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社交网站上有个一年级小学生妈妈发的求助帖火了。
她女儿用电话手表给同班男生发什么 “送花” 之类的话,关键那语句标点准确得很,咋看都不像一年级小孩能写出来的。
更让人震惊的是,评论区居然还有 “拍你下面给我看看” 这种敏感内容。有家长站出来说,自己孩子也碰到过类似情况,这才让大家意识到,电话手表里藏着软色情渗透的问题,真不能大意。
而且学校里还出了不少事儿。有学生偷拿家长的钱,用电话手表发红包,还有电话手表丢了的情况。这一桩桩事儿,都说明电话手表给低龄儿童用,风险可不止一点半点。
好多家长给孩子买电话手表,一开始就是想着能保障孩子安全,能随时定位孩子位置。可谁能想到,这电话手表功能多了,也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有些品牌手表有个 “碰碰加好友” 的功能,看着是方便孩子交朋友,实际上隐患也很大。陌生人能通过各种加群的方式跟孩子联系上,要是发些不良信息,孩子小,没什么辨别能力,很容易就陷入危险。
孩子到底需不需要电话手表呢?这得看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家从小就限制孩子用小屏幕设备的二年级双胞胎,对电话手表压根不感兴趣。但要是家里有安全方面的考虑,或者经常带孩子出去旅游,电话手表还是能派上用场的,不过用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
我自己有两个三年级的孩子,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和观察,给大家提些建议。
先说功能取舍这一块。买电话手表就买基础款,就留双向通话、GPS 定位、SOS 警报这些最核心的功能,像社交、支付和娱乐这些应用都关掉。要是可以的话,文字聊天也屏蔽掉,只让孩子发预设好的语音消息就行。
还有得给孩子建立数字安全围栏。定期检查孩子的通讯记录,比如每周五就设定成 “手表检查日”。平常还可以跟孩子玩情景模拟游戏,教孩子识别像 “不要告诉爸爸妈妈”“发照片” 这些危险信号。要是孩子遇到这种情况,马上触发 SOS 报警,然后关机。
还有分级管理制度。低年级,就是 1 到 3 年级的孩子,用那种封闭式的设备,里面就存 3 个亲情号。所有通话都自动录音,同步到家长手机上。等孩子到四年级了,再慢慢开放文字聊天功能,不过得把敏感词过滤和陌生消息拦截打开,最好装个定制词库,里面有大量风险关键词那种。
建立安全社交圈也很重要。在班级里,统一用教育专用的通讯平台,要是孩子加好友,得双方家长在家长群里公开确认才行。要是校外社交,就得实行 “三次确认制”。先让孩子和对方现场见面,确认身份,然后家长在家长群里互相验证,最后在家长看着的情况下,在设备上互加好友。
要是孩子暂时不需要独立通讯设备,也有替代方案。可以给孩子配个智能学生证,能定位、能紧急呼叫,还能当 NFC 公交卡用,关键是没屏幕,也没有社交入口,这样孩子上课就不容易分心。
家长在刚拿到设备初始化的时候,像 “钱包”“游戏中心” 这些商业功能模块,一个一个都给关上。国家网信办已经开始整治儿童智能设备了,建议大家买设备的时候,优先选通过工信部绿色认证的,这种设备在数据加密和内容过滤方面更靠谱。
家长要跟孩子多沟通,让孩子明白,这些限制其实是在保护他们成长。靠技术手段,再加上亲子之间的信任,才能好好守护孩子的童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