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污蔑我作弊,之后我天天考0分,高考成绩公布我成了理科状元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为虚构故事创作,部分细节经艺术处理,人物均为化名,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1

L市第一中学,是这座城市的骄傲。百年老校,底蕴深厚,每年都有无数学子从这里考入全国顶尖大学。能进入一中,是每个L市学生的梦想。

我,李明远,就是这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幸运儿之一。初中毕业那年,我以全市第三的成绩考入一中。父亲是个小型建材店的老板,母亲是小学老师,家境不算富裕,但也能维持体面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我是唯一的希望,是他们生命的全部意义。

"明远,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考上清华。"这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从不给我太大压力,但我知道,这是她心底最深的期望。

高一那年,我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十。物理和数学是我的强项,尤其是物理,我总能用与众不同的思路解决问题。这让我在班上小有名气,甚至连其他班的同学都知道:一中有个"物理天才"李明远。

直到高二上学期,张主任成为我们的班主任兼物理老师。

张主任,四十五岁左右,身材魁梧,声音洪亮,走路带风,一副雷厉风行的样子。他在一中任教二十年,带出过无数优秀学生,是学校的金牌教师。但同时,他也以严厉著称,一言不合就会让学生站到走廊上反省。

我与张主任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他接手我们班后的第三次物理课上。

"李明远,来,把这道题解一下。"张主任点名让我上台解题。

那是一道关于电磁感应的题目,难度不小。我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我的解法。



"停。"我刚写了半分钟,张主任就打断了我,"这不是标准解法。"

"但这样解更简便。"我回答。

"简便?你确定这解法是对的?"张主任眉头紧锁。

我点点头,继续写下去。五分钟后,我得出了答案,正是标准答案中给出的结果。

张主任沉默了片刻,说:"回去坐下吧,以后考试还是用标准解法,不要标新立异。"

我以为这只是个小插曲,却不知道这是风暴的前奏。

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上有一道大题,价值二十分,难度很大。大多数同学都只解出了一半,但我用了一种特殊的解法,完整解出了全题。

成绩公布那天,班长王晓华走过来,幸灾乐祸地对我说:"李明远,张主任让你去办公室一趟。"

我走进办公室时,张主任正在批改试卷。他见我进来,头都没抬:"李明远,你的物理考试,是不是作弊了?"

这个问题如同晴天霹雳,我愣在原地:"没有,我没有作弊。"

"那你怎么解出了最后那道大题?"他终于抬起头,眼神锐利如刀。

"我用了一种不一样的解法。"

"什么解法?课本上教过吗?我讲过吗?"

"没有,我自己想出来的。"

张主任冷笑一声:"高二学生,能想出连大学教授都不一定想得到的解法?你当我是傻子吗?"

"我可以证明这个解法是对的。"我坚持道。

"好,那你现在就在这里,把这道题重新做一遍给我看。"

我接过张主任递来的白纸,开始现场解题。我的手有些抖,但思路很清晰。二十分钟后,我完成了解答,并递给张主任。

张主任仔细检查了我的解答过程,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不是标准解法。"最后他只说了这么一句。

"但结果是对的。"我不服气地说。

"李明远,你知道吗,在高考中,如果你用这种非标准解法,很可能会被扣分。我这是为你好。这次考试,这道题我给你零分。"

"可是——"

"没有可是,回去吧。记住,以后考试用标准解法。"

02

我拿着被改得一塌糊涂的试卷,心里憋着一口气回到教室。

这次期中考试后,我与张主任之间的关系急剧恶化。每次物理课,他都会有意无意地刁难我,让我解答最难的题目,然后在全班面前批评我的解法"过于复杂""不符合高考要求"。

班上的同学开始疏远我。在这个高考压力巨大的环境里,老师的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学生的地位。张主任不喜欢我,同学们自然也不敢靠近我。

唯一站在我这边的,是我的父母和数学老师赵老师。

"明远,我看了你那道题的解法,非常有创意。"一天放学后,赵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不要因为张主任的话就否定自己。真正的科学,从来不应该被标准答案束缚。"

赵老师是个年轻人,刚从师范大学毕业不久,思想比较开放。他给了我很多鼓励,让我不要放弃自己的思维方式。

"但是,张主任说得也有道理。高考确实是有标准答案的,如果你的解法太过创新,阅卷老师可能会不理解。"赵老师叹了口气,"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无奈之处。"

真正的灾难,发生在高二下学期的物理月考上。

那是一道关于波粒二象性的题目,考查光电效应的原理和应用。题目给出了一些参数,要求计算光子的能量和金属的逸出功。

我用了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公式直接求解,这个公式我是在一本大学物理教材中看到的。计算过程非常简洁,而且结果准确无误。

成绩公布那天,我发现自己的物理成绩只有四十分,排名从年级第五跌到了年级第六十多。

"李明远,你又作弊了。"张主任在班会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责我。

"我没有作弊!"我急忙辩解。

"这道题用的公式,是大学量子力学才会教的内容。你一个高中生,怎么会知道?"

"我自学的,我在图书馆看过大学物理教材。"

"呵呵,自学?"张主任冷笑,"王晓华,你说,李明远考试时有什么异常行为吗?"

班长王晓华站起来,一脸正气:"报告张主任,我看到李明远考试时经常低头看自己的笔袋,鬼鬼祟祟的,很可能在笔袋里藏了小抄。"

这完全是污蔑!我考试时确实低头看过笔袋,但那只是在找橡皮擦而已!

"李明远,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张主任的目光如同利剑。

我想辩解,但看到全班同学异样的目光,我突然感到一阵无力。在这场师生对峙中,我永远是弱势的一方。

"没有。"我低下头,声音很小。

"从今天起,你的物理考试成绩全部判零分,直到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为止。"张主任宣布道,"如果再被我发现作弊,直接请家长,记过处分!"

03

班会课后,我一个人呆坐在教室,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我没有作弊,我只是用了不一样的解法,为什么要被这样对待?

回到家,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他们工作已经很辛苦,我不想再给他们增添烦恼。

但噩梦才刚刚开始。

从那天起,无论我怎么认真答题,物理考试的成绩都是零分。张主任甚至影响了其他科目的老师,告诉他们我有作弊倾向,需要严格监督。数学老师赵老师是唯一一个不为所动的,他依然公正地评价我的试卷,让我在数学上保持着不错的成绩。

班上的同学开始公开议论我,有人说我靠作弊才能保持前几名的成绩,有人说我心理有问题,非要标新立异。王晓华更是变本加厉,带头孤立我,甚至在我的课桌上写下"骗子"二字。

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课间不再与人交流,下课就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成了我唯一的避风港,在那里,知识不会因为不符合某个人的标准而被否定。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一件事改变了我的处境。

那天,我正在图书馆的角落里翻阅一本《量子力学导论》,赵老师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明远,我找了你半天。"赵老师在我对面坐下,"我看了你最近几次的数学试卷,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他拿出一道几何题,是上次测验中的最后一题,全班只有我一个人解出来了。

"你这个解法很独特,用了向量分析的思路,这是高等数学的内容。你是怎么想到的?"

我解释了我的思路,赵老师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

"明远,你知道吗,你的思维方式很适合做科研。"赵老师真诚地说,"我听说你和张主任之间的事了。不要灰心,真正的智慧不会被埋没。"

04

赵老师的鼓励给了我莫大的安慰。他建议我在正式考试中尽量使用标准解法,但平时可以继续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有一个物理爱好者论坛,上面有很多大学教授和科研人员。你可以在那里发表自己的解题思路,交流想法。"赵老师给了我一个网址,"相信我,你的才能会被真正懂行的人看到。"

那天晚上,我注册了论坛账号,起名"物理追梦人",发布了自己在月考中用的那个解法。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人回复了。

用户名"量子先驱"的人评论道:"这个解法非常巧妙,直接运用了波函数坍缩原理,比标准解法简洁许多。请问楼主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

我如实回答自己是一名高中生,引起了论坛一阵轰动。很多人表示不敢相信,一个高中生能掌握这样深入的量子力学知识。

"量子先驱"又回复道:"如果你真的是高中生,那你的天赋非常罕见。我很好奇你是如何学习这些知识的?"

我们开始了深入交流。"量子先驱"的思维非常敏锐,知识面极为广阔,每次聊天都让我受益匪浅。通过交流,我得知他是C大学物理系的陈教授,曾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奖。

在陈教授的指导下,我的物理和数学水平突飞猛进。我开始自学大学物理课程,甚至接触了一些前沿的物理理论。同时,我也在论坛上发表了许多解题思路和小论文,赢得了不少物理爱好者的赞赏。

学校里的处境依然艰难。张主任对我的针对毫不手软,每次物理考试都是零分。其他同学看我的眼神充满了怀疑和嘲讽,只有极少数人会在私下里和我说话。

更让我心痛的是,我的综合排名从前十跌到了年级中游。尽管数学和其他科目成绩还不错,但物理的零分拖累了我的总分。

"李明远,看来你是真的不行了。"王晓华经常这样嘲讽我,"一个作弊都考不好的人,还想考清华北大?做梦吧你。"

我没有反驳,只是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翻开书本继续学习。我知道,辩解是没有用的,只有成绩才能证明一切。

05

高三开学,意味着正式进入了冲刺阶段。大多数同学都绷紧了神经,开始疯狂刷题,为高考做最后的准备。

张主任作为班主任,压力也很大。他在班会上反复强调:"今年的升学指标是八个清华北大,十五个985,三十个211。谁也不能拖后腿!"

这种压力传导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早上六点半开始早读,晚上十点半才结束晚自习,周末还要补课。整个班级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中。

我依然每天按时到校,认真听课,完成作业。但在物理考试中,我仍旧得零分。这已经成了一种默契——我交卷,张主任不看就给零分。



有时,我会产生放弃的念头。但每每想到父母的期望,想到陈教授的鼓励,我又重新振作起来。

"不能被打倒,绝对不能。"我在日记中写道,"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于天下。"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张主任召开了家长会。每个学生的成绩和排名都被公布在投影仪上,我的名字赫然在列,年级排名第78名。

"李明远的物理成绩不理想,希望家长多加督促。"张主任用极其委婉的说法描述了我的零分。

家长会后,父亲罕见地沉默了。母亲则小心翼翼地问我:"明远,物理有困难吗?需要补课吗?"

我终于忍不住了,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父母——张主任的刁难,同学的孤立,以及我在论坛上的经历。

父亲听完,脸色阴沉得可怕:"这不是欺负人吗?我明天就去学校找校长评理!"

"爸,不要!"我急忙阻止,"现在是高三,任何风波都会影响我的学习。再忍忍吧,等高考结束了再说。"

母亲擦着眼泪:"明远,你受苦了。但妈妈相信你,无论结果如何,你都是我们的骄傲。"

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给了我巨大的力量。我决定不再纠结于学校的物理成绩,而是把精力放在自学和论坛交流上。

陈教授成了我精神上的导师。我们每周都会在论坛上深入交流,讨论物理问题。有时,他还会给我发一些最新的物理论文,让我开阔视野。

"你的思维非常有创造性,"陈教授在一次交流中说道,"不要被条条框框限制,真正的科学家都是敢于打破常规的人。"

在他的建议下,我开始尝试做一些小的物理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我用家里的零件自制了一个简易的电磁感应装置,并在论坛上分享了实验过程和结果。这篇帖子获得了大量点赞,甚至有人建议我投稿到物理杂志。

学校里,我表面上接受了零分的现实,但内心从未放弃。每次考试,我依然认真作答,用最规范的解法解题,尽管知道结果还是零分。

这种坚持被赵老师看在眼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拿到了我的物理试卷,发现上面明明写满了正确答案,却被判了零分。

"太不像话了!"赵老师气愤地说,"明远,我会去找张主任谈这件事。"

"赵老师,别去。"我拦住他,"现在距离高考只有半年了,我不想节外生枝。其实,没关系的,我已经习惯了。"

赵老师沉默了片刻,最后说:"好吧,但你要记住,真正的实力不是分数能衡量的。高考是全省统一阅卷,只要你的解法正确,就一定能得到公正的评价。"

他的话给了我一线希望。是啊,高考是全省统一阅卷,不会有人针对我。只要我的解法正确,就能得到应有的分数。

这个念头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开始制定一个计划,一个关于高考的计划。

06

高三第二学期,距离高考只有一百天了。

张主任的压力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他几乎每天都会在班上点名批评几个同学,理由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进步不明显"。

我依然是他的重点批评对象。一次物理课上,张主任让我上台解题,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我的解法"过于复杂""不符合高考要求",最后甚至说:"像李明远这样的学生,不可能考上好大学。"

班上的同学有的偷笑,有的低头,只有少数人露出同情的眼神。王晓华则一脸得意,他已经被提前保送到了省重点大学,对高考没有太大压力,整天在班上趾高气扬。

放学路上,我的好朋友——也是班上为数不多还和我说话的同学林小雨问我:"明远,你真的不打算向学校反映吗?张主任这样针对你,太过分了。"

"没必要。"我平静地说,"还有三个月就高考了,我不想惹麻烦。"

"可是,你的物理一直被打零分,这会严重影响你的排名和志愿填报啊。"

我笑了笑:"相信我,高考不会有问题的。"

小雨不解地看着我,但没有再追问。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登录了物理论坛。陈教授已经在等我了。

"明远,我看了你上次发的那篇关于量子纠缠的小论文,思路很有创新性。"陈教授发来消息,"不过在推导过程中,有两处需要注意……"

我们一如既往地讨论物理问题,从基础理论到前沿研究,无所不谈。在这个虚拟空间里,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尊重和平等。

"对了,你什么时候高考?"陈教授问道。



"还有三个月。"

"有把握吗?"

"物理和数学没问题,其他科目也在努力。"

"那就好。"陈教授停顿了一下,"高考后,无论你去哪所大学,我都愿意指导你。你的天赋不应该被埋没。"

这句话让我热泪盈眶。在现实中,我是一个被老师污蔑、被同学孤立的"问题学生";但在这里,我得到了一位顶尖教授的认可和欣赏。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高考中证明自己。

从那天起,我开始了更加严格的自律训练。每天清晨五点起床,利用早读前的时间自学大学物理;课堂上认真听讲,即使是张主任的物理课,我也一丝不苟地做笔记;晚自习结束后,我会在床上再复习两个小时,直到深夜。

我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个科目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物理方面,我不仅掌握了高中全部内容,还自学了大学物理的基础课程;数学上,我通过刷题强化解题速度和准确性;语文和英语这两个相对弱势的科目,我也投入了大量时间做强化训练。

同时,我开始研究高考阅卷规则和评分标准。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赵老师,我了解到:只要解题思路正确,步骤清晰,结果准确,即使不是标准解法,也能得到相应的分数。

这让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计划是可行的。在高考中,我不会再受到张主任的主观判断,而是由专业的阅卷老师根据统一标准评分。

07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高考前一个月,学校组织了一次全省联考,我的物理成绩依然是零分。这次联考是由各校老师交叉阅卷,张主任不可能直接给我判零分。我感到十分困惑。

放学后,赵老师神色凝重地把我叫到办公室:"明远,我知道怎么回事了。你的物理试卷根本没有送去阅卷,是张主任扣下来了。"

"什么?"我震惊地问,"他凭什么这样做?"

"他是年级主任,有这个权力。"赵老师叹了口气,"我已经向教务处反映了,但没有证据,他们不会轻易处理一个资深教师。"

我沉默了。这比我想象的还要恶劣。张主任不仅在自己的课上给我零分,还阻止我在统一考试中得到公正的评价。

"不过,高考不同。"赵老师安慰我,"高考试卷是直接送到省教育考试院阅卷的,任何人都无法干预。只要你正常发挥,就一定能得到公正的成绩。"

我点点头,心里却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在校内的排名会一直很低,这会严重影响我的自信心和状态。

回家路上,我拨通了陈教授的电话。这是我们第一次语音交流。

"教授,我遇到了一点麻烦。"我把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电话那头,陈教授沉默了片刻,然后说:"明远,听我说,有时候,逆境是最好的老师。那个班主任对你的不公,反而磨炼了你的意志。高考是你翻身的唯一机会,不要放弃,不要气馁。"

"我明白。"

"还有,高考后,无论结果如何,来C大学找我。就算你分数不够,我也会想办法让你进物理系。你的天赋不应该被埋没。"

陈教授的话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是啊,就算现在处境艰难,我也要坚持到高考,那是我唯一的机会。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物理课上,我不再在意张主任的冷嘲热讽;模拟考试中,我也不再关心自己的排名。我知道,真正的考验在高考那天。

六、高考前夕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整个学校都笼罩在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

教室里,同学们废寝忘食地刷题;操场上,体育课变成了自习课;就连食堂里,也能看到学生一边吃饭一边背诵课文。

张主任的压力似乎也到了极点。他每天都会在班上强调考试技巧和注意事项,语气中充满了焦虑:"答题一定要规范,解题步骤要清晰,千万不要标新立异!"

每当他说这句话,目光都会有意无意地扫向我。我知道,他是在警告我,在高考中也不要使用自己独特的解法。

但我已经不在乎了。经过这一年多的磨砺,我已经成长了许多。我不再是那个容易被言语伤害的男孩,而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信念的准大学生。

高考前一周,学校组织了最后一次模拟考试。这次考试完全按照高考流程进行,从试卷难度到考场纪律,都力求与真实高考一致。

考试结束后,张主任破天荒地主动找我谈话。

"李明远,过来一下。"他在办公室门口叫住我。

我走进办公室,张主任示意我坐下。

"这次模拟考试,物理我给了你卷面分数。"他的语气出人意料地平和,"你考了135分,在班上排第一。"

08

我愣住了。这是两年来,张主任第一次给我正常的物理分数。

"谢谢老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道谢。

"不用谢我。"张主任皱了皱眉,"我只是想告诉你,你的解法确实有独到之处,但在高考中,还是要用标准解法。阅卷老师时间有限,看到非常规解法可能会犹豫不决,甚至判为错误。"

我点点头,表示理解。

"我一直对你严格要求,是为了你好。"张主任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辩解,"希望你能理解。"

我没有回应,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两年来的委屈和愤怒,已经无法用简单的"理解"二字一笔勾销。

张主任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心态,略显尴尬地咳嗽了一声:"总之,高考加油。我相信你能考出好成绩。"

走出办公室,我的心情异常复杂。张主任这突如其来的"善意",让我感到困惑。是他良心发现?还是担心我在高考中表现出色,让他之前的行为显得荒谬?

无论如何,我已经不再需要他的认可。我的目标很明确:在高考中发挥出真实水平,考上理想的大学,证明自己的实力。

高考前三天,我主动找到了赵老师。

"赵老师,谢谢您这两年来的支持和帮助。"我诚恳地说。

赵老师拍拍我的肩膀:"不用谢,你是我见过最有天赋的学生之一。高考好好发挥,不要有心理负担。"

"我会的。"我顿了顿,"赵老师,高考后,无论成绩如何,我都不会忘记您的。"

"傻孩子,说什么傻话。"赵老师笑了,"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出好成绩。到时候,记得请我吃饭就行。"

离开学校前,我去图书馆还书。在那里,我遇到了林小雨。

"明远,高考加油!"她真诚地祝福道,"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清华。"

"谢谢。"我笑了笑,"你也是,加油。"

回到家,父母已经为我准备了丰盛的晚餐。餐桌上,他们不断给我夹菜,眼神中充满期待和担忧。

"明远,明天就高考了,有没有信心?"父亲试探着问。

"有。"我坚定地回答。

"不管结果如何,爸爸妈妈都支持你。"母亲握住我的手,眼中含泪,"这两年,你受苦了。"

"没事,妈。"我安慰她,"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晚上,我早早洗漱完毕,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脑海中不断闪现过这两年的点点滴滴:张主任的刁难,同学的孤立,赵老师的鼓励,陈教授的指导……

我拿出手机,给陈教授发了一条消息:"教授,明天高考了。谢谢您这段时间的指导和鼓励。"

很快,陈教授回复道:"相信自己,正常发挥就好。高考结束后,我们再详细交流。"

放下手机,我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终于渐渐平静下来。

明天,就是决战之日。

09

高考当天,天气出奇地好。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似乎上天也在为莘莘学子加油。

我早早起床,洗漱完毕,穿上提前准备好的衣服。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餐,饭桌上摆着我最爱吃的煎蛋和牛奶。

"明远,多吃点。"母亲不断给我夹菜,眼神中充满关切。

"妈,我吃不下了。"我笑着推开碗,"再吃就要迟到了。"

父亲已经在门口等候,他会开车送我去考场。临行前,母亲紧紧抱住我:"儿子,加油!"

我点点头,转身离开家门。

考场设在L市第三中学,离我们家不远。一路上,父亲反复叮嘱我注意事项:"准考证、身份证带了吗?钢笔、铅笔、橡皮有没有准备好?记得多带几支笔,以防万一。"

"爸,都带了。"我耐心回答,知道这是父亲紧张的表现。

到达考场门口,已经有许多考生和家长在等候。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有的考生在默默背诵知识点,有的家长在不断给孩子打气。

"就到这里吧,爸。"我对父亲说,"你回去陪妈妈,别担心我。"

父亲点点头,拍了拍我的肩膀:"去吧,儿子。爸爸相信你。"

走进考场,我按照准考证上的信息找到自己的考室和座位。考室里已经有不少考生到了,大家都在安静地准备着。

我深吸一口气,坐下来,把准考证、身份证和文具摆放整齐。这一刻,我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两年的磨砺,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一切都将在这三天得到检验。

"第一科,语文。"监考老师宣布道,"考试时间150分钟。"

随着铃声响起,我打开试卷,开始作答。语文一直是我相对较弱的科目,但这次我感觉状态不错,作文题目也正好是我平时积累过的内容。



第二科是数学。看到试卷的那一刻,我的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这套题目难度适中,有几道大题甚至和我平时训练的很相似。我用最快的速度解完了选择题和填空题,然后开始细致地解答大题。

第一天的考试结束后,我感觉良好。出考场时,看到了一些同班同学,大家互相交流着答案和感受。王晓华也在人群中,看到我时,他投来一个挑衅的眼神。我没有理会,径直走向校门口等候的父亲。

"怎么样?"父亲急切地问。

"还行。"我简单回答。

第二天是理科综合和英语。理综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门学科,物理占分最高。

考试开始后,我直奔物理题而去。看到试卷上的物理大题,我几乎要笑出声来——这正是我的强项。我用标准的解法一步步推导,确保每一个步骤都清晰可见,同时也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

在某道关于电磁感应的大题中,标准解法需要繁琐的计算。我想了想,决定采用我自己开发的解法,这个解法更加简洁明了,能够直接得出结果。但为了保险起见,我在草稿纸上也写了标准解法的推导过程,以备不时之需。

10

最终,我选择了自己的解法。我相信,只要逻辑严密,步骤清晰,阅卷老师会理解我的思路。

理综考完后,是英语科目。幸运的是,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的文章恰好涉及到了物理学领域,这让我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整体来说,英语考试也发挥正常。

三天的高考结束后,我感到身心俱疲,但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阳光照在脸上,格外温暖。

父母早早地在校门口等候,看到我出来,母亲激动地挥手。

"儿子,感觉怎么样?"她紧张地问。

"还行,发挥正常。"我笑着回答。

"那就好,那就好。"父亲不断点头,眼中含着泪光。

回家路上,我们经过一中门口,正好看到张主任和一群老师站在那里,可能是在等候学生回来交流考试情况。

张主任看到我,微微颔首,算是打招呼。我也点头回应,但没有停下来交谈的意思。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高中三年的时光就这样结束了。无论是辉煌还是痛苦,都将成为过去,未来的道路由我自己开创。

到家后,我给陈教授发了一条消息:"教授,高考结束了,发挥正常。物理有一道大题我用了自己的解法,希望不会出问题。"

陈教授很快回复:"不用担心,你的解法我看过,非常严谨。阅卷老师会理解的。高考结束了,好好放松一下吧。"

接下来的日子,是一段难得的休闲时光。没有作业,没有考试,没有压力。我和父母去了趟海边,享受了几天惬意的假期。

回到L市后,我开始帮父亲打理建材店,学习一些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此同时,我也没有放松对物理的研究,继续在论坛上与陈教授交流。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去,直到高考成绩公布的那一天。

高考成绩公布当天,我特意站在公告栏旁,等着张主任来查看榜单。

只见他戴着老花镜,凑近榜单,目光逐一扫过,在我的名字旁停住。张主任的脸色瞬间惨白如纸,嘴唇不受控制地颤抖,教案从他僵硬的手指间滑落。他整个人如同被雷击中,瞪大了眼睛,连呼吸都停滞了。

"这...这不可能..."他的声音嘶哑到几乎听不见,眼中闪过不可置信与恐惧。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