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升学季,家长们都在观望学校,期望选到最适合孩子的那一所。有的家庭因为选校而搬家,在每个学段租房学习,我们叫这些父母,“候鸟爸妈”。
但在成都,为了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几所学校老师如同“候鸟老师”——每周定时到城市的另一端,平均跑30多公里集体教研,再把集成优化的课“原汁原味”搬运到自己学校。
日前,成都市锦江区师一学校的课堂上出现别样的“教研模式”,同一堂课由三校老师共同打磨,每周有170位左右的老师都在为了课程“折返跑”。在现场,美视师一100多位老师跑了一学期,而天府师一超百位老师已经“跑”了3年。
迁徙:一学期一人折返700公里
地理学将“迁徙”定义为,为了生存或某种目的,动物或者人群周期性长距离移动。
本学期开始,位于成都南门天府五街的美视师一的老师们,为了到师一取到“真经”,每周,小学和初中老师都会前往13公里外的锦江师一开展集体备课,高中教师会前往13公里外的天府师一。
如此40分钟左右前往,备课完成又回到学校,一个学期20周,单人的折返至少就有700公里。
难能可贵的,这不是一次,也不是“部分人”,更不是部分学科,就像候鸟迁徙,也像鲑鱼巡游,是全校分年级全学科,一个都不落下——周一到周五轮流循环,常态化开展,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刻在几所学校共建的“基因”里。
二十年前,锦江师一就开启“集中备课”,大约十年前,校长蒋伯瀚提出“幸福一家人”的文化,3年前,锦江师一副校长杨军被派到天府师一任命校长,今年,副校长唐国被派往美视师一担任校长。一众管理干部又这样将家长们关心的文化、管理、教学等做了本地化空间平移。
在连续3年的共同教研后,天府师一的成绩已在区内可圈可点,教学共研已成为成功案例,“候鸟教研”能否复制?唐国认为,2025年的美视师一继续进行“管理迁移+优势保留”能更好地助力学校双轨制教学。
惊讶:一堂课20多位老师一起备
坊间一直流传着“师一集备”的传说,其以标准化、高效化著称,很多区域教研员甚至把它称为学校敢于平行分班的秘密武器。
以初二年级语文学科为例,每周三下午,天府师一学校7名语文老师,美视师一4名语文老师都要去锦江。下午3节课分别是听锦江老师上课、参与多校共同评课说课,共同备课与备作业。每周四老师们回校再带着头一天的成果,在校内再做一次结合本区本校特点的“二次集体备课”。
“锦江初二年级本就有12名语文老师,也就是一堂课有超过20多位老师共同研磨。试想,孩子的一节课是由几十个老师共同研究,甚至可以形象地说,大家是反复筛选与萃取诸多精华!”天府师一语文教师高燕说。
两校老师介绍,仅准备阶段:如果有老师被轮到准备该课,他需要完成资料搜集、课件制作、上课,而其余老师同样在授课的头一周要完成“标准动作”——备课上传、完成锦江编撰的教辅《课时优化》的教师用书与学生用书。
评课说课阶段:主讲老师完成讲课,其余老师则要关注主讲的问题,提意见、做补充,共同讨论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要点。
备作业阶段:20多位老师都要在头一周完成学生要做的作业,检查问题、测算时间、核对答案、判断题海中哪些题目最有价值。
“以前每位老师的备课涉及面可能窄点,现在是几十个老师集思广益,既提效又能标准化。”美视师一教师张亚认为,这不仅对她受益,年轻教师更能快速同步成长。
共享:深度碰撞背后的优势并显
美视师一中国部课程质量中心教研主任王世杰说:“现在不仅老师得到赋能,课堂与作业都得到提效,更不说待老师们磨合一学期后,9月定成效明显。”
据了解,目前美视中国部高中和师一天府高中也同步进行月测、评卷,让美视学生们在新高考赋分过程中有了更广的比较项,优化过去学校只有期末考试会有区域数据比较分析,现在每个月都能得到及时反馈。
由于美视师一学校拥有传统的英语学科优势,也同样由老师们把这个优势同步带入锦江与天府,让三校都能在英语学科资源上共享共进,各校发挥出独有优势,成为民办教育集团优效提质的一种范式。(来源:师一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