚礼请柬亲手交给他们。
"默默有消息吗?"这是我每次回家必问的问题。
妈妈摇摇头,眼中闪过一丝忧伤:"没有,但我相信他过得很好。"
"我也这么觉得,"我轻声说,摸了摸脖子上一直戴着的树叶吊坠,"如果他知道我要结婚了,一定会回来的。"
回北京的火车上,我望着窗外飞逝的风景,心中涌起一阵莫名的伤感。李默已经消失六年了,这六年里,他去了哪里?过得好吗?还会记得我这个姐姐吗?
婚礼前两周,我在整理陈骁的办公室时,偶然发现了一个陌生的笔记本。
翻开第一页,竟然记录着我的详细资料,从小学到大学的每所学校,甚至连我小时候住过的小区地址都有。翻到后面,还有我和家人的照片,包括许久不见的李默。
"你在看什么?"陈骁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把我吓了一跳。
"这是...研究新书人物用的资料。"他笑着解释,顺手将笔记本收起,"女主角就是以你为原型的,想给你个惊喜,现在被你发现了。"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我也就没再多想。但那个笔记本的画面,偶尔还会浮现在我脑海中,带着一丝违和感。
婚礼前一天晚上,陈骁说要回自己公寓取一些资料,临行前紧紧抱了我一下。
"明天就是大日子了,早点休息。"他吻了吻我的额头,"我爱你,林雨。"
那是我最后一次听到他说爱我。
婚礼当天早晨六点,我被闺蜜的电话吵醒。
"陈骁不见了!酒店说他昨晚根本没回来过!"
我大脑一片空白,手忙脚乱地拨打他的电话,却只听到冰冷的提示音:"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婚礼现场已经布置完毕,宾客陆续到达,而新郎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强撑着不让自己崩溃,一遍遍地安慰自己:"他一定会来的,一定会来的..."
直到那条短信震动了我的手机,彻底击垮了我的希望。
就在这最绝望的时刻,站在我面前的是已经消失六年的弟弟李默。
他的眼神中带着复杂的情绪,手中拿着一个牛皮纸档案袋。
"姐,这个你必须看。"他的声音低沉而克制。
我颤抖着接过档案袋,当我打开看到里面的内容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双腿发软,几乎站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